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4273发布日期:2021-03-19 11:0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钢管生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无缝钢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输送流体的管道,如输送石油、天然气、煤气、水及某些固体物料的管道等,钢管与圆钢等实心钢材相比,在抗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是一种经济截面钢材,广泛用于制造结构件和机械零件;在不锈钢无缝钢管制造行业,冷拔是很重要的工序,由于润滑油对冷拔管坯外表面的润滑作用,可使管坯在冷拔过程中的阻力减小,因此提高了冷拔管的外表面质量,增大了冷拔管的变形量。

现有的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具有以下问题:

1.润滑装置在对无缝管管坯外表面涂抹润滑油时,需要人工蘸取润滑油,无法自动加润滑油,给工作人员造成不便。

2.润滑装置与钢管接触部位长期磨损,容易损坏,但又不易更替,当毛刷破损时也会造成对钢管表面润滑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具有可自动化对无缝钢管管坯进行润滑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更换润滑装置的毛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壁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电动泵,所述轴承的内圈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轴承的内壁安装有网格筒,所述网格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刷油棉,所述刷油棉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管坯;

所述轴承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槽,所述网格筒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槽相匹配的安装块。

为了带动刷油棉在管坯外侧转动,进而使润滑油均匀涂抹在管坯表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优选的,所述网格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安装有电机。

为了避免润滑油从轴承处渗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左右两侧均套接有轴承盖。

为了方便储存润滑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优选的,所述轴承的下方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的前端面开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电动泵的入口连通。

为了方便安装电机和电动泵,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优选的,所述油箱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出油孔的下方,所述电动泵和电机的下端均与支撑板可拆卸连接。

为了方便收集刷油棉渗出的润滑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优选的,所述油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启动电动泵将润滑油吸入油管,再通过油管输送至轴承中,由于轴承的内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网格筒镂空处连通,进而轴承中的润滑油可进入网格筒中并由刷油棉吸收,当管坯向左移动至冷拔装置处时,刷油棉可将润滑油涂抹至管坯表面;

2.当刷油棉破损时,从轴承内部向右抽出网格筒,此时安装块在安装槽中滑动,并带动刷油棉移出,从而替换新的网格筒,从而达到便于更换刷油棉的效果;

3.通过启动电机可使传动带转动,进而带动转筒旋转,同时带动网格筒和刷油棉转动,从而对管坯外侧均匀涂刷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承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腰部固定带示意图

图中:1、轴承;101、轴承盖;102、进油孔;103、安装槽;104、通孔;2、网格筒;201、转筒;2011、凹槽;202、安装块;203、刷油棉;3、管坯;4、油箱;401、固定框;4011、连接杆;402、出油孔;5、支撑板;6、电机;601、传动带;7、电动泵;701、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管坯的外表面润滑装置,包括轴承1,轴承1的外壁开设有进油孔102,进油孔1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油管701,油管701的另一端安装有电动泵7,轴承1的内圈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04,轴承1的内壁安装有网格筒2,网格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刷油棉203,刷油棉20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管坯3;

轴承1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槽103,网格筒2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槽103相匹配的安装块20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启动电动泵7将润滑油吸入油管701,再通过油管701输送至轴承1中,由于轴承1的内壁开设有通孔104,且通孔104与网格筒2镂空处连通,进而轴承1中的润滑油可进入网格筒2中并由刷油棉203吸收,当管坯3向左移动至冷拔装置处时,刷油棉203可将润滑油涂抹至管坯3表面;

当刷油棉203破损时,从轴承1内部向右抽出网格筒2,此时安装块202在安装槽103中滑动,并带动刷油棉203移出,从而替换新的网格筒2,从而达到便于更换刷油棉203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网格筒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筒201,转筒201的外壁开设有凹槽2011,凹槽20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传动带601,传动带601的另一端安装有电机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启动电机6可使传动带601转动,进而带动转筒201旋转,同时带动网格筒2和刷油棉203转动,从而对管坯3外侧均匀涂刷润滑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轴承1的左右两侧均套接有轴承盖10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轴承1左右两侧安装有轴承盖101,进而当润滑油进入轴承1中时,可避免润滑油从轴承1左右两侧缝隙中渗出,且位于轴承1中的润滑油同样对轴承1具有润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轴承1的下方设置有油箱4,油箱4的前端面开设有出油孔402,出油孔402与电动泵7的入口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将润滑油预先注入油箱4,使用时再筒电动泵7从油箱4中抽取,进而可达到暂时储存润滑油的效果,出油孔402可便于安装电动泵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油箱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位于出油孔402的下方,电动泵7和电机6的下端均与支撑板5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支撑板5,进而在固定电动泵7和电机6位置的同时,也使电动泵7和电机6的底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使两个机器可稳定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油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01,固定框401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杆40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多个连接杆4011,进而当刷油棉203被挤压时,渗出的润滑油可滴落在油箱4内部,从而达到收集润滑油进行二次利用的效果。

工作原理:通过启动电动泵7将润滑油吸入油管701,再通过油管701输送至轴承1中,由于轴承1的内壁开设有通孔104,且通孔104与网格筒2镂空处连通,进而轴承1中的润滑油可进入网格筒2中并由刷油棉203吸收,启动电机6可使传动带601转动,进而带动转筒201旋转,同时带动网格筒2和刷油棉203转动,从而对管坯3外侧均匀涂刷润滑油,当刷油棉203破损时,从轴承1内部向右抽出网格筒2,此时安装块202在安装槽103中滑动,并带动刷油棉203移出,再替换新的网格筒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