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冲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6965发布日期:2019-06-26 02:0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冲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接头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线缆接头的冲压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线缆接头都跟USB接口类似或者相同,即连接线端部连接橡胶座、线路板、金属外壳,通过连接线端部剖切露出内部金属导线,将金属导线连接线路板,并通过橡胶座固定,再在线路板外侧连接金属外壳,形成防护。现有的金属外壳有的采用马口铁上下两片冲压加工形成,同时现有的金属外壳加工多采用手动上料、控制冲压、人工取料加工,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不符合工业发展的趋势,竞争力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冲压连接装置,有效提高线缆接头上金属外壳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冲压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储料装置和第二储料装置,以及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料装置和第二储料装置间均设置有输送装置,以分别送料;所述冲压装置包括机架、上下移动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线缆端部定位的定位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部上、下位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别与输送装置连接以承接定位金属外壳的上片和下片,从由上模具下移冲压将上片和下片固定在线缆端部;加工时,启动本实用新型,第一储料装置和第二储料装置分别出料至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同时将线缆端部放置于所述定位部上,再控制所述上模具下压,从而完成线缆接头端部金属外壳的加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储料装置和第二储料装置均设置为震动盘,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为送料槽,且上部设置挡片避免被输送物料重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具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间以及第二进料口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间均设置有推送装置,将金属外壳的上下两片分别推送至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进一步,所述推送装置设置为气缸组件,包括气缸体和气缸杆,所述气缸体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进气孔,驱动气缸杆前移和回复。

进一步,所述定位部同时作为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一对垂直设置的挡块以定位,两个所述推送装置分别相对所述挡块垂直设置,分别推送所述金属外壳上片和下片。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在定位部斜后方,且高于定位部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的斜面供金属外壳的下片滑动至定位部所在的平面,进而由推动装置相对竖向的挡块垂直推动至定位部,进而放置线缆,将线路板与金属外壳下片配合,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定位部正后方,由推动装置相对横向设置的挡块垂直推动前移;金属外壳上下两片配合套装在线缆端部的线路板上,进而驱动上模具下压完成冲压。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设置竖直导轨,所述下模具侧壁与所述竖直导轨配合由所述竖直导轨导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冲压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储料装置和第二储料装置,以及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料装置和第二储料装置间均设置有输送装置,以分别送料;所述冲压装置包括机架、上下移动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线缆端部定位的定位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部上、下位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别所述输送装置连接以承接定位金属外壳的上片和下片,从由上模具下移冲压将上片和下片固定在线缆端部;加工时,启动本实用新型,第一储料装置和第二储料装置分别出料至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同时将线缆端部放置于所述定位部上,再控制所述上模具下压,从而完成线缆接头端部金属外壳的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模具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冲压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储料装置1和第二储料装置2,以及冲压装置,所述冲压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料装置1和第二储料装置2间均设置有输送装置3,以分别送料;所述冲压装置包括机架41、上下移动的上模具42和下模具43,所述下模具43上设置有用于线缆端部定位的定位部44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部44上、下位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别与输送装置3连接以承接定位金属外壳的上片和下片,从由上模具42下移冲压将上片和下片固定在线缆端部;加工时,启动本实用新型,第一储料装置1和第二储料装置2分别出料至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同时将线缆端部放置于所述定位部44上,再控制所述上模具42下压,从而完成线缆接头端部金属外壳的加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储料装置1和第二储料装置2均设置为震动盘,所述输送装置3设置为送料槽,且上部设置挡片避免被输送物料重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具43包括第一进料口51和第二进料口52,所述第一进料口51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间以及第二进料口52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间均设置有推送装置53,进一步,所述定位部44同时作为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44包括一对垂直设置的挡块7以定位,两个所述推送装置53分别相对所述挡块7垂直设置,分别推送所述金属外壳上片和下片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至定位部44上。所述第二进料口52设置在定位部44斜后方,且高于定位部44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进料口52连接的斜面供金属外壳的下片滑动至定位部44所在的平面,进而由推动装置相对竖向的挡块7垂直推动至定位部44,进而放置线缆,将线路板与金属外壳下片配合,所述第一进料口51设置在定位部44正后方,由推动装置相对横向设置的挡块7垂直推动前移;金属外壳上下两片配合套装在线缆端部的线路板上,进而驱动上模具42下压完成冲压。

进一步,所述推送装置53设置为气缸组件,包括气缸体和气缸杆,所述气缸体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进气孔,驱动气缸杆前移和回复。

进一步,所述机架41上设置竖直导轨8,所述下模具43侧壁与所述竖直导轨8配合由所述竖直导轨8导向。

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