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铆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900发布日期:2019-07-13 08:14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铆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铆工装。



背景技术:

工装,即工艺装备,是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

目前,压铆工装中没有顶出机构,压铆完成后,工件被紧紧压合在下模芯上,人们只能采取以下方法将转子取出:首先将下模芯连同工件一并拆除下来;再将工件从下模芯上敲击下来;最后再将下模芯安装复位进行下一次的压铆工作。这种方法存在如下弊端:1)效率低下。每次压铆结束后,操作工都需要进行拆除再安装的步骤,费时费力,影响产量;2)频繁的拆除下模芯会导致模具的定位精度下降;3)将工件从下模芯上敲击下来的过程中,容易将工件的上、下端盖敲变形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铆工装,能够方便工件的自动出料,压铆底座的自动移动进一步方便了加料和取料的便利,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包含压铆底座、立板、横板、压铆气缸,所述压铆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横板,压铆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与工件安装孔位置对应的压头,所述压铆底座上设有与工件适配的贯穿底座的工件定位孔,所述立板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压铆底座可以单独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和横板是一体成型的L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压铆底座上设有便于待加工件脱离下模的顶出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压铆底座上设有一用于安装轴的槽,所述轴上设有一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与底座气缸连接,通过与底座气缸连接实现压铆底座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铆底座内部设有两个可相对分离或闭合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入压铆底座内并能在压铆底座内活动;两个活塞杆端部各固定一个半圆块;当两个活塞杆闭合时,两个半圆块贴合形成一个位于工件定位孔内的支撑工件的支撑台,所述活塞与活塞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定位孔的直径大于工件直径,所述压头直径小于工件定位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两个半圆块贴合时形成一个圆环,圆环的内孔直径大于卡入工件内的轴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铆工装,能够方便工件的自动出料,压铆底座的自动移动进一步方便了加料和取料的便利,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汽车电机铁芯模具示意图。

其中:1、压铆底座;2、压铆气缸;3、压头;4、立板;5、工件定位孔;6、把手;7、横板;8、轴;9、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所示一种压铆工装,包含压铆底座1、立板4、横板7、压铆气缸2,所述压铆气缸2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横板7,压铆气缸2的活塞杆上设有与工件安装孔位置对应的压头3;所述压铆底座1上设有与工件适配的贯穿底座的工件定位孔5,所述立板4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压铆底座1上开设一槽,所述槽内安装有轴8,所述轴8上设有与底座气缸连接的把手6,可以通过把手6与底座气缸的连接实现压铆底座的单独移动,所述立板4和所述横板7是一体成型的L型结构,所述压铆底座1上设有便于待加工件脱离下模的顶出机构,所述所述压铆底座内部设有两个可相对分离或闭合的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伸入压铆底座内并能在压铆底座内活动;两个活塞杆9端部各固定一个半圆块;当两个活塞杆9闭合时,两个半圆块贴合形成一个位于工件定位孔5内的支撑工件的支撑台,所述活塞杆9与活塞气缸连接,所述工件定位孔5的直径大于工件直径,所述压头3直径小于工件定位孔5的直径,所述,两个半圆块贴合时形成一个圆环,圆环的内孔直径大于卡入工件内的轴的直径。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