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21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铸锻造时通常会用到熔液注入装置,通过熔液注入装置将定量熔液移送到模具中。如图I所示,现有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包括一个导管1,导管I内设有两层过滤器托套2,过滤器托套2上安装有陶瓷过滤网3,过滤器托套2上设有延长到导管I外部的把手4 ;现有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I)熔液注入是采取从导管I的正上方利用长柄勺倾倒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在长柄勺和导管I的垂直空间里因漏液现象产生氧化物,氧化物混入熔液随熔液流入下部模具 内部,成为降低产品合格率的主要原因;2)导管I采用钢铁制成,钢铁被高温熔液侵蚀产生氧化物导致熔液纯度降低,并且钢铁的热传导度高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不能维持熔液的固定温度;3)导管I内部安装的两层过滤器托套2与把手4 一体性连接,当导管I的长度变化时,无法调整上部过滤器托套2与下部过滤器托套2之间的间隔距离;4)过滤器托套2的棱角2a采取尖角的形态,导致这部分应力集中,所以容易破损,并且氧化物容易附着在棱角部位,在熔液注入时容易混入熔液内部。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能防止漏液现象,遏制氧化物的产生,提高产品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包括直径上粗下细的圆锥形导管,所述导管内设有至少两层过滤器托套,所述导管的上部侧面开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上连接有与导管相交的滑道。进一步,所述导管和滑道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为耐热陶瓷层,外层为金属层;进一步,所述导管内上部的过滤器托套与下部的过滤器托套相互独立分离;进一步,所述导管内上部的过滤器托套上设有延长到导管外部的把手;进一步,所述导管内的过滤器托套的棱角为倒角;进一步,所述导管上方设有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实用新型在导管入口侧安装了滑道,熔液通过滑道按自然流动的方式注入导管,取代原有的直下方式,能防止漏液现象,遏制氧化物的产生,提高产品合格率;2)导管和滑道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为耐热陶瓷层,在高温熔液注入的过程中没有侵蚀现象,并且即使外部的温度变化,对熔液温度的影响也较小,提高了熔液的保温能力,外层为金属层,能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加热及冷却带来的热冲击和直接冲击),有效保护用脆性的陶瓷层;[0017]3)导管内上部的过滤器托套与下部的过滤器托套相互独立分离,可根据导管的长度变化适当的设定上部过滤器托套与下部过滤器托套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可让熔液注入状态保持良好;4)过滤器托套的棱角为倒角,可提高耐久性和防止氧化物的附着;5)导管上方设有加热装置,使各陶瓷过滤网不冷却并维持适当温度,在熔液注入导管的时候起防止熔液凝固的作用。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I为现有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组合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组合状态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包括直径上粗下细的圆锥形导管1,所述导管I内设有至少两层过滤器托套2,所述导管I的上部侧面开有进液槽5,所述进液槽5上连接有与导管I相交的滑道6 ;熔液通过滑道6按自然流动的方式注入导管I,取代原有的直下方式,能防止漏液现象,遏制氧化物的广生,提闻广品合格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I和滑道6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为耐热陶瓷层,外层为金属层;内层为耐热陶瓷层,在高温熔液注入的过程中没有侵蚀现象,并且即使外部的温度变化,对熔液温度的影响也较小,提高了熔液的保温能力,外层为金属层,能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加热及冷却带来的热冲击和直接冲击),有效保护用脆性的陶瓷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I内上部的过滤器托套2与下部的过滤器托套2相互独立分离。如果上部过滤器托套2和下部过滤器托套2的垂直间隔太小的话,会出现熔液流动不畅引起的凝滞现象,同时会增加熔液冷却时间和引起氧化物的发生,相反,垂直间隔太大的话,熔液乱流导致漏液现象,引起熔液温度急剧下降,成为各陶瓷过滤网3被阻塞的原因。本实用新型中,上部过滤器托套2与下部过滤器托套2相互独立分离,可根据导管I的长度变化调整上部过滤器托套2与下部过滤器托套2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可让熔液注入状态保持良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I内上部的过滤器托套2上设有延长到导管I外部的把手4 ;把手4用于安装、拆卸上部的过滤器托套2,下部的过滤器托套2安装、拆卸时需要利用像夹子一样的工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I内的过滤器托套2的棱角2a为倒角;可提高耐久性和防止氧化物的附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I上方设有加热装置7 ;使各陶瓷过滤网3不冷却并维持适当温度,在熔液注入导管I的时候起防止熔液凝固的作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 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径上粗下细的圆锥形导管(1),所述导管(I)内设有至少两层过滤器托套(2),所述导管(I)的上部侧面开有进液槽(5),所述进液槽(5)上连接有与导管(I)相交的滑道(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I)和滑道(6)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为耐热陶瓷层,外层为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I)内上部的过滤器托套(2)与下部的过滤器托套(2)相互独立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I)内上部的过滤器托套(2 )上设有延长到导管(I)外部的把手(4)。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I)内的过滤器托套(2)的棱角(2a)为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I)上方设有加热装置(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锻造用熔液注入装置,包括直径上粗下细的圆锥形导管,所述导管内设有至少两层过滤器托套,所述导管的上部侧面开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上连接有与导管相交的滑道;所述导管和滑道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为耐热陶瓷层,外层为金属层。本实用新型中,熔液通过滑道按自然流动的方式注入导管,取代原有的直下方式,能防止漏液现象,遏制氧化物的产生,提高产品合格率;导管和滑道均为双层结构,在高温熔液注入的过程中没有侵蚀现象,提高了熔液的保温能力,并能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
文档编号B22D35/04GK202621903SQ20122029834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刘忠锁 申请人:辽宁忠相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