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管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1994发布日期:2020-10-28 14:2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钢管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生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钢管辊压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按材质分为碳素结构钢钢管、低合金结构钢钢管、合金钢钢管和复合钢管,按用途分为输送管道用、工程结构用、热工设备用、石油化工工业用、机械制造用、地质钻探用、高压设备用钢管等;按生产工艺分为钢管和焊接钢管,其中钢管又分热轧和冷轧(拔)两种,焊接钢管又分直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缝焊接钢管,在钢管加工中,对于钢管拉拔辊压,是一个重要的加工步骤,目前,现有的轴承钢管拉拔辊压装置存在辊压间距不可调的缺陷,增加了加工人员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现有轴承钢管拉拔辊压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钢管辊压装置,可精确地调整、确认辊轮的位置,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钢管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辊轮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制成组件包括杆体与定位单元,所述杆体以沿所述杆体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在所述定位单元上;辊轮组件以沿所述杆体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在所述杆体;所述检测组件设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检测组件用以检测所述杆体与辊轮组件相对于所述定位单元的移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还包括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设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杆体带动所述显示组件运动,所述显示组件用以显示所述辊轮组件沿所述杆体的移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基座、定位板、定位空间、侧壁以及固定板,所述定位板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定位板之间形成所述定位空间,所述侧壁固定在所述基座以及所述定位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侧壁,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螺纹连接在所述侧壁上,所述辊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空间内,所述显示组件设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杆体设置在所述定位空间内,所述杆体贯穿所述显示组件、所述固定板、所述套筒以及所述辊轮组件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套筒包括抵靠部,所述抵靠部抵靠在所述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杆体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贯穿所述套筒设置,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牵引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顶针,所述顶针设在所述牵引件上,所述套筒旋转时带动所述杆体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平行移动,所述顶针用以检测所述杆体移动的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显示单元,所述顶针检测所述杆体的移动并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组件更包括两直立的升降基座,所述辊轮组件可移动地设在两所述升降基座之间,各所述升降基座上设有带动所述辊轮组件运动的杆体,各所述升降基座上设有显示组件,各所述显示组件利用设在两所述升降基座之间的连动杆同步动作,所述连动杆与所述杆体相互连结,所述杆体因所述辊轮组件的移动即可带动所述连动杆旋转,进而驱转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出所述辊轮组件沿所述杆体的移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精确地调整、确认辊轮的位置,从而保证加工钢管的管径加工要求,使得加工更加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钢管辊压装置,辊压装置10可根据管件在制管机的不同辊压阶段而为第一辊压装置20、第二辊压装置30,以及第三辊压装置40,板材依序经由第三辊压装置40、第二辊压装置30,第一辊压装置20即可制成出圆形管件。

第一辊压装置20包括支撑组件22、至少一辊轮组件24、一显示组件28,以及一检测组件29。支撑组件22包括一定位单元222、一套筒234,以及一杆体235,定位单元222包括一基座223、一定位板224、一侧壁225、一固定板226、一定位空间227,以及一平台228。定位单元222为槽状结构,定位板224垂直间隔地设在基座223,定位空间227设置在定位板224之间,侧壁225固定在基座223以及定位板224的一侧,侧壁225包括一螺孔230,平台228水平设置在基座223的另一侧,固定板226包括一连接件233以及一通孔26,固定板226平行设置在侧壁225,并通过连接件233连接在侧壁225,连接件233可限位固定板226不会相对侧壁225偏转。套筒234包括一抵靠部251以及一螺合部252,套筒234的螺合部252螺合在螺孔230,套筒234的抵靠部251与固定板226互相抵靠。

支撑组件22的杆体235为螺杆,杆体235包括一第一端部238、一中段部236以及一第二端部237,第一端部238包括一卡接件239,第一端部238相较在中段部236包括一较小的内径,第二端部237更包括一牵引件229,第一端部238穿设在套筒234与通孔26,中段部236以及第二端部237设置在定位空间227。

辊轮组件24包括一第一辊轮单元241与一第二辊轮单元242,如第3图所示,第一辊轮单元241更包括一第一移动座243、一第一辊轮244以及一第一轮轴245,第一移动座243滑设在定位板224,第一移动座243包括一第一通道246,第一轮轴245垂直地设置在第一移动座243,第一辊轮244设置在第一轮轴245,第一辊轮244以第一轮轴245为轴心转动,第二辊轮单元242包括一第二移动座248、一第二辊轮249,以及一第二轮轴253,第二移动座248滑设在定位板224,第二移动座248包括一第二通道254,第二轮轴253垂直地设置在第二移动座248且与第一轮轴245之间形成一间距d,第二辊轮249设置在第二轮轴253,第二辊轮249以第二轮轴253为轴心转动,第二辊轮249可与第一辊轮244共同辊压管件。杆体235的中段部236以及第二端部237分别与第一通道246以及第二通道254相互螺纹连接,当杆体235旋转即可带动第一移动座243以及第二移动座248沿杆体235的轴向相对移动,亦即间距d可受杆体235的旋转带动而变大或是缩小。

显示组件28为齿轮式数字表,显示组件28包括可显示出数字的一第一显示单元281,显示组件28包括一穿设道284,杆体235的第一端部238设在穿设道284,并且通过带动显示组件28内部的齿轮使杆体235与第一显示单元281之间产生连动,即杆体235的旋转会以数字方式呈现在第一显示单元281,也可直接让第一显示单元281将间距d以数字的方式透过第一显示单元281显示出来,第一端部238外端设有一限位单元283,可用以定位限制显示组件28与杆体235。

检测组件29包括一电阻尺291及一第二显示单元292,检测组件29设置在平台228,电阻尺291包括一顶针293,顶针293的外端设置在牵引件229,透过套筒234与杆体235相互螺合,套筒234旋转时即可带动杆体235相对于支撑组件22平行移动,电阻尺291便能通过顶针293检测杆体235移动的位移状态,并将位移状态数值化显示在电性连接在电阻尺291的第二显示单元292。

综合上述,当杆体235旋转时即可同步带动显示组件28的第一显示单元281,让第一显示单元281将间距d的数值以数字方式显示出来,方便确认辊压的管件尺寸是否正确。而当转动套筒234则可带动杆体235沿其轴向移动,电阻尺291便能通过顶针293检测杆体235沿轴向移动的位移状态,并将位移状态数值化显示在第二显示单元292。如图5所示,第二辊压装置30的结构类同在第一辊压装置20,但是只装设显示组件28,不装设检测组件。

如图6-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辊压装置40同样用在制管机,第三辊压装置40的特点是支撑组件41为二直立的升降基座46,二辊压单元42设在二升降基座46之间,并且可沿著上下垂直方向相对移动形成一间距d’,各升降基座46内部皆设有直立状的杆体48带动辊压单元42。各升降基座46的顶部分别设有一显示组件45,显示组件45包括可显示数字的一显示单元452,二显示组件45利用一穿设在升降基座46之间的连动杆44同步动作,连动杆44与杆体48之间通过蜗杆蜗轮机构相互连结,当杆体48因辊压单元42的相对移动而旋转,即可带动连动杆44旋转,进而驱转显示单元452的内部齿轮组以数字化的方式分别显示间距d’。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在标示名称而非用在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