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795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模具。
背景技术
铸钢轧辊铸造多采用模具浇铸,配箱模具包括上部的冒口砂箱、中部的冷型和下部的下辊颈砂箱。制造过程中,上辊颈易产生裂纹,严重时将使产品报废。为了解决轧辊上辊颈凝固收缩时产生裂纹问题。现有技术中一种工艺上采用了如下的下芯工艺以解决该问题,具体如下
将上辊颈铸型通过芯圈方式下入冷型内,芯圈外部用千斤顶、砖块、木块等垫平,再放上冒口砂箱,冒口砂箱与冷型采用链条紧固,钢水浇入铸型20-30分钟后,取掉千斤顶使上辊颈能自由收缩,用以解决上抬箱跑火和上辊颈收缩裂纹问题。但是,由于轧辊浇注时,冷型的模温需要保持在80-120°C内,配箱将芯圈装入冷型时,冷型温度一般在150-250°C,芯圈与冷型间隙需人工进入型腔用修补泥进行抹实预防跑火,因高温操作故易造成中暑事故。这一直是个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装芯圈模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装芯圈模具,包括型砂、 上辊颈砂箱、造型底板和上辊颈胎模,还包括芯圈,所述芯圈置于上辊颈砂箱内,芯圈下部与造型底板接触,芯圈上部向外延展,位于上辊颈砂箱上方,且在该延展部分与上辊颈砂箱之间设置千斤顶,所述芯圈与上辊颈砂箱之间的缝隙用修补泥进行填充,所述型砂填充在芯圈与上辊颈胎模之间。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芯圈与上辊颈砂箱之间的缝隙为4_7m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事先通过修补泥将缝隙填满,可以很好地防止跑火现象,也很安全;可以在浇铸完成后取掉千斤顶,使芯圈自由向下移动,用以解决上辊颈裂纹问题。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与冷型的配合图。图中标记1为上辊颈胎模,2为型砂,3为芯圈,4为千斤顶,5为上辊颈砂箱,6为造型底板,7为修补泥,8为冷型,9为下辊颈砂箱。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模具,包括型砂2、上辊颈砂箱5、造型底板6 和上辊颈胎膜1,还包括芯圈3,所述芯圈3置于上辊颈砂箱5内,芯圈3下部与造型底板6 接触,芯圈3上部向外延展,位于上辊颈砂箱5上方,且在该延展部分与上辊颈砂箱5之间设置千斤顶4,所述芯圈3与上辊颈砂箱5之间的缝隙用修补泥7进行填充,所述型砂2填充在芯圈3与上辊颈胎模1之间。所述芯圈3与上辊颈砂箱5之间的缝隙为4_7mm。所述上辊颈砂箱5与冷型8、下辊颈砂箱9配合使用,并使用90°的定位止口、 5*45°的倒角、15mm的配合深度来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方式可以保证配合严实,不易跑火, 且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如图2所示。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模具,包括型砂(2)、上辊颈砂箱(5)、造型底板(6)和上辊颈胎膜(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圈(3),所述芯圈(3)置于上辊颈砂箱(5)内,芯圈(3)下部与造型底板(6)接触,芯圈(3)上部向外延展,位于上辊颈砂箱(5)上方,且在该延展部分与上辊颈砂箱(5)之间设置千斤顶(4),所述芯圈(3)与上辊颈砂箱(5)之间的缝隙用修补泥 (7 )进行填充,所述型砂(2 )填充在芯圈(3 )与上辊颈胎模(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圈(3)与上辊颈砂箱(5)之间的缝隙为4-7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辊铸造用上辊颈模具,包括型砂、上辊颈砂箱、造型底板和上辊颈胎膜,还包括芯圈,所述芯圈置于上辊颈砂箱内,芯圈下部与造型底板接触,芯圈上部向外延展,位于上辊颈砂箱上方,且在该延展部分与上辊颈砂箱之间设置千斤顶,所述芯圈与上辊颈砂箱之间的缝隙用修补泥进行填充,所述型砂填充在芯圈与上辊颈胎模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事先通过修补泥将缝隙填满,可以很好地防止跑火现象,也很安全;可以在浇铸完成后用千斤顶将芯圈顶出来,方便地脱模。
文档编号B22C9/28GK102294438SQ20111029521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
发明者李元成, 杨德明, 漆瑞鸿 申请人:成都三强轧辊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