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538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锻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轮毂热锻生产线上,产品在锻打完成后,需要从凹模中顶出。传统的顶出装置,如图4所示,为整体式结构,由于顶出装置的附着面积较大,从而附着力大,产品从成型凹模中顶出后容易粘连在顶出机构上,并且使得机械手无法夹持产品,机械手报警,导致无法连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包括顶出器和顶出芯杆;所述顶出芯杆贯设于顶出器中部,所述顶出器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腔和圆台腔;所述第一圆柱腔设置于圆台腔顶部;所述顶出芯杆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杆和圆台杆;所述第一圆柱杆位于圆台杆顶面;所述第一圆柱杆的长度大于第一圆柱腔;所述圆台腔上宽下窄;所述圆台腔内壁与圆台杆的外壁相贴合。
[0006]所述顶出器还包括与圆台腔同轴心的第二圆柱腔;所述第二圆柱腔位于圆台腔底面。
[0007]所述顶出芯杆还包括与圆台杆同轴心的第二圆柱杆;所述第二圆柱杆位于圆台杆底面;所述第一圆柱腔和第一圆柱杆滑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圆柱腔和第二圆柱杆滑动间隙配合。
[0008]所述第一圆柱腔上部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πι ;所述第一圆柱杆上部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 m。
[0009]所述顶出器上部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πι。
[0010]所述顶出器的外壁设置有凹圆环。
[0011]本实用新型将顶出装置设计成内外两个单元:顶出器和顶出芯杆,两个单元通过圆弧的限位确定顶出高度。工作时,顶出芯杆首先上行一段距离后,使得产品顺利脱开凹模对于产品的粘连,后续顶出芯杆带动顶出器将产品顶出凹模,解决了产品从成型凹模顶出后容易粘连在顶出机构上的问题,并方便了机械手夹持。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出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5]图4是传统顶出装置示意图;
[0016]图中:100-顶出器、101-第一圆柱腔、102-圆台腔、103-第二圆柱腔、104-凹圆环、200-顶出芯杆、201-第一圆柱杆、202-圆台杆、203-第二圆柱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包括顶出器100和顶出芯杆200 ;所述顶出芯杆200贯设于顶出器100中部。
[0019]所述顶出器100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腔101、圆台腔102和第二圆柱腔103。所述第一圆柱腔101设置于圆台腔102顶部;所述第二圆柱腔103位于圆台腔102底面。
[0020]所述顶出芯杆200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杆201、圆台杆202和第二圆柱杆203 ;所述第一圆柱杆201位于圆台杆202顶面;所述第二圆柱杆203位于圆台杆202底面。
[0021]所述第一圆柱杆201的长度大于第一圆柱腔101。
[0022]所述第一圆柱腔101和第一圆柱杆201滑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圆柱腔103和第二圆柱杆203滑动间隙配合。所述圆台腔102上宽下窄;所述圆台腔102内壁与圆台杆202的外壁相贴合。
[0023]如图3所示,在汽车轮毂热锻生产线上,产品在锻打完成后,产品需要从凹模中顶出。下方中部的顶杆上行并推动顶出芯杆200同步上行。顶出芯杆200穿设于顶出器100中部,第一圆柱腔101和第二圆柱腔103限定了顶出芯杆200的上行轨迹。随着,顶出芯杆200不断上行,圆台杆202贴合圆台腔102,然后顶出芯杆200推动顶出器100同步上行。由于第一圆柱杆201的长度大于第一圆柱腔101,第一圆柱杆201顶部高于顶出器100,使得产品顺利脱开凹模对于产品的粘连,后续顶出芯杆200带动顶出器100将产品顶出凹模,从而机械手给夹持。
[0024]所述第一圆柱腔101上部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πι ;所述第一圆柱杆201上部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m,减小了第一圆柱腔101与第一圆柱杆201之间摩擦以及第一圆柱杆201与产品之间的粘接力。
[0025]所述顶出器100上部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 m,减小顶出器100与产品之间的粘接力。
[0026]图1和图2中,黑色加粗线条所表示的部位为限定了表面粗糙度的部位。
[0027]所述顶出器100的外壁设置有凹圆环104,减小了顶出器100与外部设备的摩擦力。
[0028]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出器(100)和顶出芯杆(200);所述顶出芯杆(200)贯设于顶出器(100)中部,所述顶出器(100)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腔(101)和圆台腔(102);所述第一圆柱腔(101)设置于圆台腔(102)顶部;所述顶出芯杆(200)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杆(201)和圆台杆(202 );所述第一圆柱杆(201)位于圆台杆(202 )顶面;所述第一圆柱杆(201)的长度大于第一圆柱腔(101);所述圆台腔(102)上宽下窄;所述圆台腔(102)内壁与圆台杆(202)的外壁相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器(100)还包括与圆台腔(102)同轴心的第二圆柱腔(103);所述第二圆柱腔(103)位于圆台腔(102)底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芯杆(200)还包括与圆台杆(202 )同轴心的第二圆柱杆(203 );所述第二圆柱杆(203 )位于圆台杆(202 )底面;所述第一圆柱腔(101)和第一圆柱杆(201)滑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圆柱腔(103)和第二圆柱杆(203)滑动间隙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腔(101)上部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πι ;所述第一圆柱杆(201)上部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π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器(100)上部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8 μπ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器(100)的外壁设置有凹圆环(104)。
【专利摘要】一种活动型顶出装置,属于工件锻造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顶出器和顶出芯杆;所述顶出芯杆贯设于顶出器中部,所述顶出器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腔和圆台腔;所述第一圆柱腔设置于圆台腔顶部;所述顶出芯杆设置有同轴心的第一圆柱杆和圆台杆;所述第一圆柱杆位于圆台杆顶面;所述第一圆柱杆的长度大于第一圆柱腔;所述圆台腔上宽下窄;所述圆台腔内壁与圆台杆的外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将顶出装置设计成内外两个单元:顶出器和顶出芯杆,两个单元通过圆弧的限位确定顶出高度。工作时,顶出芯杆首先上行一段距离后,使得产品顺利脱开凹模对于产品的粘连,后续顶出芯杆带动顶出器将产品顶出凹模,解决了产品从成型凹模顶出后容易粘连在顶出机构上的问题,并方便了机械手夹持。
【IPC分类】B21J13/14
【公开号】CN204657391
【申请号】CN201520298893
【发明人】张亮亮, 杨杰, 刘亚洲, 孙世民
【申请人】湖州哈特贝尔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