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322发布日期:2019-02-01 19:2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模具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边生产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具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电视金属前框主要是采用数控铣床的加工方案进行生产加工。现有的加工方式会产生如下技术问题:毛刺均产生在零件内部,导致加工时支撑不足,从而导致外观面有塌角,从而让零件外观收到影响,目前的生产方式中,尚无能够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且能够较好的解决外观塌角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切边时出现塌角,保证高效生产产品的模具切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具切边装置,包括上夹板和下模板,所述上夹板上设置有上模复位块,下模板上设置有切边凸模、与切边凸模匹配的切边凹模以及气缸,其中在进行切边时,待切零件设置于切边凹模内,然后通过气缸顶住固定,最后上模复位块下压并驱动切边凸模完成切边。

进一步的是,包括设置于下模板上的顶料销,所述切边凸模完成切边后,顶料销驱动切边凸模恢复到切边之前的位置。

进一步的是,顶料销一端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的是,包括弹簧安装孔,弹簧设置于弹簧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是,包括上模座,所述上夹板设置于上模座上。

进一步的是,包括下垫板,所述下模板设置于下垫板上。

进一步的是,包括下模座,所述下垫板设置于下模座上。

进一步的是,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上夹板上且位于上夹板和下模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待切零件设置于切边凹模内,然后,通过气缸将待切零件顶住固定,这样即可定位准确可靠,保证切边的质量。之后,通过模复位块下压并驱动切边凸模完成切边,由于之前的定位准确,以及切边凹模和切边凸模的位置设置的优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方式切边时出现的塌角。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平板电视金属前框为代表的产品的切边生产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闭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向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B向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限位块1、上模座2、上模复位块3、待切零件4、上夹板5、气缸6、下模板7、切边凸模8、切边凹模9、顶料销10、弹簧11、弹簧安装孔12、下模座13、下垫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模具切边装置,包括上夹板5和下模板7,所述上夹板5上设置有上模复位块3,下模板7上设置有切边凸模8、与切边凸模8匹配的切边凹模9以及气缸6,其中在进行切边时,待切零件4设置于切边凹模9内,然后通过气缸6顶住固定,最后上模复位块3下压并驱动切边凸模8完成切边。

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将切边凸模8以及切边凹模9均设置于下模板7上,上夹板5主要是驱动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气缸6顶起后,即可将待切零件4稳定的固定住,然后通过上模复位块3下压驱动切边凸模8,从而完成相应的切边操作。由于切边整个过程中,待切零件4均处于稳定的固定状态,也获得了足够的支撑,因此,切边可以可控的进行,从而有效防止了塌角的出现。

为了在上模复位块3下压并驱动切边凸模8完成切边之后,可以让切边凸模8恢复到切边之前的位置,从而实现生产的连续性,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包括设置于下模板7上的顶料销10,所述切边凸模8完成切边后,顶料销10驱动切边凸模8恢复到切边之前的位置。如图1和图3所示,顶料销10顶起可以让切边凸模8恢复到开模的状态,从而为下一次的切边做好准备。一般,优选顶料销10一端设置有弹簧11,从而实现顶料销10的自动顶起。为了安装的稳定性,可以增设弹簧安装孔12,弹簧11设置于弹簧安装孔12内。

在实际制作时,结合模具切边装备的实际需要,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增设上模座2,所述上夹板5设置于上模座2上;优选增设包括下垫板14,所述下模板7设置于下垫板14上,以及增设下模座13,所述下垫板14设置于下模座13上。从而让整体结构更完整,运行更可靠。

另外,为了让上模复位块3下压时下压行程处于可控范围,从而防止过度下压情况的出现,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选择增设限位块1,所述限位块1设置于上夹板5上且位于上夹板5和下模板7之间。限位块1可以在闭模时有效限制切边凸模8的行程,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