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530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能够有效通过挡渣质量。该装置包括:挡渣板、挡渣球和金属连接线,所述挡渣板为两个,互相垂直放置,挡渣板的长度为出钢口的4-8倍,两个挡渣板分别开设有半圆弧的孔,半圆弧孔的直径为出钢口的2-4倍,两个挡渣板的内部用金属连接线连接一个挡渣球。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垂直放置的挡渣板,使出钢时钢水经过挡渣板而进入出钢口,由于挡渣板与挡渣球的联合作用,可有效的减轻转炉出钢时的漩涡现象,防止漩涡卷渣,达到出钢时减少下渣量的要求,进而提高钢水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金工业中炼钢转炉配套装置,特别是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钢铁冶金工业中,在转炉出钢时进行有效的挡渣操作,是改善钢水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减少钢水回磷、回硫,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减少钢中夹杂物,提高钢水清洁度,还可为精炼钢水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有效的挡渣操作,可减少脱氧剂及合金的消耗,减少钢包粘渣,延长钢包的使用寿命,还可提高转炉出钢口耐材的使用寿命,起到了降低钢产品成本的作用。为了减少转炉出钢的下渣量,提高转炉出钢挡渣效果,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挡渣方法。如:挡渣球法、挡渣塞法、挡渣料法、避渣罩法、电磁挡渣法、滑板法、气动挡渣法、挡渣棒法、渣罐挡渣法、出钢口吹气干扰涡流法、均流出钢口挡渣法等。各种挡渣方法各有利弊,但针对转炉挡渣出钢的生产过程,只要抓住两点,即可完成挡渣出钢,一是出钢后期形成吸入涡流,导致渣钢混出时如何挡渣。二是出钢结束,出钢口下渣时使其不进入钢包。所以采用经济而实用的挡渣装置十分重要。
[0003]专利公开(公告)号:CN202272909U,公开了一种转炉挡渣板,矩形底板上周边设有翻沿,下周边设有背框,上表面带有纵、横向筋板,底板上表面涂敷有耐火涂抹料,耐火涂抹料内埋设“V”形钩,“V”形钩焊接在底板上。由于铸钢底板前后设有翻沿和背框,表面加焊纵横向筋板并涂敷耐火涂抹料层,可极大增强底板的抗变形强度和耐高温烘烤能力,从而消除挡渣板的高温变形和烧损问题,极大提高挡渣板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降低备件消耗,节省制作成本,减轻维修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保证生产的顺行。但是该挡渣板并不能减轻出钢时漩涡卷渣的现象。
[0004]专利公开(公告)号:CN202610258U,公开了一种转炉挡渣出钢装置,包括:连接板,其面上的两侧分别具有导向定位挂钩、定位柱和活节螺栓;安装板,其两侧分别具有挂钩轴和半个槽孔,安装板通过定位柱嵌入连接板上;门框,其通过门框铰链销与安装板连接;门框内具有滑条,一滑动框沿滑条可滑动地位于门框内,滑动框内设置有弹簧箱;滑动框内还具有滑动滑板砖和滑动水口砖,滑动滑板砖和滑动水口砖分别具有流钢孔,安装板具有固定滑板砖,滑动滑板砖、滑动水口砖和固定滑板砖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炉挡渣出钢装置,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更换方便,挡渣效果好,满足转炉炼钢少渣、无渣出钢的要求。但该装置在出钢后期不能有效地减轻漩涡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能够有效通过挡渣质量。
[0006]本新型提供的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包括:挡渣板、挡渣球和金属连接线,所述挡渣板为两个,互相垂直放置,挡渣板的长度为出钢口的4-8倍,两个挡渣板分别开设有半圆弧的孔,半圆弧孔的直径为出钢口的2-4倍,两个挡渣板的内部用金属连接线连接一个挡渣球。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同类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两个垂直放置的挡渣板,使出钢时钢水经过挡渣板而进入出钢口,由于挡渣板与挡渣球的联合作用,可有效的减轻转炉出钢时的漩涡现象,防止漩涡卷洛,达到出钢时减少下渣量的要求,进而提高钢水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剖面示意图。
[0009]图2是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中的挡渣板俯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由挡渣板1、挡渣球2和金属连接线3组成,所述挡渣板1为两个,互相垂直放置,挡渣板1的长度为出钢口的4-8倍,两个挡渣板1分别开设有半圆弧的孔,半圆弧孔的直径为出钢口的2-4倍,两个挡渣板1的内部用金属连接线3连接一个挡渣球2。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炉用的挡渣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挡渣板、挡渣球和金属连接线,所述挡渣板为两个,互相垂直放置,挡渣板的长度为出钢口的4-8倍,两个挡渣板分别开设有半圆弧的孔,半圆弧孔的直径为出钢口的2-4倍,两个挡渣板的内部用金属连接线连接一个挡渣球。
【文档编号】C21C5/46GK204111796SQ20142050356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艾新港, 曹震, 王春松, 李胜利, 张少勇, 王国承, 刘海啸, 臧喜民 申请人:辽宁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