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循环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9790发布日期:2022-10-05 01:3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循环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循环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2.激光循环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两套冲压刀模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进行两套冲压刀模间循环冲压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目前的冲压机所使用的冲压模具均采用一物一模,在冲压种类的多样性上具有相当大的限制,频繁拆卸更换模具很容易出现上下模具不同轴的情况,进而导致冲压成品精度较低且人工校准费时费力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激光循环冲压模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循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分体刀模;所述分体刀模分别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活动连接,所述分体刀模通过自适应装置与所述上模连接。
5.优选的是,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设置在所述冲压机上,并且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侧壁均设置有把手。
6.优选的是,所述分体刀模包括上刀模和下刀模;所述下刀模设置在所述下模的顶面,所述上刀模设置在所述上模的底面。
7.优选的是,所述下模的顶面设置有下模槽,所述下刀模设置在所述下模槽内,所述下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下刀模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台,所述第一连接台与所述第一连接槽连接,所述下刀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台与所述第一连接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下模槽连接。
8.优选的是,所述上模的底面设置有上模槽,所述上刀模设置在所述上模槽内,所述上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上刀模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台,所述第二连接台与所述第二连接槽连接,所述上刀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台与所述第二连接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上模槽连接。
9.优选的是,所述上刀模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自适应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模槽的内顶面上,所述自适应装置包括:插入板、密封盒和回弹组件;所述插入板上设置有插入管,所述插入板设置在所述密封盒的底部,所述插入板将所述密封盒密封,并且所述插入板通过所述插入管与所述密封盒连接,所述回弹组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盒内,并且所述回弹组件环绕在所述插入管的四周,所述插入管的侧壁环形的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插入管插接,并且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回弹组件抵接。
10.优选的是,所述回弹组件包括活塞环、偏心环、弹性件和传动球;所述活塞环和所述偏心环均套设在所述插入管的外侧,并且所述活塞环位于所述偏心环的上方,所述偏心环的底面呈斜面,斜面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并且所述偏心环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容纳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并且所述偏心环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插入板连接,所述偏心环的内壁设置有呈环形的凹槽,所述传动球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传动球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并且所述传动球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柱抵接,所述定位柱的端部为锥形,并且所述定位柱的端部设置有卡台。
11.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台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内凹孔、若干个变形件和压环;所述压环将所述变形件压在所述内凹孔的上方,所述压环上设置有若干个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与所述内凹孔的位置相适应,所述第二连接槽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位置与所述内凹孔的位置相适应,所述贯穿孔贯穿至所述上模的顶面,所述贯穿孔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可贯穿所述插孔将所述变形件压至所述内凹孔内,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辅助压杆组,所述辅助压杆组可与所述贯穿孔密封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是,所述内凹孔的内部直径大于所述内凹孔的开口直径,所述连接柱的内部为中空并且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流通口,所述流通口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贯穿孔内可填充填充液。
13.优选的是,所述辅助压杆组包括压板和若干个压杆,所述压杆设置在所述压板上,并且所述压杆与所述贯穿孔的位置相适应,所述压板与所述上模的顶部连接。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在进行冲压的时候,工人需要先将下模置于冲压机上,然后将分体刀模整体放置在下模上,并将分体刀模的下部分与下模进行固定连接,之后再在冲压机上安装上模,但是并不对上模进行拧紧固定,使其保持可以平移的状态,并缓慢降低上模,使上模和分体刀模的上部分接触,随后上模通过自适应装置可以在不移动分体刀模的情况下,调节自身相对于分体刀模的位置,从而使偏离受力中心的分体刀模自动校准至上模的受力中心位置,随后将上模与分体刀模的顶部进行连接并将上模与冲压机进行固定连接,便完成了冲压模具的安装,在冲压的时候,将物料放在下模上启动冲压机,上模会带动分体刀模的上部分对物料进行冲压,因为上模是在分体刀模未拆分的状态下与其进行的连接,所以分体刀模的上下两部分具有高精度的同轴度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从而保证冲压成品的精度,并且分体刀模可以模块化生产,从而提高冲压机冲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6.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的分解图。
20.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的分解图。
21.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的爆炸图。
22.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的剖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中自适应装置的爆炸图。
24.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中自适应装置连接前的剖视图。
25.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中自适应装置连接后的剖视图。
26.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中第二连接台和第二连接槽连接处的剖视图。
27.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激光循环冲压模具中压杆和连接柱配合的示意图。
28.图中:1上模、11上模槽、12第二连接槽、2下模、21下模槽、22第一连接槽、3上刀模、31第二连接台、32内凹孔、33变形件、34压环、4下刀模、41第一连接台、5定位柱、51卡台、6自适应装置、61插入板、62密封盒、63插入管、64活塞环、65偏心环、66弹性件、67传动球、7连接柱、8压板、9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1.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循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分体刀模;所述分体刀模分别与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活动连接,所述分体刀模通过自适应装置6与所述上模1连接。
3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在进行冲压的时候,工人需要先将下模2置于冲压机上,然后将分体刀模整体放置在下模2上,并将分体刀模的下部分与下模2进行固定连接,之后再在冲压机上安装上模1,但是并不对上模1进行拧紧固定使其保持可以平移的状态,并缓慢降低上模1,使上模1和分体刀模的上部分接触,随后上模1通过自适应装置6可以在不移动分体刀模的情况下,调节自身相对于分体刀模的位置,从而使偏离受力中心的分体刀模自动校准至上模1的受力中心位置,随后将上模1与分体刀模的顶部进行连接并将上模1与冲压机进行固定连接,便完成了冲压模具的安装,在冲压的时候,将物料放在下模2上启动冲压机,上模1会带动分体刀模的上部分对物料进行冲压,因为上模1是在分体刀模未拆分的状态下与其进行的连接,所以分体刀模的上下两部分具有高精度的同轴度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从而保证冲压成品的精度,并且分体刀模可以模块化生产,从而提高冲压机冲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均设置在所述冲压机上,并且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的侧壁均设置有把手。所述分体刀模包括上刀模3和下刀模4;所述下刀模4设置在所述下模2的顶面,所述上刀模3设置在所述上模1的底面。所述下模2的顶面设置有下模槽21,所述下刀模4设置在所述下模槽21内,所述下模槽2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槽22,所述下刀模4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台41,所述第一连接台41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2连接,所述下刀模4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台41与所述第一连接槽22之间的配合与所述下模槽21连接。所述上模1的底面设置有上模槽11,所述上刀模3设置在所述上模槽11内,所述上模槽
1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连接槽12,所述上刀模3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台31,所述第二连接台31与所述第二连接槽12连接,所述上刀模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台31与所述第二连接槽12之间的配合与所述上模槽11连接。
3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上模1和下模2均可通过把手在安装的时候进行调节,上模1和下模2可以长期安装在冲压机上,上模1和下模2仅起到冲压以及上下刀模安装的作用,在安装模具的时候,将模块化的分体刀模放置在下模2上,下刀模4通过第一连接台41与第一连接槽22螺钉连接,然后将上模1下降,直至上刀模3的第二连接台31与第二连接槽12契合,然后将二者进行连接,便完成了上下刀模的固定安装,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刀模进行定制及冲压成品的制式更改,从而使本模具可以模块化进行生产加工,进而提高了模具冲压成品种类的多样性。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刀模3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柱5,所述自适应装置6设置在所述上模槽11的内顶面上,所述自适应装置6包括:插入板61、密封盒62和回弹组件;所述插入板61上设置有插入管63,所述插入板61设置在所述密封盒62的底部,所述插入板61将所述密封盒62密封,并且所述插入板61通过所述插入管63与所述密封盒62连接,所述回弹组件设置在所述密封盒62内,并且所述回弹组件环绕在所述插入管63的四周,所述插入管63的侧壁环形的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定位柱5与所述插入管63插接,并且所述定位柱5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回弹组件抵接。所述回弹组件包括活塞环64、偏心环65、弹性件66和传动球67;所述活塞环64和所述偏心环65均套设在所述插入管63的外侧,并且所述活塞环64位于所述偏心环65的上方,所述偏心环65的底面呈斜面,斜面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并且所述偏心环65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容纳孔,所述弹性件66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并且所述偏心环65通过所述弹性件66与所述插入板61连接,所述偏心环65的内壁设置有呈环形的凹槽,所述传动球67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传动球67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并且所述传动球67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柱5抵接,所述定位柱5的端部为锥形,并且所述定位柱5的端部设置有卡台51。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上模1在与上刀模3进行组装的时候,定位柱5会插入至自适应装置6中,首先定位柱5会从插入板61进入至插入管63内,然后在向上插入的过程中,卡台51会通过通孔触碰、挤压,转动传动球67,传动球67采用高摩擦系数的材质制成。
37.当上刀模3位于上模1下压的受力中心时,定位柱5与插入管63同轴,在插入的过程中,卡台51会转动、挤压传动球67直至传动球67卡在卡台51的下方,在定位柱5插入的时候会带动传动球67转动,从而使传动球67带动偏心环65下移直至传动球67全部进入偏心环65内壁的凹槽内,此时卡台51便可顺利插入至插入管63内,当卡台51脱离之后,在弹性件66以及活塞环64和密封盒62内壁间产生的负压的双重作用下,偏心环65复位并使传动球67与定位柱5卡接。
38.当上刀模3偏离上模1下压的受力中心时,定位柱5与插入管63不同轴,此时在插入的过程中,定位柱5会对单侧的传动球67施加更多的力,从而使得单侧的传动球67转动,进而使得偏心环65的轴心偏移,当卡台51完全通过传动球67的时候,偏心环65在弹性件66的偏移侧的推力,相对侧的拉力以及活塞环64与密封盒62之间的负压的作用下,偏心环65会缓慢复位,此时上模1并未与冲压机完全固定连接,处于可以平移的状态,在自适应装置6的
作用下,上模1会自动调整至相对位置,使上刀模3处于上模1的受力中心处,最后再将上模1与上刀模3连接,并与冲压机进行固定连接。
39.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在不分离上下刀模的情况下对上模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避免调整上、下刀模错位降低精度,降低撞刀风险,同时使得任何模块化的上、下刀模都可以进行快速位置调整,从而提高更换模具的速度,提高冲压机冲压成品的多样性,并且因为上刀模3和下刀模4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均处于同一中心轴心上,所以可以减少二者之间的磕碰,进而增加分体刀模的使用寿命,配合分体刀模的模块化使得模具可以循环使用、快速更换,降低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台31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内凹孔32、若干个变形件33和压环34;所述压环34将所述变形件33压在所述内凹孔32的上方,所述压环34上设置有若干个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与所述内凹孔32的位置相适应,所述第二连接槽12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位置与所述内凹孔32的位置相适应,所述贯穿孔贯穿至所述上模1的顶面,所述贯穿孔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可贯穿所述插孔将所述变形件33压至所述内凹孔32内,所述上模1的顶部设置有辅助压杆组,所述辅助压杆组可与所述贯穿孔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内凹孔32的内部直径大于所述内凹孔32的开口直径,所述连接柱7的内部为中空并且所述连接柱7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流通口,所述流通口通过所述连接柱7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贯穿孔内可填充填充液。所述辅助压杆组包括压板8和若干个压杆9,所述压杆9设置在所述压板8上,并且所述压杆9与所述贯穿孔的位置相适应,所述压板8与所述上模1的顶部连接。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模具因为采用了自适应装置6调整上模1和上刀模3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上刀模3和上模1之间的连接方式便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螺钉连接的方式,因为上模1和上刀模3之间会发生相对位移,所以在第二连接台31的顶面设置开口较大的内凹孔32,内凹孔32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如图9所示,因此连接柱7可以在插入内凹孔32之后依旧可以平移,不会撞到内凹孔32的侧壁及开口,在上刀模3和上模1连接的时候,连接柱7会先将变形件33压入内凹孔32内,之后从上模1的顶部向贯穿孔内注入填充液,注入填充液之后将压杆9插入贯穿孔内,并压紧压板8,然后将压板8与上模1进行连接固定,压杆9在从贯穿孔下压的过程中,填充液会从连接柱7侧壁的流通口挤出并将变形件33进行塑形,使变形件33充满内凹孔33的内壁,此时便完成了上刀模3和上模1的连接固定,当冲压结束后,上模1便可以通过连接柱7带动上刀模3移动,在需要更换分体刀模的时候,只要将压板8拆下,压杆9便不会再对填充液加压,从而使得连接柱7可以从变形件33中取出,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上刀模3可以不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便能与上模1进行连接固定,从而使得自适应装置6可以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并且填充液可采用脂类填充,在起到加压固定作用的同时,拆卸后也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方便上刀模3和上模1的分离。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