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缩管机的可调节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7536发布日期:2018-11-23 19:4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缩管机的可调节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缩管机的可调节辊压装置。



背景技术:

缩管是将管坯端部直径缩小的成型工艺。管坯在轴向力作用进入变形区,在变形区内产生切向收缩的缩口塑性变形,然后进入稳定区,最终形成缩小的端部直径。目前主要由两种缩管加工方式,其一是热压缩管,即通过对管材进行加热,使得管材可塑性增加,再通过辊压的方式将管材直径缩小后冷却成型,另一种方式为冷压缩管,即不对管材加热,通过多次辊压连续不断地使管材直径递减至目标尺寸。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辊压机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逐渐丧失原有精度,这其中的原因有辊压轮的磨损消耗、有主输出轴变形、也有定位部件松动导致的情况。在上述这些情况发生时,现有设备不具备微调整能力,只能更换新论或重新校准定位,过程繁琐操作不便,且对于部分因磨损而直径缩减的辊压轮无法继续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缩管机的可调节辊压装置,包括减速机、传动组件、调节组件和辊压轮组,所述减速机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辊压轮组两侧的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调节部的结构镜像相同,所述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调节部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中空槽,所述中空槽内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底部与中空槽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组,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连通中空槽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贯穿通孔与滑座顶部相抵,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辊压轮组包括上辊压轮和下辊压轮,所述第一转轴贯穿连接两个滑座和上辊压轮,所述上辊压轮设置于两个滑座之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连接两个壳体和下辊压轮,所述下辊压轮设置于两个壳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端与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设置有一个斜齿轮,两个所述斜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壳体均配合设置有两个盖板,所述盖板表面开设有匹配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直径的贯穿孔。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轴承和若干隔套,所述若干轴承和若干隔套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丝杆上套设有圆环状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设计方案是讲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作为辊压轮组的支撑结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驱动上辊压轮和下辊压轮,令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时转动连接于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上,通过在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内调整第一转轴的高度从而改变两转轴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上辊压轮和下辊压轮之间的距离。此种改进方式可将原本产生的误差通过调节进行误差补偿,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拆机重装、重新校正的繁琐工序。具体实施方案为:设计一对起到支撑柱作用的调节部壳体,壳体的下部令第二转轴穿过,并用轴承、隔套、螺母等连接件进行定位,作为恒定轴,在壳体的上部挖空,形成一处中空槽,在槽内设置滑座,滑座套设于第一转轴上,滑座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轴承、隔套、螺母等连接件进行固定,滑座的底部与中空槽壁之间垫设弹簧、气垫、橡胶垫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物料或者结构,使滑座得以被顶起复位,在滑座的顶部设置调节丝杆,调节丝杆通过贯穿壳体顶部的通孔与滑座接触,在需要对辊压轮进行位置微调整时,只需旋转调节丝杆对应套设在调节丝杆上且与通孔的孔口固定连接的环形刻度尺刻度即可将两个转轴间的距离进行小幅度调整,而该调整代表着将上辊压轮与下辊压轮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微调,两个辊压轮之间的距离减小可弥补辊压轮因磨损、或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造成零部件松脱而产生的间距增大的问题。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优化了缩管机在校准、检修、更换配件上所消耗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丝杆将两个转轴间的距离进行小幅度调整,将两个辊压轮之间的距离减小,可弥补辊压轮因磨损、或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造成零部件松脱而产生的间距增大的问题。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优化了缩管机在校准、检修、更换配件上所消耗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管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缩管机的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缩管机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缩管机的第一调节部爆炸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缩管机的第二调节部爆炸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缩管机的可调节辊压装置,包括减速机1、传动组件2、调节组件3和辊压轮组4,所述减速机1与传动组件2连接,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对称设置于辊压轮组4两侧的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所述第一调节部31与第二调节部32的结构镜像相同,所述第一调节31部与第二调节部32均包括壳体33,所述壳体33内形成有中空槽34,所述中空槽34内设置有滑座35,所述滑座35的底部与中空槽34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组36,所述壳体33顶部设置有连通中空槽34的通孔37,所述通孔37内设置有调节丝杆38,所述调节丝杆38贯穿通孔37与滑座35顶部相抵,所述传动组件2包括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辊压轮组4包括上辊压轮41和下辊压轮42,所述第一转轴21贯穿连接两个滑座35和上辊压轮41,所述上辊压轮41设置于两个滑座35之间,所述第二转轴22贯穿连接两个壳体33和下辊压轮42,所述下辊压轮42设置于两个壳体33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2还包括联轴器23,所述联轴器23一端与减速机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22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上均设置有一个斜齿轮24,两个所述斜齿轮24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壳体33均配合设置有两个盖板39,所述盖板39表面开设有匹配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直径的贯穿孔391。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壳体33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轴承25和若干隔套26,所述若干轴承25和若干隔套26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丝杆38上套设有圆环状刻度尺38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设计方案是讲第一调节部31、第二调节部32作为辊压轮组4的支撑结构,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分别驱动上辊压轮41和下辊压轮42,令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同时转动连接于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上,通过在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内调整第一转轴21的高度从而改变两转轴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上辊压轮41和下辊压轮42之间的距离。此种改进方式可将原本产生的误差通过调节进行误差补偿,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拆机重装、重新校正的繁琐工序。具体实施方案为:设计一对起到支撑柱作用的调节部壳体33,壳体33的下部令第二转轴22穿过,并用轴承25、隔套26、螺母等连接件进行定位,作为恒定轴,在壳体33的上部挖空,形成一处中空槽34,在槽内设置滑座35,滑座35套设于第一转轴21上,滑座35与第一转轴21之间通过轴承25、隔套26、螺母等连接件进行固定,滑座35的底部与中空槽34壁之间垫设弹簧、气垫、橡胶垫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物料或者结构,使滑座35得以被顶起复位,在滑座35的顶部设置调节丝杆38,调节丝杆38通过贯穿壳体33顶部的通孔37与滑座35接触,在需要对辊压轮进行位置微调整时,只需旋转调节丝杆38对应套设在调节丝杆38上且与通孔37的孔口固定连接的环形刻度尺381刻度即可将两个转轴间的距离进行小幅度调整,而该调整代表着将上辊压轮41与下辊压轮42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微调,两个辊压轮之间的距离减小可弥补辊压轮因磨损、或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造成零部件松脱而产生的间距增大的问题。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优化了缩管机在校准、检修、更换配件上所消耗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丝杆38将两个转轴间的距离进行小幅度调整,将两个辊压轮之间的距离减小,可弥补辊压轮因磨损、或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造成零部件松脱而产生的间距增大的问题。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优化了缩管机在校准、检修、更换配件上所消耗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