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尤其涉及高温固态钢渣 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钢渣是炼钢过程的必然副产品,约占钢产量的10~15%,因此,对 钢渣尤其是高温钢渣的快速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到炼钢工序的正常运行 和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炼钢工艺的差异,冶炼过程中产生的
钢渣的成分和温度不尽相同有的高温钢渣流动性很好,能象水一样 倾泼;有的高温钢渣流动性较差,不易于从渣罐中倒出,必须借助于 机械外力或将渣罐倒置方能将之倒出渣罐。
为了延长渣罐的使用寿命,避免高温钢渣在注入时对渣罐底部的 冲刷,可在空渣罐的底部垫上一些冷渣。当高温钢渣注入时,渣罐底 部的冷渣与接触的高温钢渣混熔在一起,连同渣罐内壁部位的钢渣形 成大的渣壳。该渣壳重则几吨甚至十几吨,约占总渣量的三分之一。 这部分钢渣需要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后,方能进行后续处理,且后续 处理时扬尘非常严重。
目前,滚筒法渣处理工艺已实现了在密闭容器内快速处理高温钢 渣的要求。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通过旋转着的密闭容器将150(TC左右 的高温液态熔渣动态、连续、可控地冷却并破碎成常温、性能稳定、 10毫米左右粒径的颗粒状商品渣,在线磁选后供用户直接使用;处理 过程中产生的含尘尾气经收集、净化处理后由烟囱达标排放,消除了 传统渣处理工艺周期长、效率低、占地大、污染严重的弊端。但是该 处理工艺仅限于对流态或半流态的高温钢渣进行处理,对于大块的罐 底渣,因其块度大、不具备流动性,即使扒渣机也无法有效地将其扒 出,故不能将其直接倒入现有的滚筒机构内进行处理。因此,在现有滚筒机构的旁边,仍需配备专用的翻渣场,将罐底渣和部分扒渣残余 的高粘渣倾倒在翻渣场内进行传统的冷却、破碎,不仅效率低,而且 扬尘现象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 料机构,该进料机构能使高粘钢渣特别是大块罐底渣直接进入到滚筒 机构内进行处理,实现了高温钢渣的清洁化和高效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进料机构设置在处 理装置中滚筒机构的前端,进料机构包括溜槽、固定支架,溜槽底面 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P ,溜槽后端穿过滚筒机构筒体上的固定端盖伸 入到筒体内,溜槽前端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液压 驱动器、铰接支撑座,溜槽后端设置有铰接支撑座,且铰接支撑座固 定置于固定端盖处,铰接支撑座经第一铰支轴与溜槽下端的第一铰接 扣铰接,液压驱动器设置在溜槽下方,液压驱动器通过溜槽下端的第 二铰接扣与溜槽相连。
所述溜槽底面初始位置与水平面的夹角P为20-35° 。
所述溜槽可以绕着第一铰支轴在竖直面内转动。
所述溜槽呈长方形或前小后大的簸箕状拓展形。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的改进, 将现有的固定式进料溜槽改进为能在竖直面内绕着第一铰支轴转动的 活动式进料溜槽。当活动溜槽处于初始位置时,接收渣罐内的高粘钢 渣特别是大块罐底渣的注入,此时,活动溜槽下方的液压驱动器处于 非工作状态,可以避开渣罐倒渣时的冲击力;渣罐倒渣完毕后,启动 活动溜槽下方的液压驱动器,将活动溜槽旋转至最高点,该旋转过程 中活动溜槽内的大块高温固态钢渣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活动溜槽滑进滚 筒机构的筒体内,被滚筒装置处理成理想的成品渣,从而实现了高温 钢渣的清洁化和高效化处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结构示
意图2为图1的俯视图3为图1的A-A向示意图4为长方形活动溜槽的结构示意图5为簸箕状拓展形活动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滚筒机构,2止推机构,3排气机构,4出料机构,5进料 机构,6活动溜槽,7液压驱动器,8渣罐,9行车,IO罐底钢渣,11 固定支架,12铰接支撑座,13第一铰接扣,14第二铰接扣,15固定 端盖,16成品渣输送装置,17驱动机构,a滚筒机构的筒体轴线与水
平面的夹角,P活动溜槽底面初始位置与水平面的夹角,e活动溜槽
工作状态时底面最高点位置与活动溜槽底面初始位置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l、图2, 一种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处 理装置中滚筒机构1的筒体轴线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a ,在本实施例 中,滚筒机构1的筒体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介于0-20°之间。在滚 筒机构1的下端设置有止推机构2,用以平衡滚筒机构1的轴向力。滚 筒机构1的侧面设置有驱动机构17,驱动机构17为滚筒机构1的运转 提供动力。
滚筒机构1的后端设置有排气机构3和出料机构4,排气机构3 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粉尘收集起来,供后工序净化和排放;出 料机构4则将处理后的成品钢渣导出滚筒机构1,输送到外部的成品渣 输送装置16上。
滚筒机构1的前端设置有进料机构5,进料机构5包括溜槽、液压 驱动器7、铰接支撑座12、固定支架ll,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溜槽为 活动溜槽6。活动溜槽6底面初始位置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3 ,本实施 例中,活动溜槽6底面初始位置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3介于20-35°之间。活动溜槽6的形状可视渣罐8的口径大小而异,渣罐8 口径较小 时,可选用长方形活动溜槽6,参见图4;渣罐8口径较大时,可选用 前小后大的簸箕状拓展形活动溜槽6,参见图5。活动溜槽6的后端穿 过滚筒机构1筒体上的固定端盖15伸入到筒体内,且在固定端盖15 处固定设置有铰接支撑座12,参见图3,铰接支撑座12经第一铰支轴 与活动溜槽6下端的第一铰接扣13铰接,且活动溜槽6可以绕着第一 铰支轴在竖直面内转动。活动溜槽6的前端则放置在固定支架11上。 液压驱动器7设置在活动溜槽6下方,液压驱动器7通过活动溜槽6 下端的第二铰接扣14与活动溜槽6相连。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
参见图l、图2,准备进渣前,将活动溜槽6置于初始位置,即活 动溜槽6底面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P 。此时,液压驱动器7脱离支撑 位,处于非工作状态。
启动成品渣输送装置16和滚筒机构1,使滚筒机构1的筒体开始 转动。将渣罐8吊运至活动溜槽6的正上方,通过行车9的调控,缓 慢地将渣罐8中的钢渣倾翻到活动溜槽6内。此时,渣罐8内的高粘 钢渣特别是大块罐底钢渣10,被注入到活动溜槽6内,且高粘钢渣能 顺着活动溜槽6流进滚筒机构1的筒体内。由于活动溜槽6处于初始 位置,液压驱动器7脱离支撑位,可避开倒渣时钢渣对液压驱动器7 的冲击力。
当活动溜槽6接收渣罐8倾渣后,在液压驱动器7的作用下,活 动溜槽6以逆时针方向绕着第一铰支轴在竖直面上,从初始位置旋转 e角后,到达活动溜槽6的最高点位置。在旋转的过程中,活动溜槽6 内的大块高温固态钢渣,即罐底钢渣10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随着活动 溜槽6倾角的增大而逐步滑进滚筒机构1的筒体内。随后,钢渣在筒 体内被冷却介质不断冷却、破碎,达到一定粒度的成品钢渣后,再经 出料机构4,将处理后的成品钢渣输送到外部的成品渣输送装置16上, 从而输送出筒体,供后续工序进行磁选、筛分和分级利用。在活动溜 槽6喂料与筒体旋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尘尾气,这些尾气(蒸 汽和混入空气的混合物)经排气机构3收集后,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完毕由烟囱达标排放;污水则经沉淀过滤后循环使用,从而实现块状 高温固态罐底钢渣10的清洁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能使高粘钢渣特别是大块罐底渣直接进入到滚筒机构 内进行处理,实现了高温钢渣的清洁化和高效化处理,其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进料机构设置在处理装置中滚筒机构的前端,进料机构包括溜槽、固定支架,溜槽底面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β,溜槽后端穿过滚筒机构筒体上的固定端盖伸入到筒体内,溜槽前端放置在固定支架上,其特征是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液压驱动器、铰接支撑座,溜槽后端设置有铰接支撑座,且铰接支撑座固定置于固定端盖处,铰接支撑座经第一铰支轴与溜槽下端的第一铰接扣铰接,液压驱动器设置在溜槽下方,液压驱动器通过溜槽下端的第二铰接扣与溜槽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溜槽底面初始位置与水平面的夹角e为20-35°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溜槽可以绕着第一铰支轴在竖直面内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溜槽呈长方形或前小后大的簸箕状拓展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固态钢渣处理装置的进料机构,进料机构设置在处理装置中滚筒机构的前端,进料机构包括溜槽、固定支架,溜槽底面与水平面成一个夹角β,溜槽后端穿过滚筒机构筒体上的固定端盖伸入到筒体内,溜槽前端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液压驱动器、铰接支撑座,溜槽后端设置有铰接支撑座,且铰接支撑座固定置于固定端盖处,铰接支撑座经第一铰支轴与溜槽下端的第一铰接扣铰接,且溜槽可以绕着第一铰支轴在竖直面内转动;液压驱动器设置在溜槽下方,液压驱动器通过溜槽下端的第二铰接扣与溜槽相连。本实用新型能使高粘钢渣特别是大块罐底渣直接进入到滚筒机构内进行处理,实现了高温钢渣的清洁化和高效化处理。
文档编号C21B3/06GK201232063SQ20082015142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0日
发明者茵 刘, 李永谦, 肖永力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