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63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轴承支架是汽车上的一个比较关键部位零部件,对照图1,其中间圆A处支撑着中间轴,铸造质量要求很高,不允许有任何缺陷。在压铸成型模具设计中,浇排系统设计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浇排系统的合理设计是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条件。图1为现有的轴承支架压铸成形结构示意图。图中,11是橫浇道、12是中心集渣包、13是内浇口。图加为原有轴承支架压铸成形的浇排系统中动模结构示意图。图2b为原有轴承支架压铸成形的浇排系统中静模结构示意图。浇铸过程中,高压熔体流动时,按原浇排系统铝液要先分开再在零件内部汇合,卷气现象容易发生,导致在中间圆A处产生气孔缺陷,在集气处B尤为严重。 另外,原浇排系统内浇口截面积相对较大,对C处补缩不明显,使该处易产生缩孔缺陷,机加工后缺陷暴露在外。以上两种缺陷的存在导致轴承支架废品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很有必要针对汽车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结构进行合理的改进。
发明内容为了消除上述产品缺陷,降低产品废品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通过该系统,浇铸过程中金属液流动平稳,排气良好,补缩到位,使得轴承支架的内部组织更加致密,质量得到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包括橫浇道、中心集渣包和内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集渣包为圆形,橫浇道由单一通道构成;所述内浇口为三支;在中心集渣包边缘与内浇口对应的集气集中部位设有溢流槽。本实用新型中,横浇道为填充提供了稳定的金属液流,改变横浇道数量由两支变为一支使其平稳推进,在零件内不需要重新汇聚,把气体继续向前推进,使气体到达集渣包内;中心集渣包由腰形改为圆形并把溢流槽开设于中心集渣包边缘集气较多的集气处,增大了渣包体积,使气体尽量排进渣包内,从而实现减少气孔产生的目的。内浇口由原来的两支改为三支,三支内浇口均勻设置。使对应C处的内浇口截面积减小,集中对C处进行补缩, 以减少缩孔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横浇道支数、增大中间集渣包体积并改变溢流槽方向,使轴承支架的内部组织更加致密,有效减少气孔缺陷;改变内浇口数量对补缩不足处进行集中补缩,使浇铸过程中金属液流动平稳,排气良好,补缩到位,使得轴承支架的内部组织更加致密,质量得到保证。

图1为轴承支架压铸成形结构示意图。[0009]图加为原有轴承支架压铸成形的浇排系统中动模结构示意图。图2b为原有轴承支架压铸成形的浇排系统中静模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中动模结构示意图。图北为本实用新型中静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见图3a和图北,该系统包括橫浇道1、中心集渣包2和内浇口 3,中心集渣包2为圆形,橫浇道1由单一通道构成;内浇口 3为三支;在中心集渣包2边缘与内浇口 3对应的集气集中部位设有溢流槽4。本实用新型在动模横浇道1处把原有的两支合并为一支,中心集渣包2由原来的腰形改为圆形,并改变溢流槽4方向,使其开在气体较多的集气处,定模内浇口 3由两个改为三个,三支内浇口均勻设置。本实用新型使浇铸过程中金属液流动平稳,排气良好,补缩到位,使得轴承支架的内部组织更加致密,质量得到保证。
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包括橫浇道(1)、中心集渣包(2)和内浇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集渣包(2)为圆形,橫浇道(1)由单一通道构成;所述内浇口(3)为三支;在中心集渣包(2)边缘与内浇口(3)对应的集气集中部位设有溢流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支内浇口 (3)均勻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轴承支架压铸成形浇排系统,包括橫浇道、中心集渣包和内浇口,中心集渣包为圆形,橫浇道由单一通道构成;内浇口为三支;在中心集渣包边缘与内浇口对应的集气集中部位设有溢流槽。本实用新型浇铸过程中金属液流动平稳,排气良好,补缩到位,使得轴承支架的内部组织更加致密,质量得到保证。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070747SQ20112017598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刘仁俊, 吕宗喜, 陆召虎 申请人:徐州徐航压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