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下料装置的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5527发布日期:2020-10-17 01:1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下料装置的冲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下料装置的冲床。



背景技术:

冲床是一种通过液压或者气压作为动力的一种冲压式压力机,其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加工来说,具有节约材料和能源,效率高,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低及通过各种模具应用可以做出机械加工所无法达到的产品等优点。因此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所需零部件一般都是通过冲床加工成型,而冲床冲压成型后的成品一般都是工人用手将其从冲压台上取下,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人为疏忽而造成操作工人受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专利公开号为cn20827751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取料冲床,其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工作台、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冲压块,所述工作台上设置于下冲模,所述冲压块上设置有上冲模,下冲模正对上冲模,所述底座一侧还设置有取料磁铁,取料磁铁包括导杆、接料盘、压杆、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导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接料盘,且接料盘设置在上冲模和下冲模之间,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左右分布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摆杆的上端和第二摆杆的上端均与固定架铰接,第一摆杆的下端和第二摆杆的下端均与导杆的右端铰接,所述压杆的一端与冲压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摆杆的中部铰接。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汽车零部件种类较多,其包括有板状的零部件,对于板状的零部件,上述技术方案无法进行取料操作。目前板状零部件的下料操作,主要还是通过人工进行,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由于材料表面一般涂有机油,人工取料较为不方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下料装置的冲床,取代人工进行板状零部件的取料操作,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自动下料装置的冲床,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冲压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冲压座之间设置有位于底座上的下冲压台和位于所述冲压座上的上冲压台,所述下冲压台与所述上冲压台上分别设置有下冲模和上冲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自动取料组件,所述自动取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冲压台与所述上冲压台之间的取料磁铁、驱动所述取料磁铁沿垂直于所述下冲压台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冲压台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取料磁铁沿平行于所述下冲压台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冲压台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冲压台与所述上冲压台之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冲压台运动,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下冲压台设置,所述取料磁铁沿垂直于所述下冲压台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下冲压台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座的靠近底座运动带动上冲压台靠近下冲压台运动,通过上冲模和下冲模对板材进行冲压成型,取料磁铁吸附固定零部件成品以方便输送,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取料磁铁竖直方向远离下冲压台,即将成品从下冲模上提起,然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将成品向冲床外运输,第二驱动装包括支撑杆和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杆驱动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运动,带动位于支撑杆端部的取料磁铁运动,从而将成品从下冲压台和上冲压台之间取出。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取代人工对冲床上的成品进行取料操作,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驱动杆和取料杆,所述取料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长度方向一致且均垂直于所述下冲压台,所述取料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沿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取料杆位于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下冲压台的一端,所述取料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之间距离大于所述下冲压台沿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的宽度,所述取料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之间通过连接杆一固定连接,所述取料磁铁固定设置于所述取料杆靠近所述下冲压台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料杆用于固定取料磁铁,并带动取料磁铁沿垂直于下冲压台方向运动,驱动部驱动第一驱动杆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即沿垂直于下冲压台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杆通过连接杆一带动取料杆沿垂直于下冲压台运动,从而能够将成品从下冲压台上提起,便于将成品水平方向远离下冲压台输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下冲压台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杆正下方,所述驱动块与所述第一驱动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抵接,所述驱动块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抵接面呈斜面且斜面靠近所述下冲压台的一侧较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杆远离下冲压台运动时,带动第一驱动杆向远离下冲压台运动,由于驱动块及其斜面的设置,第一驱动在驱动块的斜面上滑动,驱动块使第一驱动杆远离下冲压台运动的同时沿垂直于下冲压台方向滑动,带动取料杆沿垂直于下冲压台方向远离下冲压台运动,从而将成品从冲压台上提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自动取料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杆通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杆运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杆二和连接杆三,所述第二驱动杆垂直于所述转轴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二与所述转轴垂直且其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三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连接杆二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三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方便支撑杆滑动设置,同时用于固定传动组件;第二驱动杆驱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连接杆二转动,连接杆二通过连接杆三带动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实现第二驱动杆驱动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将成品向远离下冲压台方向运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同轴滑动连接有连接杆四,所述连接杆四远离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冲压座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四与冲压座铰接,且与第二驱动杆滑动连接,冲压座上下运动,通过连接杆四带动第二驱动杆上下转动,第二驱动杆带动转轴转动,通过冲压座的运动驱动去料组件运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驱动块抵接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万向轮方便第一驱动杆在驱动块的斜面上滑动,不易卡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物料架,所述物料架上表面与所述驱动块上表面齐平,且所述物料架与所述驱动块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动取料装置将成品从冲床上取下后放置于物料架上,方便操作人员取出成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二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杆三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杆驱动连接杆二转动时,连接杆二端部转动的距离大于连接杆三端部转动的距离,使第二驱动杆能够驱动支撑杆运动的幅度较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自动取料组件取代人工将成品从冲床上取下,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2.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成品从物料架上取下即可,操作简单,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承压柱后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冲压座;3、上冲压台;4、下冲压台;5、自动取料组件;6、取料磁铁;7、第一驱动装置;8、第二驱动装置;9、支撑架;10、物料架;71、取料杆;72、第一驱动杆;73、连接杆一;721、万向轮;74、驱动块;81、支撑杆;82、第二驱动杆;83、连接杆四;84、传动组件;841、转轴;842、连接杆二;843、连接杆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自动下料装置的冲床,包括冲压组件和自动取料组件5,冲压组件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方的冲压座2,冲压座2通过四根竖直设置于地面上的承压柱滑动设置于底座1正上方,冲压座2通过气压缸驱动其上下滑动进行冲压。底座1与冲压座2之间设置有位于底座1上的下冲压台4和位于冲压座2上的上冲压台3,下冲压台4固定于底座1上表面的正中心,上冲压台3固定于冲压座2底面的正中心。下冲压台4与上冲压台3上分别设置有下冲模和上冲模,且上冲模正对于下冲模。通过气压缸驱动冲压座2上下运动,通过设置于上冲压台3和下冲压台4上的冲模对板材进行冲压成型。冲压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自动取料组件5,自动取料组件5包括设置于下冲压台4与上冲压台3之间的取料磁铁6、驱动取料磁铁6沿垂直于下冲压台4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下冲压台4的第一驱动装置7、驱动取料磁铁6沿平行于下冲压台4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下冲压台4的第二驱动装置8。取料磁铁6用于吸取板状的成品零部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7将取料磁铁6竖直方向远离下冲压台4,取料磁铁6将成品提起,然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8将成品输送至冲压组件外,以方便下一次冲压操作。

参照图2和图3,自动取料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一侧的支撑架9,支撑架9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第二驱动装置8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杆81,支撑杆81的一端滑动穿设于支撑架9上,另一端位于下冲压台4和上冲压台3之间,且支撑柱长度方向与底座1靠近支撑架9的一侧垂直。支撑架9上第二驱动装置8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杆81上方的第二驱动杆82,第二驱动杆82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架9上另一端指向冲压组件设置,且当第二驱动杆82处于水平时其与支撑杆81平行。第二驱动杆82靠近冲压组件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连接杆四83,连接杆四83为中空结构且其一端开设有穿孔(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杆82穿过穿孔滑动穿设于连接杆四83内,第二驱动杆82位于连接杆四83内的一端外侧壁设置有一圈限位块(图中未示出),限位块的直径大于穿孔的直径。连接杆四83远离第二驱动杆82的一端铰接于冲压座2靠近支撑架9的一侧侧壁上。第二驱动杆82通过设置于支撑架9上的传动组件84驱动支撑杆81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传动组件84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撑架9上的转轴841、设置于转轴841与支撑杆81之间的连接杆二842和连接杆三843,转轴841垂直于支撑杆81,其通过轴承转动穿设于支撑架9上,第二驱动杆82垂直于转轴841且其远离连接杆四83的一端与转轴84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二842与转轴841垂直且其一端与转轴841远离第二驱动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三843的一端与支撑杆81铰接,连接杆二842远离转轴841的一端与连接杆三843远离支撑杆81的一端相互铰接,且连接杆二842的长度大于连接杆三843的长度。冲压座2上下运动时,通过连接杆四83与第二驱动杆82的相对滑动设置,带动第二驱动杆82以转轴841为轴上下转动,转轴841转动带动连接杆二842转动,连接杆二842带动连接杆三843转动,连接杆三843带动支撑杆81在支撑架9上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杆二842长度大于连接杆三843长度,使连接杆二842远离装置的一端转动的距离大于连接杆三843远离支撑杆81的一端转动的距离,从而使第二驱动杆82驱动支撑杆81滑动的距离较大。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驱动装置7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支撑杆81上的第一驱动杆72和取料杆71,取料杆71与第一驱动杆72长度方向一致且均垂直于下冲压台4,支撑杆81上开设供取料杆71和第一驱动杆72滑动穿设的两个通孔。取料杆71与第一驱动杆72沿支撑杆81长度方向分布,且取料杆71位于支撑杆81靠近下冲压台4的一端,取料杆71的长度小于第一驱动杆72的长度,取料杆71与第一驱动杆72之间距离大于下冲压台4沿支撑杆81长度方向的宽度,取料杆71与第一驱动杆72位于支撑杆81上方的一端通过水平的连接杆一73固定连接。取料磁铁6为电磁铁,取料磁铁6固定设置于取料杆71靠近下冲压台4的一端,第一驱动杆72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721。第一驱动装置7还包括驱动第一驱动杆72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部。驱动部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的驱动块74,驱动块74位于下冲压台4一侧且位于第一驱动杆72下方,驱动块74的高度低于下冲压台4的高度,当连接杆一73与支撑杆81抵接时,取料磁铁6与下冲压台4表面抵接,且第一驱动杆72的底端万向轮721与驱动块74抵接,驱动块74与第一驱动杆72的抵接面呈斜面且斜面靠近下冲压台4的一侧较低。底座1与支撑架9之间于地面上还设置有物料架10,物料架10的上表面与驱动块74的上表面齐平,且物料架10与驱动块74相互抵接。支撑杆81向远离冲压组件滑动时,带动第一驱动杆72远离下冲压台4运动,由于驱动块74斜面的设置,使第一驱动杆72远离下冲压台4运动的同时会向上滑动,通过连接杆一73带动取料杆71向上滑动,将成品从下冲模内提起输送至物料架10上方,电磁铁的设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其将物料放置于物料架10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零件冲压操作时,通过气压缸驱动冲压座2向下运动对下冲模上的板材进行冲压,一次冲压完成后,冲压座2向上运动,通过连接杆四83带动第二驱动杆82向上转动,到第二驱动杆82通过转轴841带动连接杆二842向上转动,连接杆二842通过连接杆三843驱动支撑杆81向靠近冲压组件方向运动至下冲压台4和上冲压台3之间,当支撑杆81运动至与连接杆一73抵接时,支撑杆81端部的取料杆71的底端的取料磁铁6与成品表面抵接,成品吸附于取料磁铁6上。此时冲压座2向下运动进行第二次冲压操作时,支撑杆81向远离冲压组件方向运动,通过驱动块74的斜面设置,第一驱动杆72远离下冲压台4运动的同时会向上滑动,通过连接杆一73带动取料杆71向上滑动,将成品冲下冲模内提起并输送至物料架10上方,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取料磁铁6将成品放置于物料架10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