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62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铸造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工装,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垂直分型的无箱造型工艺生产铸件时用的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垂直分型的铸件在铸造生产时,例如在生产U型管接头铸件时采用的是砂型铸造方式,一付铸型可浇注两件U型管接头铸件。先用呋喃树脂砂制作外模及坭芯, 合箱后将铸型紧固,然后立放铸型,铁水浇注至铸型内成型。铸型立放后底部接触面积较小,不容易放置平稳,直接影响了 U型管接头铸件的质量,若以一炉300公斤铁水为例,浇注 U型管接头铸件,需制作50付铸型,铸型数量多,且运输麻烦,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提高铸件的铸造质量的铸造用工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造用工装,其创新点在于 包括底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活动推板和紧固螺杆,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两端,所述活动推板位于底板之上且置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活动推板上设有至少2个导柱,第一挡板上设有螺孔和至少2个导柱孔,活动推板的导柱与第一挡板相对应的导柱孔滑动配合,所述紧固螺杆与第一挡板的螺孔螺纹配合,且紧固螺杆能与活动推板的后侧相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还分别设有相应的挡板加强筋, 且挡板加强筋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底部沿着纵向设有至少2根第一加强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底部沿着横向设有至少3根第二加强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部沿着横向焊接有至少3根第二加强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筋是槽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加强筋是槽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分别具有吊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的吊耳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外侧面上部,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的吊耳数量均为两个。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活动推板和紧固螺杆,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两端,所述活动推板位于底板之上且置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活动推板上设有至少2个导柱,第一挡板上设有螺孔和至少2个导柱孔,活动推板的导柱与第一挡板相对应的导柱孔滑动配合,所述紧固螺杆与第一挡板的螺孔螺纹配合,且紧固螺杆能与活动推板的后侧相抵,使用时,将
3多个准备好的铸型从第二挡板处依次有序的立放于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上,旋动紧固螺杆, 使得活动推板在底板上移动且与靠近活动推板的铸型相抵,此时,拧紧紧固螺杆,有效防止底板上的铸型出现晃动现象,待底板上的铸型紧固完毕之后,将浇包移至工装处对铸型进行浇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提高铸件的铸造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5]图2是图1的俯视图;[0016]图3是图1的仰视图;[0017]图4是图1的右视图;[0018]图5是图1的左视图;[0019]图6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0020]图7是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受此局限。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铸造用工装,包括底板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 活动推板4和紧固螺杆5,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两端,所述活动推板4位于底板1之上且置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活动推板4上设有至少2个导柱4-1,第一挡板2上设有螺孔2-1和至少2个导柱孔2-2,活动推板4的导柱4_1 与第一挡板2相对应的导柱孔2-2滑动配合,所述紧固螺杆5与第一挡板2的螺孔2-1螺纹配合,且紧固螺杆5能与活动推板4的后侧相抵。如图1、2、4、5、6、7所示,为了加强挡板的刚性,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上还分别设有相应的挡板加强筋2-3、3-1,且挡板加强筋2-3、3-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如图1、3、4、5所示,为了防止底板1弯曲,保证底板1的平整度以及刚性,所述底板1的底部沿着纵向设有至少2根第一加强筋7,所述第一加强筋7是槽钢,其中,底板1的纵向即平行于活动推板4的运动方向。如图1、3、4、5所示,为了加强底板1的刚度,也可以所述底板1的底部沿着横向设有至少3根第二加强筋7,,所述第二加强筋7,是槽钢,其中,底板1的横向即垂直于活动推板4的运动方向。如图1、3、4、5所示,为了防止底板1弯曲,保证底板1的平整度以及刚性,还可以在所述底板1的底部沿着纵向设有至少2根第一加强筋7,且所述第一加强筋7的底部沿着横向焊接有至少3根第二加强筋7’,所述第一加强筋7是槽钢,所述第二加强筋7’是槽钢。如图1、2、3、4、5、6、7所示,为了便于将本实用新型移送至浇注处以便进行浇注作业,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上分别具有吊耳6。如图1、2、3、4、5、6、7所示,为了便于吊装,以及保证吊耳6的牢固性,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上的吊耳6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的外侧面上部, 且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上的吊耳6数量均为两个。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多个装备好的铸型从靠近第二挡板3处依次有序的立放于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上,旋动紧固螺杆5,由于紧固螺杆5能与活动推板4的后侧相抵, 因而使得活动推板4在底板1上移动且与靠近活动推板4的铸型相抵,此时,拧紧紧固螺杆 5,有效防止底板1上的铸型出现晃动现象,待底板1上的铸型紧固完毕之后,通过行车的吊钩吊住吊耳6并将工装吊到浇注处准备浇注,若铸造车间条件允许,也可将浇包移至工装处对铸型进行浇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生产制造U型管接头铸件,也可适用于一般垂直分型的无箱造型工艺的铸件,工装的尺寸可以根据铸件的铸型尺寸做适当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活动推板 (4)和紧固螺杆(5),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两端,所述活动推板(4)位于底板(1)之上且置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活动推板(4) 上设有至少2个导柱(4-1),第一挡板(2)上设有螺孔(2-1)和至少2个导柱孔(2-2),活动推板(4)的导柱(4-1)与第一挡板(2)相对应的导柱孔(2-2)滑动配合,所述紧固螺杆(5) 与第一挡板(2)的螺孔(2-1)螺纹配合,且紧固螺杆(5)能与活动推板(4)的后侧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 上还分别设有相应的挡板加强筋(2-3、3-1),且挡板加强筋(2-3、3-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沿着纵向设有至少2根第一加强筋(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沿着横向设有至少3根第二加强筋(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的底部沿着横向焊接有至少3根第二加强筋(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是槽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7’)是槽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 上分别具有吊耳(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铸造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 上的吊耳(6)分别焊接在相应的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的外侧面上部,且第一挡板 (2)和第二挡板(3)上的吊耳(6)数量均为两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用工装,包括底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活动推板和紧固螺杆,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两端,所述活动推板位于底板之上且置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活动推板上设有至少2个导柱,第一挡板上设有螺孔和至少2个导柱孔,活动推板的导柱与第一挡板相对应的导柱孔滑动配合,所述紧固螺杆与第一挡板的螺孔螺纹配合,且紧固螺杆能与活动推板的后侧相抵。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提高铸造效率和铸件的质量。
文档编号B22C23/00GK202155481SQ20112017589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张余兴, 徐贵宝, 曹健峰, 杜利清 申请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