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柱加工的机器人柔性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9993发布日期:2019-01-22 21:2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柱加工的机器人柔性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柱加工的机器人柔性生产线。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柱是转向系统连接方向盘与转向器的元件,通过转向柱驾驶员把扭矩传递给转向器,从而带动转向器实现转向。汽车转向柱的加工需要在截取的管件坯料上依次冲基准孔、冲排孔、冲方形孔以及对管件坯料的一侧端部进行缩管加工,传统加工时对于每一工步都需要单独设置一组对应的工程模具,而每一工步的工程模具都至少需要配备一位操作员进操作,且相邻工步之间还需要通过转运进行工件的转运,因而汽车转向柱的加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柱加工的机器人柔性生产线,其能解决传统汽车转向柱加工存在的费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柱加工的机器人柔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组设置于纵向前、后侧的加工线,每一组所述加工线均包括沿横向自左向右以直线形式布置的冲基准孔工程模、冲排孔工程模、冲方形孔工程模以及缩管工程模,两组所述加工线的冲基准孔工程模、冲排孔工程模、冲方形孔工程模的相向侧分别设有第一单轴机器人、第二单轴机器人和第三单轴机器人,每一组所述加工线的所述第一单轴机器人的横向左侧均设有第一定位输送带,每一组所述加工线的所述第二单轴机器人与第三单轴机器人之间均设有第二定位输送带,两组所述加工线的缩管工程模在相向侧的进料端分别设有第三定位输送带、出料端设有第四定位输送带,两个所述第一单轴机器人与两个所述第二单轴机器人之间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一六轴机器人,两个所述第三单轴机器人与两组所述第三定位输送带之间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二六轴机器人,两组所述第三定位输送带与第四定位输送带之间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三六轴机器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输送带、第二定位输送带、第三定位输送带均沿横向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输送带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三单轴机器人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每一组加工线的冲基准孔工程模、冲排孔工程模、冲方形孔工程模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单轴机器人、第二单轴机器人、第三单轴机器人来进行单独的上下料,同时通过相应的定位输送线以及第一六轴机器人、第二六轴机器人、第三六轴机器人之间配合来实现不同工位之间工件的转移,从而实现汽车转向柱的多工步连续同步加工并实现全自动无人值守生产,从而能有效提高生产率、大大节省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柱加工的机器人柔性生产线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A-加工线,1a-冲基准孔工程模,2a-冲排孔工程模,3a-冲方形孔工程模,4a-缩管工程模, 5a-第一单轴机器人,6a-第二单轴机器人,7a-第三单轴机器人,8a-第一定位输送带,9a-第二定位输送带,10a-第三定位输送带,11a-第四定位输送带;

B-加工线,1b-冲基准孔工程模,2b-冲排孔工程模,3b-冲方形孔工程模,4b-缩管工程模, 5b-第一单轴机器人,6b-第二单轴机器人,7b-第三单轴机器人,8b-第一定位输送带,9b-第二定位输送带,10b-第三定位输送带,11b-第四定位输送带;

12-第一六轴机器人,13-第二六轴机器人,14-第三六轴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组设置于纵向前、后侧的加工线A、B,每一组加工线均包括沿横向自左向右以直线形式布置的冲基准孔工程模、冲排孔工程模、冲方形孔工程模以及缩管工程模,具体来说加工线A包括冲基准孔工程模1a、冲排孔工程模2a、冲方形孔工程模 3a以及缩管工程模4a,加工线B包括冲基准孔工程模1b、冲排孔工程模2b、冲方形孔工程模3c以及缩管工程模4b;两组加工线A、B的冲基准孔工程模、冲排孔工程模、冲方形孔工程模的相向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单轴机器人、第二单轴机器人和第三单轴机器人,即加工线A 的冲基准孔工程模1a、冲排孔工程模2a、冲方形孔工程模3a的纵向前侧分别设置第一单轴机器人5a、第二单轴机器人6a和第三单轴机器人7a,加工线B的冲基准孔工程模1b、冲排孔工程模2b、冲方形孔工程模3c的纵向侧分别设有第一单轴机器人5b、第二单轴机器人6b 和第三单轴机器人7b;第一单轴机器人5a、5b的横向左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输送带8a、8b,第二单轴机器人6a与第三单轴机器人7a之间、第二单轴机器人6b与第三单轴机器人7b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定位输送带9a、9b,两组加工线A、B的缩管工程模4a、4b在相向侧的进料端分别设有第三定位输送带10a、10b、出料端设有第四定位输送带11a、11b,两个第一单轴机器人5a、5b与两个第二单轴机器人6a、6b之间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一六轴机器人12,两个第三单轴机器人7a、7b与两组第三定位输送带10a、10b之间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二六轴机器人13,两组第三定位输送带10a、10b与第四定位输送带11a、11b之间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三六轴机器人14。

第一定位输送带8a、8b、第二定位输送带9a、9b以及第三定位输送带10a、10b均沿横向水平设置;并且第二定位输送带9a、9b分别设置于靠近第三单轴机器人7a、7b的一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柔性生产线进行汽车转向柱加工时,工件分别在第一定位输送带 8a、8b的带动下横向水平输送至靠近第一单轴机器人5a、5b一侧,随后第一六轴机器人12 动作依次将工件从第一定位输送带8a、8b上取下并分别放置到对应的第一单轴机器人5a、5b 上,第一单轴机器人5a、5b分别将工件送至相应的加工线A、B的冲基准孔工程模1a、1b 内,冲基准孔工程模1a、1b分别对工件进行基准孔的冲孔加工;基准孔冲孔完毕后,两个第一单轴机器人5a、5b分别将工件从冲基准孔工程模1a、1b取出,则第一六轴机器人12再次动作依次将工件分别从第一单轴机器人5a、5b上拾取后转移并放置到第二单轴机器人6a、6b 上,第二单轴机器人6a、6b分别将工件放置于对应的冲排孔工程模2a、2b内进行冲排孔加工,当工件冲排孔加工完成后第二单轴机器人6a、6b分别从冲排孔工程模2a、2b内取出工件,第一六轴机器人12依次从第二单轴机器人6a、6b上拾取工件并将工件分别放置于对应的第二定位输送带9a、9b上,则第二定位输送带9a、9b分别将工件沿横向水平输送至靠近第三单轴机器人7a、7b的一侧,之后第三单轴机器人7a、7b动作分别从第二定位输送带9a、 9b上夹取工件并将工件分别送入冲方形孔工程模3a、3b中进行方形孔的冲孔加工,待工件上方形孔冲孔完毕后,第三单轴机器人7a、7b分别从冲方形孔工程模3a、3b中取出工件,第二六轴机器人13从第三单轴机器人7a、7b上分别取下已完成方形孔冲孔加工工件并放置到第三定位输送带10a、10b的左端,第三定位输送带10a、10b分别动作将工件向右水平输送至缩管工程模4a、4b的上料端侧,接着第三六轴机器人14动作分别从第三定位输送带10a、 10b上夹取工件并将工件放置到缩管工程模4a、4b的自动上料机构上,缩管工程模4a、4b 分别开始工作,对工件进行缩管加工,待缩管加工结束后加工好的工件由缩管工程模4a、4b 的自动下料机构自动输送至下料端,第三六轴机器人14再次动作分别从缩管工程模4a、4b 的下料端夹取已完成加工的工件并放置于第四定位输送带11a、11b上,最后第四定位输送带 11a、11b分别动作带动两个已加工完成的工件至右侧端,流入后续加工工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方案,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