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轮铸造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45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链轮铸造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轮铸造装置,由上砂型、下砂型、紧固螺栓、直浇道、内浇道、冒口、排气孔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砂型与下砂型合箱后用紧固螺栓连接,与底面成30°角度倾斜放置,直浇道与地面垂直,内浇道呈弯度角设计,钢水在内浇道中在钢水自身惯性作用下形成一个涡旋,从而能将钢水中的杂质直接排入冒口中,将气体排入排气孔中。由于砂型与地面倾斜放置,冒口高度远远高于铸件高度使冒口中钢水压强增大,铸件补缩更充分,大大提高钢水自身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省时省力,钢水利用率高、效率高,铸件表面质量好等优点。
【专利说明】链轮铸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链轮铸造装置。
技术背景
[0002]目前的铸钢链轮由于自身体积大、质量重,其铸造过程一般采用I个直浇道、3个内浇道、3个冒口组成水平浇注方法。钢水在铸件内快速流动,在最短时间内充满链轮型腔。但该钢水流动为平面流动,钢水中杂质及钢水中气体不易排除,且附着在砂型表面。容易产生铸造表面缺陷及内部的夹渣、气孔和缩松等现象。同时3个内浇道及3个冒口的结构,使铸件钢水利用率降低,利用率一般为55%-65%,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效率高、铸件质量好、钢水利用率高的链轮铸造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链轮铸造装置,由上砂型、下砂型、紧固螺栓、直浇道、内浇道、冒口、排气孔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砂型与下砂型合箱后用紧固螺栓连接,与底面成30°角度倾斜放置,直浇道与地面垂直,内浇道呈弯度角设计,冒口和排气孔依次位于直浇道上方,且均与地面垂直。
[000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上述结构,钢水在带角度的内浇道中在自身惯性作用下形成一个涡旋,可将钢水中的杂质直接排入冒口中,将气体排入排气孔中。冒口位于铸件上方与地面垂直,由于砂型与地面成30°角度倾斜放置,冒口高度远远高于铸件高度使冒口中钢水压强增大,铸件补缩更充分。同时将钢水利用率提高到80%-8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标记为:1、上砂型,2、下砂型,3、直烧道,4、冒口,5、排气孔,6、内烧道,7、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0]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轮铸造装置,由上砂型1、下砂型2、紧固螺栓7、直浇道3、内浇道6、冒口 4、排气孔5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砂型I与下砂型2合箱后用紧固螺栓7连接,与底面成30°角度倾斜放置,直浇道3与地面垂直,内浇道6呈弯度角设计,冒口 4和排气孔5依次位于直浇道3上方,且均与地面垂直。
[001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于直浇道与地面垂直,内浇道呈弯度角设计,钢水在内浇道中在钢水自身惯性作用下形成一个涡旋,从而能将钢水中的杂质直接排入冒口中,将气体排入排气孔中。冒口位于铸件上方与地面垂直,由于砂型与地面成30°角度倾斜放置,冒口高度远远高于铸件高度使冒口中钢水压强增大,铸件补缩更充分,大大提高钢水自身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内浇道与冒口数量提高了钢水利用率,钢水利用率可达到80%-85%。
【权利要求】
1.链轮铸造装置,由上砂型、下砂型、紧固螺栓、直浇道、内浇道、冒口、排气孔组成,其特征在于:上砂型与下砂型合箱后用紧固螺栓连接,与底面成30°角度倾斜放置,直浇道与地面垂直,内浇道呈弯度角设计,冒口和排气孔依次位于直浇道上方,且均与地面垂直。
【文档编号】B22C9/28GK204035481SQ201420458907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刘宗安, 王兢, 宋飞飞 申请人:山东昊安金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