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9373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属于钻孔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加工可折叠尾翼时,通常是先将翼片和支耳一体加工成形后,再加工各个支耳上的轴连接孔。在加工支耳上轴连接孔时,为保证各支耳孔的轴心一致,需要将翼片通过夹紧装置定位后,通过钻具将各支耳孔一次加工成形。采用夹紧装置固定翼片时,由于翼片容易变形翘曲,使得定位时翼片与夹紧装置的定位面通常为小面积接触、线接触或点接触,造成定位部位过小,定位不准确,容易导致钻孔后的各支耳孔的轴心不一致。尤其在加工翼片变壁厚的尾翼时体现的更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传统夹紧装置加工支耳上轴连接孔时,存在定位部位过小、定位不准确等缺点,而提供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包括手柄、压杆、钻模体、限位圈、滚珠、浮动顶头和底板;
[0006]钻模体为矩形支撑框架,从矩形支撑框架的侧面向内开有矩形缺口,钻模体矩形缺口的右侧板面作为可折叠尾翼背侧翼片的支撑面,钻模体矩形缺口后侧板面的内侧向前延伸出一组分别开有竖直孔的钻套安装座,所述钻套安装座上所有竖直孔轴线一致,且所有竖直孔轴线距矩形缺口右侧板面的距离相匹配于可折叠尾翼中支耳孔轴线距翼片背侧板面的距离;钻模体矩形缺口的后侧板面的外侧向前延伸出一块与矩形缺口的右侧板面平行的压杆支撑板,所述压杆支撑板上垂直开有螺纹孔;
[0007]压杆的左端径向开有手柄连接孔,压杆的中段为螺纹段,压杆的右端端面加工有半球形定位槽,压杆的右端端部外沿向外延伸出环形连接台;
[0008]浮动顶头为一侧端面向内开有螺纹盲孔的柱体结构,浮动顶头螺纹盲孔的内底加工有半球形定位槽,浮动顶头螺纹盲孔相反一侧的端面为压紧平面;
[0009]限位圈的外壁加工有与浮动顶头螺纹盲孔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限位圈的内腔加工有阶梯状圆柱体通孔,限位圈内腔较小圆柱体通孔的内径尺寸小于压杆环形连接台的外径、且大于压杆中段螺纹段的外径;
[0010]钻模体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压杆的右端插入浮动顶头的螺纹盲孔内,且在压杆右端端面与浮动顶头内底之间放置滚珠;将限位圈螺纹连接在浮动顶头的螺纹盲孔内,限位圈内腔的阶梯台对插入浮动顶头螺纹盲孔内的压杆轴向限位,且限位圈的内腔与压杆右端间隙配合;压杆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在钻模体压杆支撑板的螺纹孔内,压杆左端的手柄连接孔内插入手柄;钻模体钻套安装座的竖直孔内安装钻套。
[0011]工作过程
[0012]钻孔时,将可折叠尾翼装入钻模体的矩形缺口内,转动手柄,使压杆前端活动连接的浮动顶头向前压紧可折叠尾翼的翼片,直至可折叠尾翼的支耳孔加工位与钻模体钻套安装座内钻套中心对正,完成支耳上轴连接孔的钻孔加工。由于浮动顶头内侧固定的限位圈与压杆前端间隙配合,使浮动顶头相对于压杆可以小角度转动,浮动顶头压紧平面在前压可折叠尾翼的翼片时,始终保持与翼片的内侧板面面接触。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通过可自由转动的浮动顶头作为夹紧翼片的一个定位面,实现了夹紧装置的夹紧面与翼片面面接触的精确定位方式,提高了支耳轴连接孔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的截面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中,1-手柄;2_压杆;3_钻模体;4_限位圈;5_滚珠;6_浮动顶头;7_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手柄1、压杆2、钻模体3、限位圈4、滚珠5、浮动顶头6和底板7 ;
[0021]钻模体3为矩形支撑框架,从矩形支撑框架的侧面向内开有矩形缺口,钻模体3矩形缺口的右侧板面作为可折叠尾翼背侧翼片的支撑面,钻模体3矩形缺口后侧板面的内侧向前延伸出一组分别开有竖直孔的钻套安装座,所述钻套安装座上所有竖直孔轴线一致,且所有竖直孔轴线距矩形缺口右侧板面的距离相匹配于可折叠尾翼中支耳孔轴线距翼片背侧板面的距离;钻模体3矩形缺口的后侧板面的外侧向前延伸出一块与矩形缺口的右侧板面平行的压杆支撑板,所述压杆支撑板上垂直开有螺纹孔;
[0022]压杆2的左端径向开有手柄连接孔,压杆2的中段为螺纹段,压杆2的右端端面加工有半球形定位槽,压杆2的右端端部外沿向外延伸出环形连接台;
[0023]浮动顶头6为一侧端面向内开有螺纹盲孔的柱体结构,浮动顶头6螺纹盲孔的内底加工有半球形定位槽,浮动顶头6螺纹盲孔相反一侧的端面为压紧平面;
[0024]限位圈4的外壁加工有与浮动顶头6螺纹盲孔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限位圈4的内腔加工有阶梯状圆柱体通孔,限位圈4内腔较小圆柱体通孔的内径尺寸小于压杆2环形连接台的外径、且大于压杆2中段螺纹段的外径;
[0025]钻模体3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7上;压杆2的右端插入浮动顶头6的螺纹盲孔内,且在压杆2右端端面与浮动顶头6内底之间放置滚珠5 ;将限位圈4螺纹连接在浮动顶头6的螺纹盲孔内,限位圈4内腔的阶梯台对插入浮动顶头6螺纹盲孔内的压杆2轴向限位,且限位圈4的内腔与压杆2右端间隙配合;压杆2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在钻模体3压杆支撑板的螺纹孔内,压杆2左端的手柄连接孔内插入手柄I ;钻模体3钻套安装座的竖直孔内安装钻套。
[0026]钻孔时,将可折叠尾翼装入钻模体3的矩形缺口内,转动手柄1,使压杆2前端活动连接的浮动顶头6向前压紧可折叠尾翼的翼片,直至可折叠尾翼的支耳孔加工位与钻模体3钻套安装座内钻套中心对正,完成支耳上轴连接孔的钻孔加工。由于浮动顶头6内侧固定的限位圈4与压杆2前端间隙配合,使浮动顶头6相对于压杆2可以小角度转动,浮动顶头6压紧平面在前压可折叠尾翼的翼片时,始终保持与翼片的内侧板面面接触。
【主权项】
1.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手柄、压杆、钻模体、限位圈、滚珠、浮动顶头和底板; 钻模体为矩形支撑框架,从矩形支撑框架的侧面向内开有矩形缺口,钻模体矩形缺口的右侧板面作为可折叠尾翼背侧翼片的支撑面,钻模体矩形缺口后侧板面的内侧向前延伸出一组分别开有竖直孔的钻套安装座,所述钻套安装座上所有竖直孔轴线一致,且所有竖直孔轴线距矩形缺口右侧板面的距离相匹配于可折叠尾翼中支耳孔轴线距翼片背侧板面的距离;钻模体矩形缺口的后侧板面的外侧向前延伸出一块与矩形缺口的右侧板面平行的压杆支撑板,所述压杆支撑板上垂直开有螺纹孔; 压杆的左端径向开有手柄连接孔,压杆的中段为螺纹段,压杆的右端端面加工有半球形定位槽,压杆的右端端部外沿向外延伸出环形连接台; 浮动顶头为一侧端面向内开有螺纹盲孔的柱体结构,浮动顶头螺纹盲孔的内底加工有半球形定位槽,浮动顶头螺纹盲孔相反一侧的端面为压紧平面; 限位圈的外壁加工有与浮动顶头螺纹盲孔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限位圈的内腔加工有阶梯状圆柱体通孔,限位圈内腔较小圆柱体通孔的内径尺寸小于压杆环形连接台的外径、且大于压杆中段螺纹段的外径; 钻模体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压杆的右端插入浮动顶头的螺纹盲孔内,且在压杆右端端面与浮动顶头内底之间放置滚珠;将限位圈螺纹连接在浮动顶头的螺纹盲孔内,限位圈内腔的阶梯台对插入浮动顶头螺纹盲孔内的压杆轴向限位,且限位圈的内腔与压杆右端间隙配合;压杆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在钻模体压杆支撑板的螺纹孔内,压杆左端的手柄连接孔内插入手柄;钻模体钻套安装座的竖直孔内安装钻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翼支耳钻孔定位装置,属于钻孔加工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包括压杆、钻模体、限位圈、浮动顶头;压杆的右端插入浮动顶头的螺纹盲孔内;将限位圈螺纹连接在浮动顶头的螺纹盲孔内,限位圈内腔的阶梯台对插入浮动顶头螺纹盲孔内的压杆轴向限位,且限位圈的内腔与压杆右端间隙配合;压杆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在钻模体压杆支撑板的螺纹孔内。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通过可自由转动的浮动顶头作为夹紧翼片的一个定位面,实现了夹紧装置的夹紧面与翼片面面接触的精确定位方式,提高了支耳轴连接孔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IPC分类】B23B47-28
【公开号】CN204603386
【申请号】CN201520290810
【发明人】李慧娟, 范兆强, 庞加栋, 李铸, 高立民, 戴均平, 万国顺
【申请人】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