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1995发布日期:2020-10-23 13:0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转向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客车转向架的帽筒7由两个半圆形弯板7-1组合构成,在转向架制造过程中,需要将两个半圆形弯板7-1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间隙为1mm的圆筒形结构。由于组对时工艺误差要求小于0.1mm,手工组对时,由于人手存在操作误差且经常存在不同位置的错边现象,而导致最终的组对精度无法保证,返修率极高;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增大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采用手工组对方式存在的组对精度无法保证,返修率极高,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其包括平台、顶紧夹具、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和支撑杆;

顶紧夹具由设有内螺纹的底座、设有外螺纹的螺杆和顶块组成,底座的底部固定在平台上,螺杆与底座螺纹连接,顶块的后端面固连在螺杆的前端;

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和第三定位块的底部均固定在平台上,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和第三定位块的内端面以及顶块的前端面均为圆弧面,上述四者的圆弧面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且此圆的直径等于帽筒的外径;

支撑杆的长度可调节,支撑杆放置在平台上,且位于上述圆周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装利用第一定位块和第三定位块与支撑杆的配合,以及第二定位块与顶紧夹具的配合,实现对帽筒的夹紧定位,保证了组对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保证了每次的组对精度,零返修率,提高生产效率5~10倍,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和生产成本;该工装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件组对的操作难度,保证了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轨道客车转向架帽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的应用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包括:平台1、顶紧夹具2、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第三定位块5和支撑杆6。

顶紧夹具2由设有内螺纹的底座2-1、设有外螺纹的螺杆2-2和顶块2-3组成,底座2-1的底部固定在平台1上,螺杆2-2与底座2-1螺纹连接,顶块2-3的后端面固连在螺杆2-2的前端。

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和第三定位块5的底部均固定在平台1上,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和第三定位块5的内端面以及顶块2-3的前端面均为圆弧面,上述四者的圆弧面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且此圆的直径等于帽筒的外径。

支撑杆6的长度可调节,支撑杆6放置在平台1上,且位于上述圆周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客车转向架帽筒组对工装使用时,将所需组对的帽筒7的两个半圆形弯板7-1放置在本工装圆周内部,并将帽筒7靠紧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和第三定位块5的圆弧面,将支撑杆6放置在帽筒7的内部,用于支撑帽筒7,以保证组对尺寸的正确,旋紧顶紧夹具2的螺杆2-2使得顶块2-3的圆弧面顶紧帽筒7的外端面,保持帽筒7稳定,以防止尺寸偏移,然后进行点固焊接,完成组对工序。



技术特征:

1.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平台(1)、顶紧夹具(2)、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第三定位块(5)和支撑杆(6);

顶紧夹具(2)由设有内螺纹的底座(2-1)、设有外螺纹的螺杆(2-2)和顶块(2-3)组成,底座(2-1)的底部固定在平台(1)上,螺杆(2-2)与底座(2-1)螺纹连接,顶块(2-3)的后端面固连在螺杆(2-2)的前端;

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和第三定位块(5)的底部均固定在平台(1)上,第一定位块(3)、第二定位块(4)和第三定位块(5)的内端面以及顶块(2-3)的前端面均为圆弧面,上述四者的圆弧面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且此圆的直径等于帽筒的外径;

支撑杆(6)的长度可调节,支撑杆(6)放置在平台(1)上,且位于上述圆周内部。


技术总结
轨道客车转向架分体式帽筒组对工装涉及轨道车辆转向架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平台、顶紧夹具、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装利用第一定位块和第三定位块与支撑杆的配合,以及第二定位块与顶紧夹具的配合,实现对帽筒的夹紧定位,保证了组对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保证了每次的组对精度,零返修率,提高生产效率5~10倍,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和生产成本;该工装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件组对的操作难度,保证了生产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李万君;廖攀;董泽民;马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