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片翻边成型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5582发布日期:2019-06-28 23:1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极片翻边成型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极片翻边成型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热电池是一种热激活的一次储备电池。一般是将由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在一起与加热片组成的电堆,放入组合壳内,电堆通过引流条与电池盖上的接线柱连接,整个电池由电堆、激活机构、组合壳、组合盖等经氩弧焊焊接而成。单体电池是由正极、电解质、负极组成。负极作为单体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热电池在现代武器上的广泛应用,负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盛。

负极片由lib合金片和镍片组合压制而成,当前lib合金片和镍片组合在一起均由人工操作完成,因lib合金片在空气中易燃,人工操作危险性较大,同时人工操作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如何提高负极片的制作效率,提高lib合金片和镍片组合压制后的一致性,是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片翻边成型自动化设备,在人工将lib合金片和镍片放入到自动复位模具后,该设备便可自动将lib合金片和镍片翻边压制成型为负极片,成型后的负极片可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自动堆码,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操作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极片翻边成型自动化设备,包括支撑升降机构、手套箱、自动复位模具、翻边工位、高精度数控转台、预压工位、脱模工位、成型工位及转移及堆码机器人,其中支撑升降机构和高精度数控转台设置在手套箱底部,自动复位模具放置在高精度数控转台的定位座上,定位座上具有0°、90°、180°和270°的放置位置;支撑升降机构设置于自动复位模具的下方;翻边工位、预压工位、脱模工位及转移及堆码机器人均设置在手套箱顶部,翻边工位放置于高精度数控转台的90°工位正上方,预压工位放置于高精度数控转台的180°工位正上方,脱模工位放置于高精度数控转台的270°工位正上方;成型工位固定于高精度数控转台的一侧。

自动复位模具包括芯轴、外套、支撑环、弹簧导柱、定位座、无油衬套、托板及过渡块,其中外套和支撑环连接为一体,外套和支撑环可在芯轴上滑动,芯轴和外套通过轴肩限位;无油衬套安装在定位座上,定位座和支撑环通过四个弹簧导柱连接,四个弹簧导柱可在无油衬套中滑动,四个弹簧导柱上均套设有弹簧,托板和过渡块连接在定位座的两侧;芯轴和过渡块固定连接;自动复位模具与高精度数控转台之间定位方式为锥面定位。

翻边工位包括安装支架ⅰ、直线模组ⅰ、直线模组ⅱ、升降旋转机构、翻边机构、压杆、直线导轨、安装支架ⅱ及旋转电机,其中安装支架ⅰ固定在手套箱顶部,直线模组ⅰ安装在安装支架ⅰ上,安装支架ⅱ通过直线导轨与安装支架ⅰ连接,同时安装支架ⅱ与直线模组ⅰ的输出端连接,直线模组ⅰ带动安装支架ⅱ上下运动,直线模组ⅱ、升降旋转机构、翻边机构及旋转电机安装在安装支架ⅱ上,压杆设置于安装支架ⅱ的底部;直线模组ⅱ带动升降旋转机构上下运动,升降旋转机构的上下运动通过连杆机构转化为翻边机构的伸缩运动,旋转电机带动翻边机构旋转。

升降旋转机构包括同步轮、轴承座及传动杆,其中轴承座与安装支架ⅱ连接,轴承座的中心轴为空心轴,传动杆穿过空心轴、且可在空心轴内上下滑动;传动杆的上端与直线模组ⅱ铰接,下端与连杆机构铰接;轴承座的中心轴的上端与同步轮通过平键连接,下端与翻边机构连接,旋转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同步轮旋转,从而带动整个翻边机构旋转。

翻边机构包括微型导轨、滑动块、压片机构、翻边块、连杆及导轨安装板,其中导轨安装板与升降旋转机构连接,微型导轨安装在导轨安装板上,微型导轨上安装有两个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通过一连杆与传动杆铰接,压片机构与导轨安装板连接、且位于两个滑动块之间;当传动杆上下滑动时,通过两个连杆改变两个滑动块之间的距离;翻边块设置于滑动块的端部。

压片机构包括弯板、无油衬套、弹簧导柱、轴承、弹簧柱塞、负极片压板、快换座、转动轴及连接板,其中弯板与导轨安装板连接,弹簧导柱通过无油衬套在弯板中上下滑动,弹簧导柱的下端与连接板连接,转动轴与连接板为轴承连接,弹簧柱塞安装在转动轴上;负极片压板和快换座固定连接,快换座与转动轴连接,快换座四周的内壁设置有与弹簧柱塞球头尺寸一致的凹坑;负极片压板与负极片接触时,当翻边机构整体转动时,转动轴以下部分保持静止,转动轴以上部分与翻边机构同步转动。

预压工位包括预压模芯、电动缸和电动缸支架,电动缸安装在电动缸支架上,预压模芯与电动缸的输出端连接,预压模芯与高精度数控转台的°的位置同心。

脱模工位包括直线模组、安装支架及脱模组件,直线模组与安装支架通过螺钉连接,脱模组件通过直线导轨与安装支架连接,直线模组驱动脱模组件上下滑动。

成型工位包括压力执行机构、工作台、成型支座及成型定位架,其中成型定位架设置于成型支座的顶部,压力执行机构设置于成型定位架上、且输出端与工作台连接,工作台的升降通过导杆导向;工作台通过压力执行机构的驱动上升且与成型支座配合,实现负极片的成型工艺。

转移及堆码机器人包括直角坐标机器人ⅰ、直角坐标机器人ⅱ、加强筋、真空吸盘ⅰ、吸盘支架ⅰ、真空吸盘ⅱ及吸盘支架ⅱ,其中直角坐标机器人ⅰ和直角坐标机器人ⅱ与加强筋串联在一起,真空吸盘ⅰ安装在吸盘支架ⅰ上,吸盘支架ⅰ安装在直角坐标机器人ⅰ的z轴上,真空吸盘ⅱ安装在吸盘支架ⅱ上,吸盘支架ⅱ安装在直角坐标机器人ⅱ的z轴上。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手套箱作为操作室,手套箱内充满惰性气体,杜绝了负极片燃烧的风险;

2.本发明仅需一个操作工人即可完成负极片的制作,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负极片的一致性;

3.本发明通过更换部分零件即可适用于多种尺寸(ф18~ф110)负极片的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高精度数控转台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自动复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翻边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翻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翻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压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预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脱模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成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转移及堆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支撑油缸,2为手套箱,3为自动复位模具,3-1为锁紧螺钉,3-2为芯轴,3-3为外套,3-4为支撑环,3-5为弹簧导柱,3-6为定位座,3-7为无油衬套,3-8为托板,3-9为过渡块,4为翻边工位,4-1为安装支架ⅰ,4-2为直线模组ⅰ,4-3为直线模组ⅱ,4-4为升降旋转机构,4-5为翻边机构,4-6为压杆,4-7为直线导轨,4-8为安装支架ⅱ,4-9为旋转电机,401为同步轮,402为轴承座,403为微型导轨,404为滑动块,405为压片机构,4051为弯板,4052为无油衬套,4053为弹簧导柱,4054为轴承,4055为弹簧柱塞,4056为负极片压板,4057为快换座,4058为转动轴,4059为连接板,406为翻边块,4061为圆角,407为传动杆,408为连杆,409为导轨安装板,5为高精度数控转台,6为预压工位,6-1为预压模芯,6-2为电动缸,6-3为电动缸支架,7为脱模工位,7-1为直线模组,7-2为安装支架,7-3为脱模组件,8为成型工位,8-1为压力执行机构,8-2为工作台,8-3为成型支座,8-4为成型定位架,9为转移及堆码机器人,9-1为直角坐标机器人ⅰ,9-2为直角坐标机器人ⅱ,9-3为加强筋,9-4为吸盘支架ⅰ,9-5为真空吸盘ⅰ,9-6为吸盘支架ⅱ,9-7为真空吸盘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负极片翻边成型自动化设备,包括支撑升降机构、手套箱2、自动复位模具3、翻边工位4、高精度数控转台5、预压工位6、脱模工位7、成型工位8及转移及堆码机器人9,其中支撑升降机构和高精度数控转台5设置在手套箱2底部,自动复位模具3放置在高精度数控转台5的定位座上,定位座上具有0°、90°、180°和270°的放置位置;支撑升降机构设置于自动复位模具3的下方;翻边工位4、预压工位6、脱模工位7及转移及堆码机器人9均设置在手套箱2顶部,翻边工位4放置于高精度数控转台5的90°工位正上方,负责完成ф18~ф110的负极片组件翻边;预压工位6放置于高精度数控转台5的180°工位正上方,负责完成负极片组件压平;脱模工位7放置于高精度数控转台5的270°工位正上方,负责完成从自动复位模具3中脱离负极片组件;成型工位8按照要求对负极片组件进行大压力压制,成型工位8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放置于高精度数控转台5的右侧。转移及堆码机器人9负责完成负极片组件的转移,转移包括两部分:1)脱模工位转移到成型工位;2)成型工位转移到托盘并按照程序要求自动进行堆码。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撑升降机构采用支撑油缸1。

如图3所示,自动复位模具3包括芯轴3-2、外套3-3、支撑环3-4、弹簧导柱3-5、定位座3-6、无油衬套3-7、托板3-8及过渡块3-9,其中外套3-3和支撑环3-4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外套3-3和支撑环3-4可在芯轴3-2上滑动,芯轴3-2和外套3-3通过轴肩限位;无油衬套3-7安装在定位座3-6上,定位座3-6和支撑环3-4通过四个弹簧导柱3-5连接,四个弹簧导柱3-5可在无油衬套3-7中滑动,四个弹簧导柱3-5上均套设有弹簧,托板3-8和过渡块3-9连接在定位座3-6的两侧;芯轴3-2和过渡块3-9通过锁紧螺钉3-1固定连接;自动复位模具3与高精度数控转台5之间定位方式为锥面定位。

支撑环3-4在没有收到外力时由弹簧导柱3-5支撑,当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支撑环3-4向下运动,同时带动外套3-3在芯轴3-2上滑动;当外力消除后,支撑环3-4和外套3-3在弹簧导柱3-5的弹簧力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当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模具时,拆下锁紧螺钉3-1,将外套3-3、支撑环3-4及芯轴3-2整体提起,更换为新的模具即可。

自动复位模具3在支撑油缸1升起后,托板3-8与支撑油缸1接触,同时自动复位模具3与高精度数控转台5分离,在支撑油缸1落下后,自动复位模具3随之下落到高精度数控转台5锥面内。

如图4所示,翻边工位4包括安装支架ⅰ4-1、直线模组ⅰ4-2、直线模组ⅱ4-3、升降旋转机构4-4、翻边机构4-5、压杆4-6、直线导轨4-7、安装支架ⅱ4-8及旋转电机4-9,其中安装支架ⅰ4-1固定在手套箱2顶部,直线模组ⅰ4-2安装在安装支架ⅰ4-1上,安装支架ⅱ4-8通过直线导轨4-7与安装支架ⅰ4-1连接,同时安装支架ⅱ4-8与直线模组ⅰ4-2的输出端连接,直线模组ⅰ4-2带动安装支架ⅱ4-8上下运动,直线模组ⅱ4-3、升降旋转机构4-4、翻边机构4-5及旋转电机4-9安装在安装支架ⅱ4-8上,压杆4-6设置于安装支架ⅱ4-8的底部;直线模组ⅱ4-3带动升降旋转机构4-4上下运动,升降旋转机构4-4的上下运动通过连杆机构转化为翻边机构4-5的伸缩运动,旋转电机4-9带动翻边机构4-5旋转。

如图5所示,升降旋转机构4-4包括同步轮401、轴承座402及传动杆407,其中轴承座402与安装支架ⅱ4-8连接,轴承座402的中心轴为空心轴,传动杆407穿过空心轴、且可在空心轴内上下滑动;传动杆407的上端与直线模组ⅱ4-3铰接,下端与连杆机构铰接;轴承座402的中心轴的上端与同步轮401通过平键连接,下端与翻边机构4-5连接,旋转电机4-9通过同步带驱动同步轮401旋转,从而带动整个翻边机构4-5旋转。

如图5所示,翻边机构4-5包括微型导轨403、滑动块404、压片机构405、翻边块406、连杆408及导轨安装板409,其中导轨安装板409与升降旋转机构4-4连接,微型导轨403安装在导轨安装板409上,微型导轨403上安装有两个滑动块404,两个滑动块404分别通过一连杆408与传动杆407铰接,压片机构405与导轨安装板409连接、且位于两个滑动块404之间;当传动杆407上下滑动时,通过两个连杆408改变两个滑动块404之间的距离;翻边块406设置于滑动块404的端部。

如图6所示,翻边块406的三面设有圆角4061。

如图7所示,压片机构405包括弯板4051、无油衬套4052、弹簧导柱4053、轴承4054、弹簧柱塞4055、负极片压板4056、快换座4057、转动轴4058及连接板4059,其中弯板4051与导轨安装板409连接,弹簧导柱4053通过无油衬套4052在弯板4051中上下滑动,弹簧导柱4053的下端与连接板4059连接,转动轴4058与连接板4059为轴承4054连接,弹簧柱塞4055安装在转动轴4058上;负极片压板4056和快换座4057固定连接,快换座4057与转动轴4058连接,快换座4057四周的内壁设置有与弹簧柱塞4055球头尺寸一致的凹坑;负极片压板4056与负极片接触时,当翻边机构4-5整体转动时,转动轴4058以下部分保持静止,转动轴4058以上部分与翻边机构4-5同步转动。

如图8所示,预压工位6包括预压模芯6-1、电动缸6-2和电动缸支架6-3,电动缸6-2安装在电动缸支架6-3上,预压模芯6-1与电动缸6-2的输出端连接,预压模芯6-1与高精度数控转台5的180°的位置同心。

如图9所示,脱模工位7包括直线模组7-1、安装支架7-2及脱模组件7-3,直线模组7-1与安装支架7-2通过连接,脱模组件7-3通过直线导轨与安装支架7-2连接,直线模组7-1驱动脱模组件7-3上下滑动。

如图10所示,成型工位8包括压力执行机构8-1、工作台8-2、成型支座8-3及成型定位架8-4,其中成型定位架8-4设置于成型支座8-3的顶部,压力执行机构8-1设置于成型定位架8-4上、且输出端与工作台8-2连接,工作台8-2的升降通过导杆导向;工作台8-2通过压力执行机构8-1的驱动上升且与成型支座8-3配合,实现负极片的成型工艺。

如图11所示,转移及堆码机器人9包括直角坐标机器人ⅰ9-1、直角坐标机器人ⅱ9-2、加强筋9-3、真空吸盘ⅰ9-5、吸盘支架ⅰ9-4、真空吸盘ⅱ9-7及吸盘支架ⅱ9-6,其中直角坐标机器人ⅰ9-1和直角坐标机器人ⅱ9-2与加强筋9-3串联在一起,真空吸盘ⅰ9-5安装在吸盘支架ⅰ9-4上,吸盘支架ⅰ9-4安装在直角坐标机器人ⅰ9-1的z轴上,真空吸盘ⅱ9-7安装在吸盘支架ⅱ9-6上,吸盘支架ⅱ9-6安装在直角坐标机器人ⅱ9-2的z轴上。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以一lib合金片和一镍片组合成负极片组件的过程为例。

人工将lib合金片和镍片放置到高精度数控转台5的0°位置的模具中后,启动高精度数控转台5转动90°,自动复位模具3及lib合金片、镍片旋转到翻边工位4正下方,支撑油缸1上升将自动复位模具3顶起。

直线模组ⅰ4-2向下运动,四个压杆4-6与支撑环3-4接触后继续下移,下移距离根据lib合金片和镍片的总厚度计算,下移到设定距离后停止,此时压片机构405中的负极片压板4056与lib合金片紧密贴合。根据lib合金片和镍片的直径不同,通过直线模组ⅱ4-3带动升降旋转机构4-4上下运动,升降旋转机构4-4再通过传动杆407带动滑动块404伸缩到与lib合金片和镍片的直径相匹配的距离后停止。

旋转电机4-9通过同步带驱动同步轮401旋转,从而带动整个翻边机构旋转,旋转1.5圈后,翻边块406将镍片内翻,旋转停止,直线模组ⅰ4-2和直线模组ⅱ4-3回零,再次启动高精度数控转台5,转动90°,自动复位模具3及lib合金片、镍片旋转到预压工位6正下方,支撑油缸1上升将自动复位模具3顶起。

预压工位6中的预压模芯6-1在电动缸6-2驱动下运动到自动复位模具3内,当预压模芯6-1与lib合金片贴合时停止,电动缸6-2回零,再次启动高精度数控转台5,转动90°,自动复位模具3及lib合金片、镍片旋转到脱模工位7正下方,支撑油缸1上升将自动复位模具3顶起。

脱模工位7中的直线模组7-1向下运动,脱模组件7-3中的四个压杆与支撑环3-4接触后继续下移,下移到lib合金片和镍片完全暴露在模具外停止。

转移及堆码机器人9中的真空吸盘ⅰ9-5吸附位于脱模工位7的lib合金片和镍片组件,并将lib合金片和镍片组件放置到成型工位8,真空吸盘ⅰ9-5退回到安全位置。

成型工位8在接收到真空吸盘ⅰ9-5退回到安全位置的信号后,压力执行机构8-1驱动工作台8-2向上运动,对lib合金片和镍片组件进行大压力成型,保压n秒后,成型结束,压力执行机构下降到初始位置。

转移及堆码机器人9中的真空吸盘ⅱ9-7吸附位于成型工位8的lib合金片和镍片组件至托盘进行自动堆码,堆码完成后,真空吸盘ⅱ9-7退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指令,至此,一个负极片组件翻边成型的制作流程结束。

本发明采用手套箱作为操作室,手套箱内充满惰性气体,杜绝了负极片燃烧的风险;工作过程仅需一个操作工人即可完成负极片的制作,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负极片的一致性;本发明通过更换部分零件即可适用于多种尺寸(ф18~ф110)负极片的制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