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88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淬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的制造工艺过程一般由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组成,决定铸件性能的主要因素除材料成分及铸造性能以外,主要由热处理效果决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能有效的提高轧辊的机械性能,进而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现有的热处理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油淬的方式进行(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出炉放入淬火油池中缓冷),但由于轧辊对于耐磨性的追求,使得其成分上多为高碳,这种化学成分构成使得轧辊在这种淬火方式下淬火应力过大、易于碎裂,大大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过程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淬火均匀的雾化冷却淬火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包括喷雾装置、冷却喷管及冷却喷嘴,还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旋转平台、安装于工件两侧的红外测温探头、温度记录仪及通过PLC控制的控制器;所述红外测温探头将检测温度结果传输给温度记录仪;所述控制器通过PLC与温度记录仪及喷雾装置相连接并调节控制冷却喷嘴的喷
雾流量;所述冷却喷嘴至少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旋转平台的两侧;所述冷却喷嘴为圆弧形且其上分布若干喷头;所述旋转平台上还设置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由于采用雾化冷却淬火,工件表层在淬火过程中不会发生开裂现象。工件各部位淬火硬度均匀;2、通过将所检测到的温度通过温度记录仪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需冷却温度将信息反馈至喷雾发生器形成闭环控制,调节冷却喷嘴的喷雾流量进而达到控制冷却速度及淬火质量,使淬火层深度均匀且可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一个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参照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包括喷雾装置7、冷却喷管6及冷却喷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工件I的旋转平台2、安装于工件I两侧的红外测温探头4、温度记录仪5及通过PLC控制的控制器8 ;所述红外测温探头4将检测温度结果传输给温度记录仪5 ; 所述控制器8通过PLC与温度记录仪5及喷雾装置7相连接并调节控制冷却喷嘴3的喷雾流量。所述冷却喷嘴3至少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旋转平台2的两侧。所述冷却喷嘴3为圆弧形且其上分布若干喷头。所述旋转平台2上还设置定位装置。工作原理:热处理过程中,将工件I放置在旋转平台2上,通过旋转平台2上定位装置定位;启动旋转平台2,使工件I匀速旋转;开启喷雾发生器7及红外测温探头4,将所检测温度通过温度记录仪5传输至控制器8,控制器通过PLC控制,根据所需冷却速度,将信息反馈至喷雾发生器7,形成一个闭环调节,控制调节冷却喷嘴3的喷雾流量,达到控制冷却速度的效果。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包括喷雾装置(7)、冷却喷管(6)及冷却喷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工件(I)的旋转平台(2)、安装于工件(I)两侧的红外测温探头(4)、温度记录仪(5)及通过PLC控制的控制器(8); 所述红外测温探头(4)将检测温度结果传输给温度记录仪(5); 所述控制器(8)通过PLC与温度记录仪(5)及喷雾装置(7)相连接并调节控制冷却喷嘴(3)的喷雾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喷嘴(3)至少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旋转平台(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喷嘴(3)为圆弧形且其上分布若干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2)上还设置定位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轧辊淬火的雾化冷却装置,包括喷雾装置、冷却喷管及冷却喷嘴,还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旋转平台、安装于工件两侧的红外测温探头、温度记录仪及通过PLC控制的控制器;所述红外测温探头将检测温度结果传输给温度记录仪;所述控制器通过PLC与温度记录仪及喷雾装置相连接并调节控制冷却喷嘴的喷雾流量;所述冷却喷嘴至少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旋转平台的两侧;所述冷却喷嘴为圆弧形且其上分布若干喷头;所述旋转平台上还设置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淬火过程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淬火均匀的雾化冷却淬火装置。
文档编号C21D9/38GK203021623SQ20122074187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轶, 朱晋川, 喻怀忠, 张禄熊 申请人:重庆川深金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