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铸钢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887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合金铸钢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合金铸钢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铸钢领域,通过添加Cr、Ni、Mo等稀缺元素,使合金元素总含量达到中合金钢(5-10%)水平,铸钢铸态晶粒度1-5级,采用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达到要求硬度及其机械性能。上述,由于使用的稀缺元素含量大,铸钢的成本高。在实际操作中,工艺过程复杂,淬火开裂现象难以避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合金铸钢使用稀缺元素含量大、铸钢的成本高、淬火过程中易开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微合金铸钢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方案钢铁金属的最佳固溶强化合金元素是碳,采用稀缺合金元素替代碳来达到合金固溶强化目的是一种浪费。一些合金元素在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0.1%以下),对钢的性能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称这些合金元素为微合金元素。本发明的原理是采用微合金元素在很低含量下,与C、N、S、Mn、Cr的交互作用,通过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强化,细化晶粒,提高奥氏体稳定性,使金属强度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控制正火工艺,获得贝氏体、马氏体组织,从而使铸钢具有调质机械结构钢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微合金铸钢,含有基本元素铁和合金元素C、Ti、V、Mn、Cr、Si,其特征在于C为0.1-0.5%、Ti为0.05-0.2%、V为0.05-0.2%、Mn为1-2.5%、Cr为0.5-1.5%、Si为0.5-2.0%。
所述微合金铸钢的生产工艺为熔炼加入C、Ti、V、Mn、Cr,控制各元素的含量;浇铸控制凝固速度及凝固后的冷速,即从1600℃-1200℃的时间为8-10分钟,使合金碳氮化物、硫化物析出细化奥氏体晶粒;清理;控制正火正火温度为900-950℃,常规保温,控制冷却速度为1-3℃/秒;喷丸。
有益效果在熔炼过程中,合金碳氮化合物、硫化物析出成为结晶晶核,晶粒度达到8级以上。液态转变到固态,奥氏体转变到室温稳定相,两阶段合金碳氮化合物析出,使钢材强度达到σb800MPa以上。空气控制冷却,达到贝氏体、马氏体金相组织,从而具有调质机械结构钢一样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在加工中,通过控制浇铸过程中的凝固速度及凝固后的冷速,形成细化的奥氏体晶粒;取消铸钢淬火、回火热处理工序,只用控制正火工艺,获得贝氏体、马氏体、细微珠光体组织避免了淬火开裂、变形而产生的废品损失;节省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在制品数量;节省了厂房、设备投资;节省了人工开支;缩短了工艺流程;消除了淬火工艺对空气、水的污染,改善了环境。
从经济上计算,每吨铸件的淬火、回火费用为3000元。本专利可使铸钢件降低成本3000元/吨。
低合金钢的合金元素,一般都是为了提高材料的淬透性而添加的。因为取消了淬火工序,所以原来添加的Cr、Ni、Mo等贵重元素,可以取消或适量减少。
由于铸钢件的细晶粒,没有淬火裂纹,使零件的可靠性提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图1是目前合金铸钢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微合金铸钢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是目前合金铸钢的生产流程,主要依次经过溶化、浇铸、清理、正火、淬火、回火、喷丸工序。在上述工艺中,合金铸钢必须经过淬火、回火、喷丸工序,在淬火过程中,工件易开裂变形,影响工件的质量。
图2所示是本发明微合金铸钢的生产流程,主要依次经过溶化、浇铸、清理、控制正火、喷丸工序。具体为在溶化过程中,加入合金元素,保证溶化液中C为0.1-0.5%、Ti为0.05-0.2%、V为0.05-0.2%、Mn为1-2.5%、Cr为0.5-1.5%;在浇铸过程中,控制凝固速度及凝固后的冷速,即从1600℃-1200℃的时间为8-10分钟,使合金碳氮化物、硫化物析出细化奥氏体晶粒;在控制正火过程中,正火温度为900-950℃,常规保温,通过风冷炉控制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为1-3℃/秒,保证获得细晶粒奥氏体及合金碳、氮化合物的固溶,获得贝氏体、马氏体常温组织;在喷丸机中对工件进行表面喷丸处理。通过上述生产获得的微合金铸钢具有调质机械结构钢的机械性能,在生产工艺中与目前的工艺相比,省略了淬火和回火工序,避免了工件的开裂变形,又缩短了生产工艺流程,在保证机械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对原来一些要求高机械性能和淬火困难的工件,采用微合金铸钢毛坯,开拓工件新的加工手段。
权利要求
1.微合金铸钢,含有基本元素铁和合金元素C、Ti、V、Mn、Cr、Si,其特征在于C为0.1-0.5%、Ti为0.05-0.2%、V为0.05-0.2%、Mn为1-2.5%、Cr为0.5-1.5%、Si为0.5-2.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铸钢的生产工艺为熔炼加入C、Ti、V、Mn、Cr,控制各元素的含量;浇铸控制凝固速度及凝固后的冷速,即从1600℃-1200℃的时间为8-10分钟,使合金碳氮化物、硫化物析出细化奥氏体晶粒;清理;控制正火正火温度为900-950℃常规保温,控制冷却速度为1-3℃/秒;喷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具有调质机械结构钢的机械性能的微合金铸钢,其含有基本元素铁和合金元素C、Ti、V、Mn、Cr、Si,其中C为0.1-0.5%、Ti为0.05-0.2%、V为0.05-0.2%、Mn为1-2.5%、Cr为0.5-1.5%、Si为0.5-2.0%。所述微合金铸钢的生产工艺为熔炼加入C、Ti、V、Mn、Cr,控制各元素的含量;浇铸控制凝固速度及凝固后的冷速,即从1600℃-1200℃的时间为8-10分钟,使合金碳氮化物、硫化物析出细化奥氏体晶粒;清;控制正火正火温度为900-950℃,常规保温,控制冷却速度为1-3℃/秒;喷丸。
文档编号C22C38/38GK1570182SQ20041001307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0日
发明者陈守介 申请人:陈守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