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紧夹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28184阅读:来源:国知局
H”形及“工”字形等工件的定位和胀紧;操作操作部驱动第一驱动轮11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得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解锁并沿直线缩回到原始位置,由于整个定位和胀紧过程中,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并不需要和工件焊接,因此避免了复杂的拆卸步骤,提升效率,且不会影响工件的机械性能。
[0038]其中,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驱动轮11的相反两侧的胀紧部20中的一个可以滑动连接到第一驱动轮11上,另一个可以为底座10的一部分,或者固定在底座10上的挡件,例如,焊接到底座10上的挡板。即,一个胀紧部20相对于底座10固定以抵顶箱型工件的一个侧面,而依靠另一个胀紧部20朝向箱型工件的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的方向伸出,从而实现胀紧箱型工件。
[0039]为便于更好实现胀紧工件,每个胀紧部20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驱动轮11上。换言之,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驱动轮11的相反两侧的胀紧部20均可以沿直线进行伸缩运动,使得操作操作部时,两个胀紧部20同时朝向相反的方向伸出而胀紧工件,增大了单次操作的胀紧行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轮11上形成有朝向第一驱动轮11的外边缘渐开的渐开线槽110,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滑动连接在渐开线槽110中。
[0041]具体地,当胀紧部20从原始位置朝向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胀紧部20沿渐开线槽110的内端朝向渐开线槽110的渐开端移动。因此,可以利用渐开线的自锁性质,实现第一驱动轮11带动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伸出或收缩,而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的动作无法带动第一驱动轮11旋转,换言之,第一驱动轮11和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之间的运动是由第一驱动轮11单向地传递至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因此,可以通过停止驱动第一驱动轮11将胀紧部20锁定到工作位置,并通过再次驱动第一驱动轮11从工作位置解锁回位至原始位置。
[0042]更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轮11上形成有一对渐开线槽110,该一对渐开线槽110绕第一驱动轮11的中心180度旋转对称,每个胀紧部20分别滑动连接于一个渐开线槽110上,即,一对渐开线槽110中的一个渐开线槽的形状绕第一驱动轮11的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另一个渐开线槽的形状重叠,并且一对渐开线槽110朝向第一驱动轮11的外边缘渐开。此外,具有渐开线槽I1的第一驱动轮11可以在任意位置驱动胀紧部20胀紧工件,可以消除气缸到达行程终点才能停止的缺点。另外,由于胀紧部20的最大工作行程由第一驱动轮11上的渐开线槽110的形状决定的,因此,可以设计具有不同形状的渐开线槽110的第一驱动轮11,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尺寸,从而实现通用性。
[0043]为充分利用渐开线槽110的长度,保证渐开线槽110的内端和渐开端的位置均能实现解锁和锁定功能,渐开线槽110的内端和与该内端相反的渐开端均为封闭端。换言之,渐开线槽110整体形成为封闭槽结构,以能够保证在胀紧部20的有效行程得到充分利用。在其他变形方式中,渐开线槽110的内端和渐开端可以为开放端,对于此种变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0044]需要说明的是,“内端”和“外端”是现对于第一驱动轮11的中心而言的,具体地,靠近中心位置的为内端,而远离中心位置的为外端。
[0045]为实现胀紧部20沿直线地伸出和缩回运动,如图4所示,胀紧夹具还包括固定在底座10上的导引结构40,该导引结构40用于引导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沿直线运动。
[0046]作为一种选优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导引结构40包括一对间隔设置且固定到底座10上的导向座41,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包括胀紧板21和连接在该胀紧板21上的连接臂22,该连接臂22可滑动地插入导向座41中。换言之,导向座41上形成有沿连接臂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限位孔,以限位胀紧部20沿直线伸出或缩回。例如,限位孔可以为圆形或方形,或者导向座41上形成为用于导引连接臂的燕尾形槽或T形槽。
[0047]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包括胀紧板21和连接在该胀紧板21上的连接臂22,连接臂22可以通过销轴滑动连接在渐开线槽110中。例如,每个连接臂22的内端可以形成有夹槽,以夹持第一驱动轮11,同时每个连接臂22的内端可以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孔,销轴插入至该安装孔和渐开线槽中,以实现与第一驱动轮11相连的胀紧部20可滑动地连接到渐开线槽110中。
[0048]在其他变形方式中,也可以为在第一驱动轮11上形成夹槽,连接臂22的内端夹持在第一驱动轮11上的夹槽中,另外,销轴也可为螺栓替代。对于此种变形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0049]如图3所示,为便于保证胀紧板21的强度,同时使得胀紧板21易于和连接臂22相连接,胀紧板21包括用于和连接臂22连接的一对连接板211,例如可以通过螺栓将连接板211紧固到连接臂22的外端,以及设置在每个连接板211上方的夹紧板212,因此,可以利于胀紧板21接触到待胀紧工件的中部,从而使得胀紧稳定可靠,每个夹紧板212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外侧延伸形成有相同的胀紧凸台2120,例如,胀紧凸台2120可以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板状,因此只需要对胀紧凸台2120进行精加工即可,减少精加工面积。此外,胀紧凸台2120也可以为沿连接板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长条板状结构。
[0050]另外,在其他变形方式中,胀紧板21还可以为平板结构。
[0051]操作部既可以为第一驱动轮11本身的一个部位,也可以是第一驱动轮11本身外的装置,在这里不做限定,都属于操作部的具体体现形式。例如,操作部可以为由辅助动力来驱动第一驱动轮11转动,为实现不需要有动力源就可将工件快速定位、胀紧,如图3至图5所示,操作部包括操作手柄31、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32,该操作手柄31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0上,且沿底座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驱动轮11间隔设置,第一驱动轮11上同轴固定有第一带轮,操作手柄31与第二带轮32同轴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同轴固定是指,操作手柄31和第二带轮32安装到一根传动轴上,该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32带传动连接。SP,通过操作操作手柄旋转并通过带传动将操作手柄31的运动传递到第一驱动轮11上进而驱动胀紧部20对工件进行胀紧、定位。
[0052]进一步地,为实现省时省力地将工件定位、胀紧,利用杠杆原理,操作手柄31可以包括第二驱动轮311和固定到该第二驱动轮311上的手柄312,例如,可以做成很长的杆件,以增大动力的力臂,为避免干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32分别位于底座10的下部,且第一驱动轮11和第一带轮通过第一传动轴同轴固定,底座10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第一传动轴与第一轴承座之间设置第一轴承,即,第一传动轴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驱动轮11、相互套设的第一轴承座33和第一轴承、第一带轮,第二驱动轮311和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轴同轴固定,底座10上还设置有第二轴承座,第二传动轴与第二轴承座34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即,第二传动轴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二驱动轮311、相互套设的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第二带轮,其中,第一轴承座33和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座34和第二轴承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可以分别利于第一驱动轮11的转动顺畅,避免和底座10的表面摩擦,二是,可以节省动力,例如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以用调心球轴承,以同时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
[0053]为保护本发明提供的胀紧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