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缝调节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6711发布日期:2019-12-03 18: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缝调节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领域热轧钢板精整机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辊缝调节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热轧钢板五辊矫直机是金属板材矫平的专用设备,用于矫平钢板、不平整板。板材矫直机通过其上设置的矫直辊对板材进行反弯旋转并施加压力,使板材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达到矫直的目的。辊缝调节驱动装置是五辊校直机中的重要部件,用于为矫直辊的辊缝大小的调节提供动力,辊缝大小的调节方式,有下辊固定调上辊,有上辊固定调下辊,其辊缝调节驱动装置多采用液压缸作为动力,利用液压缸的伸缩距离直接来控制辊缝的大小,或采用液压缸推动斜楔机构来控制辊缝的大小,采用液压缸作为动力驱动存在辊缝调整精度不足,控制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缝调节驱动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精确控制辊缝的调节量,可切换调节路线,制造容易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由基座、减速电机、联轴器、传动线路转换箱组成,减速电机和传动线路转换箱固连在基座上,联轴器设置在减速电机和传动线路转换箱之间;其中:

所述的传动线路转换箱是由通气塞、视孔盖、三个穿线接头、箱盖、第一电磁离合器、六个第一轴承、四个第一透盖、第一从动轴、箱座、二个第二从动轴、第一防转板、主动轴、第二防转板、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一齿轮、二个第二齿轮、二个闷盖、第二轴承组成,所述的箱盖,在其分合面上设置有同孔心的第一半圆孔系、同孔心的第二半圆孔系、同孔心的第三半圆孔系,第一半圆孔系、第二半圆孔系、第三半圆孔系的孔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的箱座,在其分合面上设置有同孔心的第一半圆孔系、同孔心的第二半圆孔系、同孔心的第三半圆孔系,第一半圆孔系、第二半圆孔系、第三半圆孔系的孔心线相互平行;箱盖和箱座合在一起,箱盖的第一半圆孔系与箱座的第一半圆孔系形成一第一轴承孔系,箱盖的第二半圆孔系与箱座的第二半圆孔系形成一第二轴承孔系,箱盖的第三半圆孔系与箱座的第三半圆孔系形成一第三轴承孔系;所述的第一从动轴,其两端设置有一第一轴颈段和一第二轴颈段,与第一轴颈段相接的是一毂座段;所述的主动轴,其两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轴颈段和一第二轴颈段,与第一轴颈段向外相接的是一外花键轴段,外花键轴段的中心靠端头位置设置有一轴承孔,与第二轴颈段向中心方向相接的是一毂座段;通气塞安置在视孔盖上,视孔盖和三个穿线接头安置在箱盖上;第一齿轮固连在主动轴的毂座段上,二个第一轴承分别安置在主动轴的第一轴颈段和一第二轴颈段上,主动轴通过二个第一轴承支承在箱盖和箱座合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一轴承孔系内;第一电磁离合器上设置有一主动盘、一从动盘和一导电座,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安置在主动轴的外花键轴段上,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从动盘固连在第一从动轴的毂座段上,一个第一轴承内圈和一个第二轴承内圈分别安置在第一从动轴的第一轴颈段和第二轴颈段上,一个第一轴承外圈和一个第二轴承外圈分别安置在箱盖和箱座合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一轴承孔系和主动轴的轴承孔内;第二齿轮固连在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上,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空套在第二从动轴上,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从动盘固连在第二从动轴上,二个第二从动轴通过二个轴承分别支承在箱盖和箱座合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二轴承孔系和第三轴承孔系内,四个第一透盖和二个闷盖固连在箱盖和箱座合在一起后形成第一轴承孔系、第二轴承孔系和第三轴承孔系的端面;第一齿轮与二个第二齿轮啮合在一起;第一防转板和第二防转板安置在箱座的内壁上,第一电磁离合器的导电座、第二电磁离合器的导电座分别与第一防转板和第二防转板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传动线路转换箱及控制装置对辊缝进行调整,可自动控制调整量;

2.三辊的辊缝调节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调节,调节精度高;

3.结构简单,维修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线路转换箱的立体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线路转换箱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基座1、减速电机2、联轴器3、传动线路转换箱4组成,减速电机2和传动线路转换箱4固连在基座1上,联轴器3设置在减速电机2和传动线路转换箱4之间。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的传动线路转换箱4是由通气塞41、视孔盖42、三个穿线接头43、箱盖44、第一电磁离合器45、六个第一轴承46、四个第一透盖47、第一从动轴48、箱座49、二个第二从动轴410、第一防转板411、主动轴412、第二防转板413、第二电磁离合器414、第一齿轮415、二个第二齿轮416、二个闷盖417、第二轴承418组成,所述的箱盖44,在其分合面上设置有同孔心的第一半圆孔系441、同孔心的第二半圆孔系442、同孔心的第三半圆孔系443,第一半圆孔系441、第二半圆孔系442、第三半圆孔系443的孔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的箱座49,在其分合面上设置有同孔心的第一半圆孔系491、同孔心的第二半圆孔系492、同孔心的第三半圆孔系493,第一半圆孔系491、第二半圆孔系492、第三半圆孔系493的孔心线相互平行;箱盖44和箱座49合在一起,箱盖44的第一半圆孔系441与箱座49的第一半圆孔系491形成一第一轴承孔系,箱盖44的第二半圆孔系442与箱座49的第二半圆孔系492形成一第二轴承孔系,箱盖44的第三半圆孔系443与箱座49的第三半圆孔系493形成一第三轴承孔系;所述的第一从动轴48,其两端设置有一第一轴颈段481和一第二轴颈段482,与第一轴颈段481相接的是一毂座段483;所述的主动轴412,其两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轴颈段4121和一第二轴颈段4122,与第一轴颈段4121向外相接的是一外花键轴段4123,外花键轴段4123的中心靠端头位置设置有一轴承孔4124,与第二轴颈段4122向中心方向相接的是一毂座段4125;通气塞41安置在视孔盖42上,视孔盖42和三个穿线接头43安置在箱盖44上;第一齿轮415固连在主动轴412的毂座段4125上,二个第一轴承46分别安置在主动轴412的第一轴颈段4151和一第二轴颈段4122上,主动轴412通过二个第一轴承46支承在箱盖44和箱座49合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一轴承孔系内;第一电磁离合器45上设置有一主动盘451、一从动盘452和一导电座453,第一电磁离合器45的主动盘451安置在主动轴412的外花键轴段4123上,第一电磁离合器45的从动盘452固连在第一从动轴48的毂座段483上,一个第一轴承46内圈和一个第二轴承418内圈分别安置在第一从动轴48的第一轴颈段481和第二轴颈段482上,一个第一轴承46外圈和一个第二轴承418外圈分别安置在箱盖44和箱座49合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一轴承孔系和主动轴412的轴承孔4124内;第二齿轮416固连在第二电磁离合器414的主动盘上,第二电磁离合器414的主动盘空套在第二从动轴410上,第二电磁离合器414的从动盘固连在第二从动轴410上,二个第二从动轴410通过二个轴承46分别支承在箱盖44和箱座49合在一起后形成的第二轴承孔系和第三轴承孔系内,四个第一透盖47和二个闷盖417固连在箱盖44和箱座49合在一起后形成第一轴承孔系、第二轴承孔系和第三轴承孔系的端面;第一齿轮415与二个第二齿轮416啮合在一起;第一防转板411和第二防转板413安置在箱座49的内壁上,第一电磁离合器45的导电座、第二电磁离合器414的导电座分别与第一防转板411和第二防转板413固连。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为五辊矫直机的重要部件,通过该实施例可对五辊矫直机中的下面三辊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由于上面的二个辊子位置在矫直工作时处在一个固定位置,因此可实现对辊缝的调整,从而满足矫直不同板厚的钢板所需不同辊缝大小的要求。在五辊矫直机中,本实施例的三个从动轴将运动传给与之相联的三根双螺旋丝杠,通过螺旋传动机构和斜楔机构的传动,实现将五辊矫直机中的矫直辊装置向上平移,从而达到辊缝调节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从动轴和二个第二从动轴即可同步等速旋转,也可单独旋转运动,以满足辊缝调整时的实际需要。本实施例的传动线路转换箱采用三个电磁离合器对其第一从动轴和二个第二从动轴的旋转运动进行通断控制,从而控制五辊矫直机的下辊装置的三个双螺旋丝杠的旋转运动的通断,进而控制下辊装置的三个矫直辊的上下位置,使得辊缝调节得以顺利进行,在本实施例的作用下,五辊矫直机的下辊装置的三个矫直辊装置的上下位置可单独进行调整,可使调整方便快捷,易于控制。

工作过程如下:当三个电磁离合器同时得电动作时,第一从动轴和二个第二从动轴同时接通,二个第二从动轴与第一从动轴同步等速反向旋转;当需接通某一从动轴的运动时,只需对与该从动轴相联的电磁离合器通电即可,其余电磁离合器断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