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9070发布日期:2019-11-27 18:5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冲压模具的领域之中,独立开发的相似部品模具,因其加工工艺相近,只是因订单数量、频度和纳期无相关性,生产时模具独立架设。因而,架模、生产及拆模等工序中所有的投入工时没有重叠,因此较为浪费工时,产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地提高产能且节省工时的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其包括冲压生产线,冲压生产线包括多个冲压机构,冲压生产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冲压机构包括冲压模具和机械手中转部件;冲压模具包括:

对称设置的第一下模部和第二下模部,第一下模部具有第一下模座,第一下模座上设置有第一下模板,第二下模部具有第二下模座,第二下模座上设置有第二下模板,第一下模座和第二下模座之间通过第一拼板连接;

对称设置的第一上模部和第二上模部,第一上模部具有第一上模座,第一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一上模板,第二上模部具有第二上模座,第二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二上模板,第一上模座和第二上模座之间通过第二拼板连接,第二拼板的面积等于第一拼板的面积。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下模座具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垂直布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底板平行的第一下模安装板;第二下模座具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垂直布置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底板平行的第二下模安装板。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下模安装板和第二下模安装板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宽度等于第一拼板的宽度。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下模板具有第一下基板,第一下基板上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一弹簧外围设置有第一环形支撑板,多个第一弹簧和第一环形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下作业板;第二下模板具有第二下基板,第二下基板上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多个第二弹簧外围设置有第二环形支撑板,多个第二弹簧和第二环形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二下作业板。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上模板具有第一上基板,第一上基板上安装有多个第三弹簧,多个第三弹簧上安装有第一上作业板;第二上模板具有第二上基板,第二上基板上安装有多个第四弹簧,多个第四弹簧上安装有第二上作业板。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下模座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柱套,第一上模座上安装有与多个与第一柱套配套的第一导柱;第二下模座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柱套,第二上模座上安装有与多个与第二柱套配套的第二导柱。

进一步地,上述机械手中转部件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机台,机台上连接有第一平台,机架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平台,第二平台设置于第一平台的上方,第二平台平行于第一平台,第二平台连接转动驱动部,第二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两机械爪。

进一步地,上述机械爪包括垂直布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的侧端,第一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抓取部。

进一步地,上述抓取部包括多个吸盘。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平台上穿设有丝杆和两导杆,丝杆和两导杆还穿设于机台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利用所设置的冲压模具和机械手中转部件,将相似部模具合并,如同时生产,其产能可以提高两倍,而投入工时减少一半;也可只生产其中之一款部品;从而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提高产能且节省工时;

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

1)依托冲压工艺相近/相似的模具(材质、冲裁力),适合机器人自动化生线配置使用;

2)将两款产品所对应工序模具统一模高、更换一体式模架和上/下模板;统一模蕊间距;

3)利用拼版及间隙的结构设置,根据模蕊间距调整机器人手臂平行抓取距离,统一调整中转站平台放置产品间距;

4)据数量需求,两个模具工位可同时生产,也可只使用其中一个模具工位,另一模具工位空置,以空置的模具工位利用两模具之间连接的连杆使得两边的冲裁力保持平衡,连杆的铰接处可以设置有弧形弯钩,且弧形弯钩上具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球体,从而使得两侧保持平衡,进而使得冲压精度更高,同时生产效率获得提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的机械手中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其包括冲压生产线1,冲压生产线1包括多个冲压机构2,冲压生产线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料机构11和下料机构12,冲压机构2包括冲压模具3和机械手中转部件4;冲压模具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下模部31和第二下模部32,第一下模部31具有第一下模座311,第一下模座311上设置有第一下模板312,第二下模部32具有第二下模座321,第二下模座321上设置有第二下模板322,第一下模座311和第二下模座321之间通过第一拼板33连接;对称设置的第一上模部34和第二上模部35,第一上模部34具有第一上模座341,第一上模座341上设置有第一上模板342,第二上模部35具有第二上模座351,第二上模座351上设置有第二上模板352,第一上模座341和第二上模座351之间通过第二拼板36连接,第二拼板36的面积等于第一拼板33的面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利用所设置的冲压模具和机械手中转部件,将相似部模具合并,如同时生产,其产能可以提高两倍,而投入工时减少一半;也可只生产其中之一款部品;从而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提高产能且节省工时;

同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相较于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

1)依托冲压工艺相近/相似的模具(材质、冲裁力),适合机器人自动化生线配置使用;

2)将两款产品所对应工序模具统一模高、更换一体式模架和上/下模板;统一模蕊间距;

3)利用拼版及间隙的结构设置,根据模蕊间距调整机器人手臂平行抓取距离,统一调整中转站平台放置产品间距;

4)据数量需求,两个模具工位可同时生产,也可只使用其中一个模具工位,另一模具工位空置,以空置的模具工位利用两模具之间连接的连杆使得两边的冲裁力保持平衡,连杆的铰接处可以设置有弧形弯钩,且弧形弯钩上具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球体,从而使得两侧保持平衡,进而使得冲压精度更高,同时生产效率获得提升。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下模座311具有第一底板3111,第一底板311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垂直布置的第一支撑板3112,第一支撑板3112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底板3111平行的第一下模安装板3113;第二下模座321具有第二底板3211,第二底板321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垂直布置的第二支撑板3212,第二支撑板3212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底板3211平行的第二下模安装板3213;第一下模安装板3113和第二下模安装板3213之间具有间隙3114,间隙3114的宽度等于第一拼板33的宽度。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利用间隙和第一拼板的等宽设置,可以使得两侧的模具保持平衡,冲压精度更高。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下模板312具有第一下基板3121,第一下基板3121上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3122,多个第一弹簧3122外围设置有第一环形支撑板3123,多个第一弹簧3122和第一环形支撑板3123上安装有第一下作业板3124;第二下模板322具有第二下基板3221,第二下基板3221上安装有多个第二弹簧3222,多个第二弹簧3222外围设置有第二环形支撑板3223,多个第二弹簧3222和第二环形支撑板3223上安装有第二下作业板3224。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结构更为稳固的下模板。

实施例四: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上模板342具有第一上基板3421,第一上基板3421上安装有多个第三弹簧3422,多个第三弹簧3422上安装有第一上作业板3423;第二上模板352具有第二上基板3521,第二上基板3521上安装有多个第四弹簧3522,多个第四弹簧3522上安装有第二上作业板352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结构更为稳固的上模板。

实施例五: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下模座311上安装有多个第一柱套313,第一上模座341上安装有与多个与第一柱套313配套的第一导柱343;第二下模座321上安装有多个第二柱套323,第二上模座351上安装有与多个与第二柱套323配套的第二导柱35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模具更为稳固的结构。

实施例六: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机械手中转部件4包括机架41,机架41上固定安装有水平布置的机台42,机台42上连接有第一平台43,机架41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平台44,第二平台44设置于第一平台43的上方,第二平台44平行于第一平台43,第二平台44连接转动驱动部441,第二平台44的底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两机械爪45。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机械手中转部件更为稳固的结构。

实施例七: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机械爪45包括垂直布置的第一安装板451,第一安装板451固定连接于第二平台44的侧端,第一安装板4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二安装板452,第二安装板4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抓取部453;抓取部453包括多个吸盘454。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机械爪更为稳固的结构。

实施例八: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工位模具的冲压生产线,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平台43上穿设有丝杆431和两导杆432,丝杆431和两导杆432还穿设于机台42内。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平台更为稳固的结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