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混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07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混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生产中使用的混铁炉,属于炼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铁炉是转炉炼钢铁水的供给站,是炼钢车间的关键设备。混铁炉承接高炉铁水, 将不同批次的铁水混匀,以保证铁水化学成分的稳定,并通过煤气燃烧来保证转炉炼钢所 需的铁水温度,同时又将炉体内部的铁水供给炼钢转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内外现有的混铁炉入铁方式基本分为两种 方式一 在混铁炉顶部开有入铁口,利用天车等吊具将铁水从混铁炉顶部兑入混 铁炉。入铁口设置在混铁炉本体上,铁水经过入铁口流入混铁炉内部,是连接混铁炉内部与 其它设施的通道,同时在入铁口上方设置受铁口 ,铁水通过受铁口流入入铁口 ,最后由入铁 口流入混铁炉内部,受铁口是连接入铁口与外界的通道。 顶入铁口国内外通用设计均采用活套式入铁口,基本分为耐材活套及水冷活套两 种。活套安装方式为混铁炉炉顶开口后在活套与开口部分涂抹一层耐材,然后将活套放置 于开口内,活套上方设置受铁口及炉盖。由于活套耐材部分及水冷部分较薄,受铁水冲刷后 易损坏,平均每两个月左右要更换一次活套,如活套周围粘铁,在更换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 混铁炉本体入铁口处剥落而影响混铁炉炉顶寿命。 方式二 在混铁炉侧面开有入铁口 ,铁水首先倒入撇渣器或流铁槽,然后经流铁槽 流入混铁炉。 以上两种混铁炉均属单一入铁方式的混铁炉,二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当顶 入铁口或侧入铁口或流铁槽等任何方面出现问题时,混铁炉将无法入铁,不仅造成炉体自 身储铁量、炉温等方面的波动,而且会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长时间无法入铁,混铁炉 温度下降后会造成炉内粘铁及炉衬遇冷剥落坍塌而被迫进行大修,影响混铁炉使用寿命, 尤其对于大型混铁炉,其损失将很严重。此外,单一入铁方式使入铁时间延长,延缓了铁水 包的周转,使铁水粘包严重,当铁水数量较多时,为加快铁水包周转而进行铁水倒入备用铁 水包内,不仅造成洒铁而且倒铁过程中烟尘较大,对环境也造成了 一定的破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单一入铁口的缺点,可以加
快铁水流入混铁炉的速度,縮短铁水包周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改进的混铁炉。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种改进的混铁炉,其改进之处是,在炉体的顶部和侧部分别有顶入铁口和侧入 铁口 ,顶入铁口和侧入铁口与混铁炉本体为整体打结的一体结构。 上述改进的混铁炉,所述的顶入铁口为外口大、内口小的圆台形孔,圆台的轴线与 混铁炉炉体中心垂直轴线有5。 7°的夹角a,在顶入铁口的上方安装有可更换式受铁 口 ,受铁口也为圆台形,其下沿直径小于顶入铁口下口直径。[0012] 上述改进的混铁炉,所述的侧入铁口通过流铁槽与高炉铁水沟进行对接。 这种改进的混铁炉,由于在炉体的顶部和侧部同时设置了两个入铁口,显著加快
了铁水包的铁水流入混铁炉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混铁炉的使用效率和縮短铁水包周转时
间,加快了生产的衔接,为生产的稳定顺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混铁炉利用率高,
吞吐能力增强,使炉内铁量稳定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减少了停炉修理的时间,有效
地保证了混铁炉的使用及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炉体1、顶入铁口 2、侧入铁口 3、受铁口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从长寿、实用、投资少的角度出发,取消了原有的顶入铁口活套设计, 顶入铁口与侧入铁口均采用浇注料整体打结工艺,可以有效保证入铁口寿命。混铁炉顶部 开口后焊接处高于混铁炉炉顶100 200mm的平台,平台内用浇注料与混铁炉本体耐材整 体打结在一起,有效地保证了炉顶部分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炉顶寿命,由于新的顶入铁口 属一次性投资,省去了中途更换活套的费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顶入铁口为带有斜度的圆台形孔,即入铁口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形状,此设计可以 增强抗铁水冲刷的能力。圆台的轴线与混铁炉炉体中心垂直轴线有5。 7°的夹角,在入 铁口上方放置可更换式受铁口 ,受铁口下沿直径小于入铁口的下口直径,以避免铁水直接 冲刷顶入铁口的内壁。 侧入铁口通过流铁槽与高炉铁水沟进行对接,可实现侧入铁口与顶入铁口同时入 铁,解决了不能使用两台天车同时入铁的问题,提高了混铁炉的利用率,适用于短流程生产 线。 顶入铁口及侧入铁口设计根据混铁炉吨位大小进行设计,1300吨混铁炉的顶、侧 入铁口设计实施方案如下 (1)侧入铁口为从混铁炉侧面开lmXlm的方孔,方孔周围用浇注料整体打结。在 侧入铁口旁设置一可移动平车,将流铁槽放置于平车上,入铁时铁水可通过流铁槽流入混 铁炉内。 (2)顶入铁口为上部直径1. 9m、下部直径1. 8m的圆孔,其轴线与混铁炉炉体垂直 中心线成5度夹角,顶入铁口高度高出混铁炉顶部100mm,在顶入铁口上方设置一可更换受 铁口,受铁口为圆台形,其下部内径要小于顶入铁口内径,通常小100mm,在受铁口上方加炉
盖进行保温。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生产流程紧凑、铁水供应充足的钢铁企业的大型混铁炉,尤其 对于高炉铁水直接流入混铁炉的刚性连接的短流程生产线极其适用。对于铁水直接流入 混铁炉内的短流程生产线,使用新型混铁炉后,在高炉出铁沿侧入铁口流入混铁炉内的同 时可以用铁水包从顶入铁口同时入铁,大大提高了混铁炉的使用效率和縮短铁水包周转时 间,加快生产的衔接,为生产的稳定顺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减少了铁水的粘包,并 且由于除尘设施的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4[0023] 同时,由于混铁炉利用率高,吞吐能力增强,使炉内铁量、稳定始终保持在一个稳 定的状态,对炉衬的长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一侧入铁口出现故障时,另一侧入铁口可 正常进行入铁作业,不至于停炉进行处理,从这方面也有效地保证了混铁炉的使用及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混铁炉,其特征在于在炉体[1]的顶部和侧部分别有顶入铁口[2]和侧入铁口[3],顶入铁口[2]和侧入铁口[3]与混铁炉炉体[1]为整体打结的一体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混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入铁口 [2]为外口大、 内口小的圆台形孔,圆台的轴线与混铁炉炉体[1]的中心轴线有5。 7°的夹角a,在顶 入铁口 [2]的上方安装有可更换式受铁口 [4],受铁口 [4]也为圆台形,其下沿直径小于顶 入铁口 [2]下口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混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入铁口 [3]通过流铁 槽与高炉铁水沟进行对接。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混铁炉,属于炼钢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克服单一入铁口的缺点,加快铁水流入混铁炉的速度,缩短铁水包周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技术方案是在炉体的顶部和侧部分别有顶入铁口和侧入铁口,顶入铁口和侧入铁口与混铁炉本体为整体打结的一体结构;顶入铁口为外口大、内口小的圆台形孔,圆台的轴线与混铁炉炉体中心垂直轴线有5-7度的夹角,在顶入铁口的上方安装有可更换式受铁口。这种改进的混铁炉,由于在炉体的顶部和侧部同时设置了两个入铁口,显著加快了铁水包的铁水流入混铁炉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混铁炉的使用效率和缩短铁水包周转时间,加快了生产的衔接,为生产的稳定顺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提高了炉体的寿命。
文档编号C21C1/06GK201534858SQ200920104268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3日
发明者何凯, 李剑华, 杜建良, 王金星, 翁玉娟, 韩春良 申请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