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2745发布日期:2020-12-04 1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产品上料单元、第一称重单元、对管腔进行密封检测的密封性检测单元、在管腔注入工作流体的介质注入单元、将产品从所述第一称重单元上抓取至所述介质注入单元上的第一移载单元、对管腔内部抽真空后进行封口的抽真空封口单元、将产品抓入所述抽真空封口单元中的第二移载单元、将产品从所述抽真空封口单元中取走的第三移载单元、承接所述第三移载单元上的产品并放入至一第二称重单元上的第四移载单元、对产品封口处进行焊接密封与下料的焊接下料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上料单元包括前端底部设置有一出料口的料仓、将单个产品从所述出料口处送出的送料板、驱动所述送料板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送料气缸,所述送料板上设置有一承载产品的限位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注入单元与所述密封性检测单元包括承接所述第一移载单元上的产品且将其移载与一密封对接头对接的支撑移载机构、穿过所述密封对接头在产品内部注入工作流体的注入针管、驱动所述注入针管前后运动的第十一气缸;所述支撑移载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受所述第二气缸驱动进行前后运动的第一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上且支撑住产品两端的一对第二支撑座、随所述第一活动板同步移动且夹持产品一端的夹爪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注入单元与所述第二移载单元之间还设置有一产品中转支撑单元,所述产品中转支撑单元包括一对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移载单元包括第四伺服电机、受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左右移动的第八气缸、受所述第八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七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七活动板上的一对夹持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载单元与所述第三移载单元均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二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的第三气缸、受所述第三气缸驱动进行前后运动的第三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活动板上的第四气缸、受所述第四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四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四活动板上的旋转气缸、受所述旋转气缸驱动进行产品夹持的夹爪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封口单元沿所述第二活动板移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抽真空封口单元中均设置有一产品加热装置,所述产品加热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受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加热水槽,所述加热水槽与一温控装置连通;所述抽真空封口单元包括对产品端口进行封口的封口模具、设置在所述封口模具下方且包裹密封产品端部的密封对接头、与所述封口模具内部连通的真空抽气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移载单元包括第五伺服电机、受所述第五伺服电机驱动进行左右移动的第六气缸、受所述第六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夹爪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下料单元包括第七气缸、受所述第七气缸驱动进行左右移动的第五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五活动板上的第九气缸、受所述第九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且支撑产品两端的一对第一支撑板、压住产品端部的端部压紧组件、对产品封口处进行焊接密封的焊接组件、以及对产品进行收料的收料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对产品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凹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压紧组件包括第五气缸、受所述第五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六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六活动板上的第三伺服电机、受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驱动进行旋转的且压紧产品带着一起旋转的旋转驱动轮、位于所述旋转驱动轮下方的且支撑产品的一对支撑滚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热管除气、流体注入及焊接封口一体自动化设备,其包括产品上料单元、第一称重单元、对管腔进行密封检测的密封性检测单元、在管腔注入工作流体的介质注入单元、将热管从所述第一称重单元上抓取至所述介质注入单元上的第一移载单元、对管腔抽真空后进行封口的抽真空封口单元、将热管抓入所述抽真空封口单元中的第二移载单元、将热管从所述抽真空封口单元中取走的第三移载单元、承接所述第三移载单元上的产品并放入至一第二称重单元上的第四移载单元、对热管封口处进行焊接密封与下料的焊接下料单元。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热管的自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与质量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学海;龙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卓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4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