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

文档序号:329397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炼钢出钢硫含量不超过成品目标值;2)加入剂盖罐;3)将前一罐同钢种的铸余渣翻入本罐钢水顶部;若无前一罐顶渣翻入,加入1.5~2.5kg/吨钢的预熔合成渣进行埋弧脱硫;4)合金在炼钢加入前经过8小时以上烘烤,炼钢加入合金;5)在不进真空处理的钢种时,使用全修5次以上和小修2次以上的钢水罐;6)转炉冶炼时不使用渣钢和铁皮;7)中间包烘烤3~8小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产非真空处理的钢种可实现氢含量不超过3.0ppm,对应的厚度≥40mm钢板探伤合格率达到96%以上,比普通工艺探伤合格率提高20%左右。
【专利说明】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钢中氢含量较高时,容易造成厚规格钢板形成氢致内裂纹,导致探伤不合。去除钢中氢的主要方法是对钢水进行抽真空处理,以降低钢中氢含量。当工艺条件不具备真空脱氢时,很难克服氢偏高与厚规格钢板探伤不合之间的矛盾。为此需要设计一套新操作方法尽可能降低钢中的氢含量以解决厚规格钢板探伤不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需要探伤的厚规格钢种,当工艺条件不具备钢水真空脱氢时可降低钢中氢含量的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炼钢出钢硫含量不超过成品目标值+0.03%,以减轻精炼工序的脱硫任务;
[0007]2)转炉出钢后加入预熔渣或中空镁质盖罐剂盖罐;
[0008]3)进入精炼工序后,将前一罐同钢种的铸余渣翻入本罐钢水顶部,作为顶渣进行精炼,前一罐铸余顶渣经过`高温蒸发氢含量很低;若无前一罐顶渣翻入,加入1.5~2.5kg/吨钢的预熔合成渣进行埋弧脱硫;
[0009]4)合金在炼钢加入前要经过8小时以上烘烤,炼钢加入绝大部分量的合金,控制精炼合金加入量不超过1.50kg/吨钢;
[0010]5)在生产厚规格需探伤且不进真空处理的钢种时,使用全修5次以上的钢水罐和小修2次以上的钢水罐,以控制钢水罐衬水分向钢水中扩散;
[0011]6)转炉冶炼时不使用渣钢和铁皮;
[0012]7)中间包烘烤3~8小时,煤气流量为80~200Nm3/h。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在满足了工艺要求下,生产非真空处理的钢种可实现氢含量不超过3.0ppm,对应的厚度> 40mm钢板探伤合格率达到96%以上,比普通工艺探伤合格率提高20%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一
[0017]以100吨钢水罐生产探伤结构板Q345D为例,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I)炼钢出钢硫含量不超过成品目标值+0.03%,以减轻精炼工序的脱硫任务;[0019]2)转炉出钢后加入预熔渣盖罐;
[0020]3)进入精炼工序后,将前一罐同钢种的铸余渣翻入本罐钢水顶部,作为顶渣进行精炼;
[0021]4)合金在炼钢加入前要经过10小时烘烤,炼钢加入绝大部分量的合金,控制精炼合金加入量1.03kg/吨钢;
[0022]5)在生产该钢种时,使用周转次数18回的钢水罐,使用全修5次以上的钢水罐和小修2次以上的钢水罐,以控制钢水罐衬水分向钢水中扩散;
[0023]6)转炉冶炼时不使用渣钢和铁皮,使用自产坯头和坯尾废钢;
[0024]7)中间包小火烘烤5小时,煤气流量为80~200Nm3/h。
[0025]实现了钢水精炼终点氢含量2.1ppm0
[0026]上面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非真空处理降低钢中氢含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炼钢出钢硫含量不超过成品目标值+0.03%,以减轻精炼工序的脱硫任务; 2)转炉出钢后加入预熔渣或中空镁质盖罐剂盖罐; 3)进入精炼工序后,将前一罐同钢种的铸余渣翻入本罐钢水顶部,作为顶渣进行精炼,前一罐铸余顶渣经过高温蒸发氢含量很低;若无前一罐顶渣翻入,加入1.5~2.5kg/吨钢的预熔合成渣进行埋弧脱硫; 4)合金在炼钢加入前要经过8小时以上烘烤, 炼钢加入绝大部分量的合金,控制精炼合金加入量不超过1.50kg/吨钢; 5)在生产厚规格需探伤且不进真空处理的钢种时,使用全修5次以上的钢水罐和小修2次以上的钢水罐,以控制钢水罐衬水分向钢水中扩散; 6)转炉冶炼时不使用渣钢和铁皮; 7)中间包烘烤3~8小时,煤气流量为80~200Nm3/h。
【文档编号】C21C5/28GK103555891SQ201310480320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徐向阳, 李田, 张晓军, 刘建东, 闻学东, 许艳丽, 李阳, 丁勇, 王国庆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