一种鞋模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6541发布日期:2018-06-19 20:3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模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鞋模专用工装,属于鞋模工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鞋模,通常是指运动鞋和沙滩鞋、拖鞋、胶鞋等鞋类的金属模具,往往安装于数控铣床或者加工中心内进行加工,通常需要配合鞋模加工夹具进行安装加工。鞋模加工都需要用到工装夹具,而目前的鞋模工装装夹鞋模之后只能够加工一个平面,加工另外几个面时经常需要多次装夹,而多次装夹会加大加工误差,也延长了整个加工时间,限制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鞋模专用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鞋模专用工装,包括底座、上盖和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盖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中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正反电机、主动轴、主动锥齿轮、从动轴、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轴设置在主动锥齿轮的中间,且其下端与正反电机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设置在从动轴的外侧,且其左右两侧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安装在底座的内侧,所述从动轴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定位面,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电机定位块,所述电机定位块的上方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上设置有压块,所述第一定位面的宽度大于压块的宽度,所述从动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的外侧设置有鞋模安装块,所述鞋模安装块的外侧设置有六角紧固套。

作为优选:所述鞋模安装块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面设置有四个,且其两两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作为优选:所述压块位于从动锥齿轮的左侧,且其与第一定位面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面设置有两个,且其两者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外径小于从动锥齿轮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鞋模工装通过设置鞋模安装块、六角螺母套,可以方便鞋模的拆装,并利用传动机构实现鞋模在加工中旋转,无需多次装夹就能实现能完成鞋模各个侧面的加工,避免了多次装夹而产生的加工误差,也节省了装夹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适合大面积推广,另外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可以实现传动的轨迹变换,使得整个鞋模工装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平稳精确,而且其占地面更小,同时利用外置按钮控制正反电机、气缸的动作,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鞋模专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盖;2、压块;3、滚动轴承;4、六角紧固套;5、定位孔;6、鞋模安装块;7、底座;8、传动机构;9、电机定位块;10、气缸;11、第二定位面;12、正反电机;13、主动锥齿轮;14、主动轴;15、从动锥齿轮;16、第一定位面;17、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鞋模专用工装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鞋模专用工装,包括底座7、上盖1和传动机构8,其特征是:所述上盖1设置在底座7的上方,所述传动机构8设置在底座7的中间,所述传动机构8包括正反电机12、主动轴14、主动锥齿轮13、从动轴17、从动锥齿轮15,所述主动轴14设置在主动锥齿轮13的中间,且其下端与正反电机12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15设置在从动轴17的外侧,且其左右两侧设置有滚动轴承3,所述滚动轴承3安装在底座7的内侧,所述从动轴17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定位面16,所述从动锥齿轮15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电机定位块9,所述电机定位块9的上方设置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活塞上设置有压块2,所述第一定位面16的宽度大于压块2的宽度,所述从动轴17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面11,所述第二定位面11的外侧设置有鞋模安装块6,所述鞋模安装块6的外侧设置有六角紧固套4;所述鞋模安装块6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5,多个所述定位孔5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定位面16设置有四个,且其两两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压块2位于从动锥齿轮15的左侧,且其与第一定位面16相对应,所述第二定位面16设置有两个,且其两者平行设置,所述主动锥齿轮13的外径小于从动锥齿轮15的外径。

此鞋模工装通过设置鞋模安装块6、六角紧固套4,可以方便鞋模的拆装,并利用传动机构8实现鞋模在加工中旋转,无需多次装夹就能实现能完成鞋模各个侧面的加工,避免了多次装夹而产生的加工误差,也节省了装夹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适合大面积推广,另外主动锥齿轮13、从动锥齿轮15可以实现传动的轨迹变换,使得整个鞋模工装的结构更加紧凑,传动平稳精确,而且其占地面更小,同时利用外置按钮控制正反电机12、气缸10的动作,操作更加简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