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51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
原对流板的有效支撑面是扇形分布的,所以有效支撑面积百分率为定值,当退火材质一定时,比重也就是定值,压强仅和堆垛高度有关;结构上原对流板没有采用倒斜度,整个支撑面是平板,端面受力面积是较小,同时平板式不符合钢卷端面实际形态,造成钢卷内外圈二端折边严重,产生退火后边部粘连,严重影响成品机组的收得率和有效作业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包括多个上下支撑板、基板;所述的上下支撑板、固定在基板上;所述的多个上下支撑板呈螺旋形排列,结构上从内径相对外径旋转一定角度形成螺旋形对流板可以做到有效支撑面积随钢卷卷重增加而增加,有效支撑面积率随之增加;同时采用螺旋形分布使每层热点偏转,使热点沿钢卷层间散开,减小了内外温差,并增加了对流时的热点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相邻上下支撑板之间的基板上下各设有至少一紊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下支撑板上各开有至少一紊流通风道。
所述的紊流条分别设置于通风道的出口两侧。
所述的紊流通风道一端通向上下支撑板、外端部,另一端通向上下支撑板、侧部。
增设紊流条和紊流气体通风道,加大风压、改变风向,减小对流板本身热容从而增强对流板内部热传导和接触传热,减小了层间传导距离,强化了传导传热效果使得传热速度明显加快。
所述的上下支撑板为斜楔形。
所述的上下支撑板外端部有一斜度,以适应钢带在卷取减速时的层间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对流片呈螺旋形排列,螺旋形对流板可以做到随钢卷卷径的增加,有效支撑面积率随之增加;采用螺旋分布使热点散开;增设紊流条和紊流气体通风道,加大风压、改变风向;减小对流板本身重量,减小对流板的热容量从而增强了内部传导,减小了层间传导距离,强化了传导传热效果,可使得传热速度加快;在装炉重量一致;规格相同;退火工艺相同的前提下,退火后钢卷内外部分性能一致性比扇形对流板提高大提高;出炉后钢卷端面对流板压痕明显改善,为后续工序创造了有利条件;工序缺陷粘结明显减少,由此引发的相关缺陷也明显降低。


图1为现有对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退火作业时,热风从紊流通风道11进入至紊流通风道11的出口111沿分别设置于出口111两侧的紊流条4向上,对钢卷进行吹扫。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节能、提高热效率,退火后的钢卷内外卷的性能保持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包括多个上下支撑板(1、2)、基板(3);所述的上下支撑板(1、2)固定在基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上下支撑板(1、2)呈螺旋形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支撑板(1、2)之间的基板(3)上下各设有至少一紊流条(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支撑板(1、2)上开有至少一紊流通风道(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紊流条(4)分别设置于紊流通风道(11)的出口(111)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道(11)一端通向上下支撑板(1、2)外端部,另一端通向上下支撑板(1、2)侧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支撑板(1、2)为斜楔形。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支撑板(1、2)外端部有一斜度。
专利摘要一种退火炉用对流板,包括多个上下支撑板、基板;所述的上下支撑板固定在基板上;所述的多个上下支撑板呈螺旋形排列;所述的上下支撑板之间的基板上下各设有至少一紊流条;所述的上下支撑板上开有至少一紊流通风道;所述的紊流条分别设置于紊流通风道的出口两侧;所述的通风道一端通向上下支撑板外端部,另一端通向上下支撑板侧部;上下支撑板为斜楔形。热风从紊流通风道进入至紊流通风道的出口沿分别设置于出口两侧的紊流条向上,对钢卷进行吹扫。本实用新型增加有效支撑面积率、热效率高、节能、使退火后的钢卷内外卷性能保持一致。
文档编号C21D9/54GK2528779SQ0221538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5日
发明者倪国华 申请人:上海宝钢益昌薄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