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转子冲片用高精度叠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7599发布日期:2020-10-23 19:3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转子冲片用高精度叠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定转子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机转子冲片用高精度叠装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主要有定子和转子组成,并且定子和转子的生产加工过,需要分别将若干定子冲片和若干转子冲片叠装而成。

相关技术中的转子冲片在生产完毕后,需要人工根据转子冲片两面颜色的不同,对转子冲片的正反面进行区分,然后再采用人工对转子冲片进行逐一叠摞,实现转子的叠装。由于人工区分正反面以及叠装转子冲片的效率低下,因此将影响转子的生产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转子的生产效率,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机转子冲片用高精度叠装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机转子冲片用高精度叠装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机转子冲片用高精度叠装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端面设置有双层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层和下层分别水平设置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并且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起始端位置设置有送料机构;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中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豁口,一对所述豁口之间连通设置有半圆形的连接通道,并且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置有对转子冲片进行检测分选的分选机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横向水平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上端面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底壁竖直设置有定位杆,且上端设置有收集斗;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终止端位置倾斜向下设置有出料滑轨,一对所述出料滑轨的下端相互连通并设置有连通所述收集斗的连接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叠装设备时,利用送料机构将转子冲片输送至第一传送带上,随后转子冲片有序的沿着第一传送带表面传输。当转子冲片传输至分选位置时,利用分选机构将不同朝向的转子冲片推送至连接通道内,随后不同朝向的转子冲片沿着连接通道内壁滑移,并自动翻转后,滑移至第二传送带上,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分选以及朝向的自动调节,使得所有转子冲片的同一面朝向同一方向。随后朝向同一方向的转子冲片沿着出料滑轨以及连接滑轨滑移至收集斗内,并自动套设于收集筒内的定位杆上,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收集和有序收集。与此同时,通过控制滑动座滑移,利用多个收集筒对转子冲片进行连续收集和高效收集。因此与传统的人工操作相比,通过设置高自动化的叠装设备,实现转子冲片正反面的自动判断和分选,同时实现转子冲片正反面的自动调整和有序收集,提高了转子冲片的叠装效率,同时提高了转子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选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顶壁设置有发射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龙门架背离所述豁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推板靠近或远离所述豁口的电缸,所述龙门架上设置有耦接于所述发射器的接收器以及耦接于所述接收器且用于控制所述电缸启闭的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分选机构工作时,利用发射器发射信号,当经过发射器的转子冲片的颜色不一致时,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电缸开启,并驱动推板推动转子冲片靠近豁口,从而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分选和推送。因此通过设置结构简洁,并且工作稳定的分选机构,实现错误朝向的转子冲片的稳定分选推送和精准分选推送。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斗,所述送料斗的下端开口处倾斜向下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传送带起始端位置的送料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送料机构工作时,将送料斗连通转子冲片的冲片机,随后冲片掉落至送料斗内,随后即可沿着送料滑轨向下滑移,实现转子冲片的有序送料和全自动送料。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送料滑轨的上端内壁水平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下端外壁与所述送料滑轨的底壁之间设置有供转子冲片通过的送料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辊和进料间隙,限制转子冲片的通过量,使得转子冲片逐一的向下滑落,避免多个转子冲片共同滑落而出现飞溅或干涉现象,进而提高了送料机构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杆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置有尖头,并且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转轴旋转的控制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转子冲片进行收集时,利用控制机构驱动转轴带动定位条以及尖头同步旋转,同时转子冲片先自动套设于尖头上,当转子冲片内壁的键槽对准定位条时,转子冲片将会自动套设于转轴和定位条的外壁,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校准和有序叠装。因此通过设置带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定位杆,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校准和有序叠装,提高了转子冲片的叠装效率,同时提高了转子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动座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空腔,多个所述转轴的下端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空腔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下端外壁的叶轮,所述滑动座的一侧设置有对准所述叶轮的进风口,且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并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上水平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的送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机构工作时,启动风机将冷风沿着不同的进风口吹至不同的空气内,此时即可利用冷风驱动叶轮旋转,从而利用叶轮带动转轴旋转,实现转轴旋转的稳定控制。并且当不同工位的收集筒工作时,控制机构可以实现该收集筒内转轴的独立驱动,从而保证各个工位的收集筒的稳定作业。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杆的外壁套设有贴合其外壁的套管,所述套管的下端外壁设置有垫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转子冲片进行收集时,转子冲片有序的滑落至套管外壁,并依次叠摞在垫板上。当需要取卸收集好的转子冲片时,直接拉动套管带动垫板向上运动,即可实现转子冲片的快速取卸,从而使得收集完毕的转子冲片的取卸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送风管包括与所述风机的出口端位置连接的第一管体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外壁的第二管体,并且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滑动座外壁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机工作时,随着滑动座的滑移,滑动座将带动驱动机构同步工作,此时驱动机构控制第二管体先远离滑动座再靠近滑动座,从而实现送风管工作位置的自动调节,保证风机以及送风管的正常工作和稳定驱动。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座靠近所述风机一侧侧壁的驱动齿条,所述底座上水平转动连接有与所述驱动齿条相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上端设置有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环绕所述不完全齿轮的条形环,所述条形环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双边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座滑移时,将带动驱动齿条同步运动,此时驱动齿条带动主动齿轮、连动杆以及不完全齿轮同步旋转。当不完全齿轮旋转时,分别与条形环两侧内壁的双边齿条分别啮合,实现第二管体往复运动的稳定控制。因此通过设置工作稳定的驱动机构,实现第二管体往复运动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送风管工作的稳定控制。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管体背离所述风机的一端外壁设置有外缘,所述第二管体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内壁设置有抵触所述第一管体外壁的内缘,所述外缘的内壁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内缘用于按压所述按钮开关,并且所述按钮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风机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管体远离风机时,将带动内缘同步运动,当第二管体完全伸出时,内缘与外缘相抵触并按压按钮开关开启,从而实现风机的自动开启。当第二管体靠近风机时,将带动内缘同步运动,当内缘与外缘脱离时,内缘脱离按钮开关,从而实现风机的自动关闭。因此通过利用第二管体的伸缩,实现风机的启闭控制,从而节约了电能,达到了降低资源浪费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高自动化的叠装设备,实现转子冲片正反面的自动判断和分选,同时实现转子冲片正反面的自动调整和有序收集,提高了转子冲片的叠装效率,同时提高了转子的生产效率;

2.通过设置结构简洁,并且工作稳定的送料机构,实现转子冲片的有序送料和全自动送料,提高了送料机构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带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定位杆,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校准和有序叠装,提高了转子冲片的叠装效率,同时提高了转子的生产效率;

4.通过利用滑动座的滑移实现送风管工作位置的自动调节,保证风机以及送风管的正常工作和稳定驱动;

5.通过利用第二管体的伸缩,实现风机的启闭控制,从而节约了电能,达到了降低资源浪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分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支撑架;21、第一传送带;22、第二传送带;23、豁口;24、连接通道;25、出料滑轨;26、连接滑轨;3、送料机构;31、送料斗;32、送料滑轨;33、转动辊;4、分选机构;41、龙门架;42、发射器;43、推板;44、电缸;45、接收器;46、控制器;5、滑动座;51、收集筒;52、定位杆;53、收集斗;54、转轴;55、定位条;56、尖头;57、套管;58、垫板;59、空腔;6、控制机构;61、叶轮;62、进风口;63、出风口;64、风机;7、送风管;71、第一管体;72、第二管体;73、外缘;74、内缘;75、按钮开关;8、驱动机构;81、驱动齿条;82、主动齿轮;83、连动杆;84、不完全齿轮;85、条形环;86、双边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机转子冲片用高精度叠装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端上端面设置有双层的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上层和下层分别水平设置有第一传送带21和第二传送带22,并且第一传送带21的起始端位置设置有送料机构3。

如图1、图2所示,第一传送带21和第二传送带22的中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豁口23,一对豁口23之间连通设置有半圆形的连接通道24,并且第一传送带21上设置有对转子冲片进行检测分选的分选机构4。

当使用上述叠装设备时,利用送料机构3将转子冲片输送至第一传送带21上,随后转子冲片有序的沿着第一传送带21表面传输。当转子冲片传输至分选位置时,利用分选机构4将不同朝向的转子冲片沿着第一传送带21的豁口23位置推送至连接通道24内。

随后不同朝向的转子冲片沿着连接通道24内壁滑移,并自动翻转后,沿着第二传送带22的豁口23滑移至第二传送带22上,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分选以及朝向的自动调节,使得所有转子冲片的同一面朝向同一方向。随后将朝向同一方向的转子冲片进行有序收集,即可实现转子冲片正反面的自动判断和分选。

如图1所示,送料机构3包括送料斗31,送料斗31的下端开口处倾斜向下设置有连通第一传送带21起始端位置的送料滑轨32。

如图1所示,送料滑轨32的上端内壁水平转动连接有转动辊33,转动辊33的下端外壁与送料滑轨3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供转子冲片通过的送料间隙。

当送料机构3工作时,将送料斗31连通转子冲片的冲片机,随后冲片掉落至送料斗31内,随后即可沿着送料滑轨32向下滑移,实现转子冲片的有序送料和全自动送料。并且当沿着送料滑轨32滑移时,通过利用转动辊33和进料间隙的配合,限制转子冲片的通过量,使得转子冲片逐一的向下滑落,避免多个转子冲片共同滑落而出现飞溅或干涉现象。

如图1、图2所示,分选机构4包括设置于第一传送带21上的龙门架41,龙门架41的顶壁设置有发射器42。第一传送带21上滑动连接有推板43,龙门架41背离豁口2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推板43靠近或远离豁口23的电缸44。龙门架41上设置有耦接于发射器42的接收器45以及耦接于接收器45且用于控制电缸44启闭的控制器46。

当分选机构4工作时,利用发射器42发射信号,当经过发射器42的转子冲片的颜色不一致时,发射器42将信息反馈至接收器45。此时接收器45接收到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46,随后控制器46控制电缸44开启,并驱动推板43推动转子冲片靠近豁口23,从而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分选和推送。

如图1、图3所示,底座1背离支撑架2的一端横向水平滑动连接有滑动座5,滑动座5的上端面竖直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收集筒51,收集筒51的底壁竖直设置有定位杆52,且上端设置有收集斗53。

如图1、图3所示,第一传送带21和第二传送带22的终止端位置倾斜向下设置有出料滑轨25,一对出料滑轨25的下端相互连通并设置有连通收集斗53的连接滑轨26。

当转子冲片的正反面处于一致状态时,随后朝向同一方向的转子冲片沿着出料滑轨25滑移至连接滑轨26内,随后转子冲片沿着连接滑轨26滑移至收集斗53内,并自动套设于收集筒51内的定位杆52上,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收集和有序收集。

当收集筒51内的定位杆52上套满转子冲片后,利用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控制滑动座5滑移,此时滑动座5带动多个收集筒51同步运动,此时即可利用下一个工位的收集筒51和定位杆52对转子冲片进行连续收集和高效收集。

如图1、图3所示,定位杆52包括转轴54,转轴54的外壁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条55,定位杆52的上端设置有尖头56。

如图3、图4所示,定位杆52的外壁套设有贴合其外壁的套管57,并且套管57与定位杆52的外形一致。套管57的下端外壁设置有垫板58,并且滑动座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转轴54旋转的控制机构6。

当对转子冲片进行收集时,将套管57套设于定位杆52的外壁,然后利用控制机构6驱动定位杆52带动套管57同步旋转,由于套管57贴合定位杆52的外壁,并且套管57与定位杆52的外形一致。

因此转子冲片先自动套设于尖头56位置上,当转子冲片内壁的键槽对准定位条55时,转子冲片将会自动套设于转轴54和定位条55的外壁,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校准和有序叠装,同时使转子冲片有序的叠摞在垫板58上。

当需要取卸收集好的转子冲片时,直接拉动套管57带动垫板58向上运动,即可实现转子冲片的快速取卸,从而使得收集完毕的转子冲片的取卸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如图1、图4所示,滑动座5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空腔59,多个转轴54的下端分别位于多个空腔59内,控制机构6包括设置于转轴54下端外壁的叶轮61。

如图1、图4所示,滑动座5的一侧设置有对准叶轮61的进风口62,且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63,并且底座1上设置有风机64,风机64上水平设置有用于连通进风口62的送风管7。

当控制机构6工作时,启动风机64将冷风沿着不同的进风口62吹至不同的空气内,此时即可利用冷风驱动叶轮61旋转,从而利用叶轮61带动转轴54旋转,实现转轴54旋转的稳定控制。

并且当不同工位的收集筒51工作时,不同位置处的进风口62以及空腔59对准送风管7,从而使得控制机构6可以实现该收集筒51内转轴54的独立驱动,保证各个工位的收集筒51的稳定作业。

如图1、图4所示,送风管7包括与风机64的出口端位置连接的第一管体71和滑动连接于第一管体71外壁的第二管体72,并且滑动座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管体72靠近或远离滑动座5外壁的驱动机构8。

如图1、图4所示,第一管体71背离风机64的一端外壁设置有外缘73,第二管体72靠近风机64的一端内壁设置有抵触第一管体71外壁的内缘74。

如图1、图4所示,外缘73的内壁设置有按钮开关75,内缘74用于按压按钮开关75,并且按钮开关75用于控制风机64启闭。

当风机64工作时,随着滑动座5的滑移,滑动座5将带动驱动机构8同步工作,此时驱动机构8控制第二管体72先远离滑动座5再靠近滑动座5,从而实现送风管7工作位置的自动调节,保证风机64以及送风管7的正常工作和稳定驱动。

并且当第二管体72远离风机64时,将带动内缘74同步运动,当第二管体72完全伸出时,内缘74与外缘73相抵触并按压按钮开关75开启,从而实现风机64的自动开启。当第二管体72靠近风机64时,将带动内缘74同步运动,当内缘74与外缘73脱离时,内缘74脱离按钮开关75,从而实现风机64的自动关闭。

因此在保证送风管7稳定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利用第二管体72的伸缩,实现风机64的启闭控制,使得送风管7的调节过程中,风机64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节约了电能,达到了降低资源浪费的效果。

如图1、图4所示,驱动机构8包括设置于滑动座5靠近风机64一侧侧壁的驱动齿条81,底座1上水平转动连接有与驱动齿条81相啮合的主动齿轮82,主动齿轮82的上端面竖直设置有连动杆83。

如图1、图4所示,连动杆83的上端设置有不完全齿轮84,第二管体72的下端面设置有环绕不完全齿轮84的条形环85,条形环85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双边齿条86。

当滑动座5滑移时,将带动驱动齿条81同步运动,此时驱动齿条81带动主动齿轮82、连动杆83以及不完全齿轮84同步旋转。当不完全齿轮84旋转时,分别与条形环85两侧内壁的双边齿条86分别啮合,实现第二管体72往复运动的稳定控制。

工作原理:当叠装设备工作时,利用送料机构3将转子冲片有序的输送至第一传送带21上,当转子冲片传输至分选位置时,利用分选机构4将不同朝向的转子冲片推送至连接通道24内,使得转子冲片自动翻转后,滑移至第二传送带22上,实现转子冲片正反面的自动调节。随后朝向同一方向的转子冲片沿着出料滑轨25以及连接滑轨26滑移至收集斗53内,并自动套设于收集筒51内的定位杆52上,实现转子冲片的自动收集和有序收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