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镀锌压制硬化部件的液态金属脆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849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以2014年11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85,081的权益。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一种将钢合金压制硬化镀锌、预处理、可选的不进行退火以形成高强度压制硬化部件的方法,该部件基本上没有液态金属脆裂。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未必是现有技术。压制硬化钢(PHS),也称作“热冲压钢”,是用于汽车车身结构应用的最强钢的一种,其具有大约1500兆帕(MPa)的抗拉强度性能。该钢具有期望的性能,包括形成具有明显提高的强度-质量比值的钢部件。PHS部件在各种工业和应用中越来越普遍,所述各种工业和应用包括一般制造业,建筑设备,汽车或其他运输工业,家庭或工业结构等等。例如,当制造车辆,特别是汽车时,期望的是持续改善燃料效率和性能,因此越来越多的用到PHS部件。PHS部件经常用于形成承重部件,例如门梁,其通常需要高强度材料。因此,这些钢的成品状态设计为具有高强度和足够的延展性以抵抗外力,例如,抵抗对乘客舱的侵入而不破裂以提供对乘客的保护。此外,镀锌PHS部件可提供阴极保护。常规PHS工艺包括在钢坯板的炉中进行奥氏体化,然后立即将板在模具中压制和淬火。有两种主要类型的PHS工艺:间接和直接。奥氏体化通常在大约900℃的范围中进行。在直接方法中,PHS部件在使钢淬火的模具中同时成形并压制。在间接方法中,PHS部件在奥氏体化之前冷成形为中间局部形状,然后进行压制和淬火步骤。PHS部件的淬火通过使微观结构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使部件硬化。在PHS部件未进行涂覆的程度上,从炉子向模具转移的期间中氧化膜形成。因此,在淬火之后,必须从PHS部件和模具移除氧化物。氧化物通常由喷丸移除。PHS部件可以在可适用的预冷成形(如果使用间接工艺)或奥氏体化之前进行涂覆。涂覆PHS部件提供保护层(例如,镀锌保护)到下面的钢部件。所述涂层通常包括铝硅合金和/或锌。锌涂层提供阴极保护;涂层作为牺牲层,并且替代钢部件进行腐蚀,甚至在钢被暴露的情况下。在成形期间中,当金属系统暴露至液态金属(例如锌)时,液态金属脆裂(LME)可能会发生,导致潜在的破裂并降低材料的总延伸率或减弱的延展性。LME也可导致极限抗拉强度的降低。为了避免涂锌PHS部件的LME,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即奥氏体化之前进行冷成形)。此方法包括钢在镀锌浴中进行热浸镀锌之前进行退火。另外地,在为了奥氏体化的加热之前使用预成形步骤,以降低Zn的脆裂效果。然而由于需要另外的步骤,压制硬化的间接方法不如直接方法一样有效。因此,存在对PHS工艺的持续的需求,从而使通过直接压制硬化方法提供基本上没有LME的镀锌PHS部件的能力合理化。

技术实现要素:
该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概述,而不是对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在一些方面,本公开考虑了一种压制硬化钢合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镀锌预处理的钢合金形成坯。将坯加热到低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从而使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坯随后压制硬化以形成压制硬化部件。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的强度(例如极限抗拉强度,UTS),并且基本无液态金属脆裂。在某些方面,压制硬化部件可具有为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至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强度(UTS)。在某些变型中,压制硬化部件在压制硬化之后淬火到低于室温。在某些其他变型中,预处理镀锌钢合金为在形成坯之前未退火的冷轧钢合金。在某些方面,镀锌钢可通过热浸镀锌。因此,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对预处理钢合金在镀锌浴中进行热浸镀锌。在其他方面,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对热浸镀锌预处理的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在另一些方面,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对预处理钢合金进行电镀锌。钢合金可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钢合金可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并且在某些变型中,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钢合金可进一步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在某些变型中,钢合金可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压制硬化部件可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强度。可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加热。压制硬化部件可包括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在其他方面,提供一种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方法,其包括从冷轧无退火镀锌钢合金形成坯。坯被加热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以使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然后压制硬化该坯以形成压制硬化钢部件,其中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的强度(例如极限抗拉强度,UTS),并且基本无液态金属脆裂。在某些方面,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或在某些变型中,钢合金可选地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和/或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钢合金可进一步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在其他变型中,钢合金可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压制硬化部件基本无液态金属脆裂。压制硬化部件也可在压制硬化之后淬火到低于室温。在某些变型中,冷轧、无退火、镀锌钢可通过热浸镀锌。在其他方面,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对冷轧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在其他方面,该方法可包括对预处理钢合金进行电镀锌。压制硬化部件可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强度。加热可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发生。压制硬化部件可包括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在其他方面,提供一种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方法,其包括从冷轧无退火镀锌钢合金形成坯。坯被加热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以使得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然后压制硬化该坯以形成压制硬化部件,该压制硬化部件包括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压制硬化部件基本无液态金属脆裂。在某些变型中,压制硬化部件在压制硬化之后还淬火到低于室温。在某些变型中,冷轧无退火镀锌钢可通过热浸镀锌。在其他方面,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对冷轧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在其他方面,该方法可包括对预处理钢合金进行电镀锌。钢合金可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以及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或在某些变型中,钢合金可以可选地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和/或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钢合金可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在其他变型中,钢合金可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压制硬化部件可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强度。加热可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发生。在某些变化中,该方法进一步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以及对该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然后在加热之前解卷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并从其制成坯。在另一方面,该方法可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以及在镀锌浴中对该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然后解卷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并从其形成坯,然后进行加热步骤。在另一些变型中,该方法进一步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以及在镀锌浴中对该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然后在加热步骤之前解卷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并从其形成坯。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压制硬化步骤之后淬火压制硬化部件。另外区域的适用性从本文提供的描述变得明显。该概述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仅旨在示出,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下面的方案。方案1:一种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方法,包括:由预处理的镀锌钢合金形成坯;加热坯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以使得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以及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坯以形成压制硬化部件,该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其基本上没有液态金属脆裂。方案2:如方案1的方法,其中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方案3:如方案1的方法,其中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或者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和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方案4:如方案1的方法,其中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方案5:如方案1的方法,其中加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发生。方案6:如方案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压制硬化之后将压制硬化部件淬火到室温以下。方案7:如方案1的方法,其中该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中包括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方案8:一种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方法,包括:从预处理的镀锌钢合金形成坯;加热坯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以使得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以及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坯以形成压制硬化部件,该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微观结构,其包括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方案9:如方案8的方法,其中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方案10:如方案8的方法,其中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或者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和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方案11:如方案8的方法,其中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方案12:如方案8的方法,其中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方案13:如方案8的方法,其中加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发生。方案14:如方案8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压制硬化之后将压制硬化部件淬火到室温以下。方案15:一种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方法,包括:从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形成坯;加热坯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以使得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压制硬化镀锌钢合金的坯以形成压制硬化部件,该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微观结构,其包括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方案16:如方案15的方法,其中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或者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以及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方案17:如方案15的方法,其中压制硬化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方案18:如方案15的方法,其中加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发生。方案19:如方案15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压制硬化之后将压制硬化部件淬火到室温以下。方案20:如方案15的方法,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并且对该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然后在加热之前解卷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并从其形成坯。方案21:如方案15的方法,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并且在镀锌浴中对该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在加热之前解卷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并从其形成坯,以及在压制硬化步骤之后淬火压制硬化部件。附图说明在本文所述的附图仅仅是处出于对所选择的实施例的说明性目的,而非所有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制造的代表性的汽车A柱;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制造的代表性的汽车B柱;图3示出了用于形成热浸镀锌压制硬化钢(PHS)部件的常规工艺;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提供热浸镀锌冷轧无退火钢合金的示例性工艺;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其他方面提供热浸镀锌奥氏体化钢合金的示例性工艺;以及图6为可取决于根据已知钢合金的奥氏体化温度而获得的极限抗拉强度的原理图。在贯穿几个视图,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部件。发明详述现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透彻而充分地表述了本发明的构思。为了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例如具体的成分、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不必使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且其也不应构成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对公知的工艺、公知的设备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而并不旨在为限制性的。除非本文中明确指出,如在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a)”、“一(an)”、和“该(the)”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词汇“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ing)”、“具有”都是包括性的,因此具体说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且不排除一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的存在或添加。除非具体确定了执行顺序,不应将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工艺和操作解释为必须以所讨论或示出的来要求它们的执行。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相反的指示,可以使用另外或替换的步骤。当提到一部件、元件或层处于另一元件或层“之上”、与另一元件或层“接合”、“连接”或“联接”时,可以存在该部件、元件或层直接处于另一部件、元件或层“之上”、与另一元件或层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反之,当提到一个元件“直接处于”另一个元件或层“之上”、与另一元件或层“直接接合”、“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他词也应该以类似方式解释(如“之间”和“之间直接”,“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如在本文使用的,词汇“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列举的物品中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尽管本文中采用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词语的限制,除非另有指出。这些词语仅仅用于将一个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其他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除非通过文中清楚地指出,本文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值词的词不表示次序或顺序。因此,下文讨论的第一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称之为第二步骤、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没有偏离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教导。本文中可使用表示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单词,例如“之前”、“之后”、“内部”、“外部”、“在...之下”、“在...下面”、“下方”、“在...之上”、“上方”等,以便于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词语可以旨在包括除图中所示方位外设备或系统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包括”某些步骤、要素或特征的一种方法、成分、设备或系统的陈述,在某种替换的变型中,可以认为该种方法、成分、设备或系统“基本”由列举的步骤、要素或特征“组成”,所以任何其他会实质性的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的和新颖的特征的步骤、要素或特征被排除在外。在本公开中,数值表示大约的测量值或限制于涵盖给定值和实施例的小偏差的范围,所述给定值和实施例具有大约上述的值以及恰好上述的值。除了详细描述最后的加工示例中,包括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本说明书中所有的参数(例如数量或条件)的数值,在所有实例中都被术语“大约”所修改,无论该数值前是否实际上出现“大约”。“大约”表示所述的数值允许一些轻微的不精确(接近于精确数值;大约或合理的接近数值;几乎差不多)。如果“大约”带来的不精确无法以本领域的普通含义来理解,则本文所使用的“大约”表示至少由常规方法测量和使用的这样的参数带来的变型。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大约”带来的不精确无法以本领域的普通含义来理解,则本文所使用的“大约”表示相对于表示的值存在至多5%的可能变化,或相对于常规测量方法存在5%的差异。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成分”广泛的表示至少包括优选的金属元素或化合物的物质,但其可选的还包括另外的物质或化合物,包括添加物和杂质。术语“材料”也广泛的指的是包括优选化合物或成分的物质。另外,公开的范围包括公开的整个范围的所有值以及划分范围,包括该范围的端点和子范围。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制硬化镀锌预处理钢合金来形成压制硬化部件的方法,该压制硬化部件具有高强度且无液态金属脆裂。首先参照图1和2,汽车结构部件,例如所示的A柱10和B柱20可由包括镀锌涂层的压制硬化钢部件制成,该压制硬化钢部件由镀锌预处理钢合金坯形成。在某些变型中,压制硬化钢部件包括镀锌涂层,其包括锌,其由热浸镀锌、冷轧、无退火的钢合金坯(例如该坯在形成坯之前没有退火或在没有进行过任何退火工艺)形成。在某些变型中,所述冷轧、无退火、镀锌钢通过热浸镀锌。在其他方面,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对该冷轧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在其他方面,该方法包括对该预处理钢进行电镀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来制造多种其他部件,并且这些另外的部件均视作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尽管整个说明书中示出和描述示例性部件,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发明构思可以用于能够由镀锌预处理钢合金形成的任何结构部件中,包括用于车辆中的,例如汽车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柱(如铰链柱),板(包括结构板、门板和门组件),室内地板,地板(floorpan),屋顶,外表面,车底护罩,车轮,储存区域(包括手套箱、控制箱、行李箱、行李箱地板、车厢、灯袋和其他部件),冲击塔帽,控制臂和其他悬挂、底盘和传动系部件等等。特别的,本公开特别适用于受负载、冲击(例如承重)或需要阴极保护的任何金属器件。如上所述,使用在压制硬化钢上的这样的镀锌涂层相对于无涂层钢具有多种优点。该镀锌涂层(例如包括锌)为下面的钢提供阴极保护。除了提供例如屏障涂层的耐腐蚀措施,不需要接着压制硬化之后随后清洗操作以从模具表面和部件上除氧化层。在各方面中,一种特别合适的、非限制的钢是市售的美国钢铁协会(AISI)1530,当通过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进行修改时,其可用于有效率的流线型压制硬化工艺形成高强度PHS部件。AISI1530包括0.3wt%重量的碳和1.5wt%的锰。可选地,AISI1530合金还可包括少于或等于大约0.05wt%的硅,少于或等于大约0.03wt%的铝,少于或等于大约0.04wt%的磷,少于或等于大约0.05wt%的硫。在某些方面,本公开考虑修改该常规钢合金成分使其可具有镀锌涂层,并通过压制硬化(PHS)加工以形成具有高强度和可忽略的液态金属(例如锌)脆裂(LME)的部件。锌涂层可在高于782℃的温度导致LME。然而,在经过在炉中加热到低于782℃的加热步骤处理的常规钢合金形成的PHS部件,其极限抗拉强度只有在炉中加热到大于或等于大约90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50℃的PHS部件的极限抗拉强度的三分之二。因此,将温度降低到低于782℃以避免LME时,压制硬化钢缺乏足够的强度。尽管其他步骤已被采用以缓解LME的影响并增加强度,如在下面将会进一步讨论,但这些步骤会导致另外的处理时间和成本。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形成具有镀锌涂层的压制硬化钢的方法是加热到低于或等于大约782℃,而同时展示出优异的强度和最小的LME。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的方面,压制硬化钢(PHS)部件基本上没有液态金属脆裂(LME)。本文中术语“基本上没有”指的是意为LME微观结构和缺陷减少到一定程度,使得随着其存在而产生的不期望的物理性质和限制性消除(例如破裂,延展性损失和/或强度损失)。在某些实施例中,“基本上没有”LME缺陷的PHS部件包括少于大约5wt%的LME种类或缺陷,更优选少于大约4wt%,可选的少于大约3wt%,可选的少于大约2wt%,可选的少于大约1wt%,可选的少于大约0.5wt%,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包括0wt%的LME种类或缺陷。合适的钢成分可包括大于或等于0.1wt%的碳,或可选的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或可选的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在某些方面,钢可具有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可选的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并且在某些方面,锰可选的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5wt%。硅可选的存在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铝可选的存在小于或等于大约0.01wt%。钢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杂质累积为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该钢成分的余量为铁。在另一些方面,本公开考虑适用于在加热到低于782℃的温度时提供高强度且展示出最小LME的钢合金的成分,可选地具有包括大于或等于合金的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的成分。锰可选地存在合金的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硅可选的存在小于或等于大约1wt%。铝可选的存在大于或等于大约0.02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2wt%。铌可选的存在小于或等于大约0.2wt%。钢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杂质累积为合金的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余量为铁。参照图3,示出了示出常规压制硬化工艺100的步骤的流程图。钢合金的冷轧卷110在退火室120中在大约680℃的温度进行退火。退火后的钢合金在镀锌浴130中进行热浸镀锌,随后对冷轧、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卷绕以提供冷轧、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140。钢合金卷140随后解卷,并剪切以形成坯150。坯150在奥氏体化之前进行冷成形160。预成形的坯然后在炉170中加热到大约950℃的温度达预定的一段时间(例如,大约300秒)。预成形的坯随后在模具180和190中压制硬化以形成PHS部件195并同时对其淬火。然后清洗PHS部件195,例如通过喷丸200,从而当需要时移除氧化层。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所考虑的压制硬化钢部件的方法使用热浸镀锌钢合金,但提供了省去一个或多个随后的步骤的能力:PHS部件的退火步骤、预成形步骤和/或表面清洗步骤。此外,PHS部件具有高强度。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全部工艺可取地降低了处理时间、能量需要和成本。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热浸镀锌钢合金的使用消除了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的发生LME的可能性。如在本文中,术语“预处理”表示通过冷轧或将奥氏体从高温冷却中的一者或两者以获得预定的微观结构,所述微观结构包括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奥氏体、铁素体等,包括它们的组合。通常,当预处理包括冷轧时,冷轧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完成,以通过应变强化来增加钢合金的强度。通常,当预处理包括奥氏体化时,该预处理包括加热钢合金到大于或等于大约90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50℃以促进奥氏体的形成。替换地,该工艺可通过其他现有技术已知的包括高温的方法(例如热轧)来利用奥氏体。包括奥氏体的钢合金随后进行淬火,快速冷却,或缓慢冷却,从而使钢合金经历微观结构转变为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奥氏体、铁素体等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它们的组合。在某些优选方面,奥氏体化钢合金淬火以允许马氏体转变。该预处理合金可然后形成用于根据本公开某些方面的加工的坯。参照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工艺210。钢合金首先冷轧成卷220。冷轧钢合金通过应变硬化增加钢合金强度。然后将钢合金卷220解卷,并在镀锌浴230中进行热浸镀锌。在某些变化中,尽管没有示出,在镀锌浴230之后可使用镀锌退火炉(例如感应炉)进行镀锌涂层的镀锌退火。显著地,该工艺中不需要在镀锌浴230中进行热浸镀锌之前进行退火(例如图3中所示的退火炉120)。因此,无退火冷轧钢合金可直接引导到镀锌浴230中。连续热浸镀锌用于涂覆钢合金。涂覆在将在解卷的钢合金通过高于大约420℃、并且更优选地在大于或等于大约420℃直到大约480℃的温度保持的镀锌浴230而涂敷,随后冷却使得锌凝固到表面涂层中。连续热浸镀锌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的耐阴极腐蚀的相对纯的锌涂层。替换地,铝可以添加到镀锌浴230中,促进避免锌和铁之间的广泛扩散的层的形成。在某些方面,在热浸镀锌之后,通过将热浸镀锌钢合金加热到大于或等于大约50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565℃并保持数秒钟使钢合金镀锌退火。钢合金然后可再次卷绕成卷240以便于可运输性。显著地,步骤220和240是可选的。如果经过卷绕,钢合金随后解卷,然后坯250由钢合金的剪切部分形成。坯250可利用剪切模具(trimdie)、鳄口剪机、台剪机、裁切机(guillotine)、电剪机、无喉式剪机(throatlessshear)等进行剪切。使用根据本公开的钢合金不需要进行预成形步骤(例如图3中所示的步骤160)。坯250被放入炉260(例如奥氏体化炉)中。坯250被加热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使得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认识的,炉260中的温度可潜在地超过782℃。显著地,引导进入炉260中的坯250不需要进行预成形以实现所需的强度,并且基本上没有LME。以举例的方式,坯250放入炉中至少5分钟,使得坯达到大约780℃。加热的坯265立即转移到模具270和280,并压制硬化成PHS部件290。由于坯250的温度低于大约782℃的温度,从而限制了LME,如果它会出现的话。可选地,PHS部件290通过快速冷却工艺淬火,PHS部件290可在模具270和280中淬火,例如,以大于27℃/s的速度淬火以使得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锌涂层保护PHS部件290避免氧化,否则氧化会在奥氏体化和压制硬化步骤之间发生。因此,基本不需要在压制硬化之后清洗PHS部件290的表面。参照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的工艺310。钢合金首先在大于或等于大约90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50℃下在奥氏体化炉220中进行奥氏体化。奥氏体化的钢合金随后进行淬火、快速冷却或缓慢冷却,以获得微观结构,该微观结构包括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奥氏体、铁素体等,包括它们的组合。优选地,奥氏体化的钢合金进行淬火以允许马氏体转变。奥氏体化的钢合金随后在镀锌浴330中进行热浸镀锌,该镀锌浴可选地包括镀锌退火炉。使用连续热浸镀锌涂覆钢合金。通过将钢合金通过高于大约420℃保持的镀锌浴330、更优选地在大于或等于大约420℃直到大约480℃的温度来涂敷涂层,随后进行冷却使锌冷凝成表面涂层。连续热浸镀锌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的耐阴极腐蚀的相对纯的锌涂层。替换地,铝可以添加到镀锌浴330中,促进形成避免锌和铁之间的广泛扩散的层。在某些方面,在镀锌之后,通过将热浸镀锌钢合金加热到大于或等于大约50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565℃并保持数秒钟来使钢合金镀锌退火。然后钢合金可被再次卷绕成卷340以便于运输。显著地,步骤340是可选的。如果经过卷绕,钢合金随后解卷,然后坯350由钢合金的剪切部分形成。坯350可利用剪切模具、鳄口剪机、台剪机、裁切机、电剪机、无喉式剪机等进行剪切。使用根据本公开的钢合金不需要进行预成形步骤(例如图3中所示的步骤160)。坯350被放入炉360(例如奥氏体化炉)中。坯350被加热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炉360中的温度可潜在地超过782℃。显著地,引入进入炉360中的坯350不需要进行预成形以实现所需的强度,并且基本上没有LME。以示例的方式,坯350放入炉中至少5分钟,使得坯达到大约780℃。加热的坯365被立即转移到模具370和380,并压制硬化成PHS部件390。由于坯350的温度低于大约782℃的温度,从而限制了LME,如果会出现的话。可选地,PHS部件390通过快速冷却工艺淬火,PHS部件390可在模具370和380中淬火,例如,以大于27℃/s的速度淬火使得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锌涂层保护PHS部件390避免氧化,否则氧化会在奥氏体化和压制硬化步骤之间发生。因此,基本不需要在压制硬化之后清洗PHS部件390的表面。根据本公开的镀锌、预处理压制硬化钢合金提供优异的强度。当预处理包括冷轧,压制硬化钢可选地未进行退火。更具体地,根据本公开的镀锌预处理压制硬化钢合金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UTS)。图6示出某些现有的常规钢合金(例如22MnB5,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0.22%C,0.44%Mn,0.19%Si,0.001%B,余量为Fe)在加热到不同奥氏体化温度(指定为“620”,以℃为单位)时达到的极限抗拉强度(指定为“610”,以MPa为单位)。更具体地,在经受根据本公开的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的奥氏体化的常规钢合金仅仅在大约9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处屈服。该常规成分没有充分地降低奥氏体化温度至782℃或更低,以使在PHS工艺期间形成的马氏体的量最大化。因此,该钢合金需要修改合金的化学成分,例如加入另外的锰和/或碳,以根本地增加马氏体转变,并提高强度至硬化状态(例如PHS部件中)下可接受的水平。如果期望PHS部件具有更好的韧性,需要降低碳,同时增加锰,同时选择具有处于或低于782℃的奥氏体化温度的合金。根据本公开的镀锌预处理钢合金提供具有包括马氏体的多相微观结构的PHS部件。在冷却时,如果冷却速度超过27℃/s,则在400℃左右的温度下,PHS部件经历无扩散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在大约280℃结束。在某些方面,马氏体转变为PHS部件提供了高强度。镀锌预处理钢合金中的碳存在量和奥氏体化温度决定了转变为奥氏体、并进而转变为马氏体的铁素体的量。在某些方面,PHS部件可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中包括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在一个示例方法中,该工艺包括由镀锌预处理钢合金形成坯。该坯然后在炉中加热,使得坯达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从而使该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然后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中并压制硬化成PHS部件。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并且基本没有液态金属脆裂。在某些其他变型中,预处理热浸镀锌钢合金在形成坯之前不进行退火。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在压制硬化之后将PHS部件淬火到低于室温。该工艺进一步包括对冷轧无退火钢合金在镀锌浴中进行热浸镀锌。在其他方面,该工艺进一步包括对预处理钢合金镀锌退火。在另一些方面,该工艺可包括对预处理钢电镀锌。在某些方面,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或者在某些变型中,钢合金可选的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和/或大于或等于大约0.3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5wt%的碳。钢合金可进一步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在其他变型中,钢合金可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PHS部件可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可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发生坯的加热。PHS部件可包括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在另一个示例中,该工艺基本上由下面的步骤组成。包括冷轧无退火钢合金的卷可被解卷,随后将该冷轧无退火钢合金在镀锌浴中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然后,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卷绕,并由卷剪切为坯,随后在炉中加热达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然后,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并且压制硬化成PHS部件,使得该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并且基本上没有液态金属脆裂。在某些变型中,该工艺进一步限制如下:(1)该工艺进一步基本上由在压制硬化之后将PHS部件淬火到低于室温组成;(2)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3)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4)使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5)钢合金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6)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7)对冷轧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8)该工艺可进一步基本上由在炉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组成;以及(9)该工艺制成的PHS部件,其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显著地,该工艺能够形成高强度PHS部件同时避免液态金属脆裂,同时排出一种或多种以下步骤:常规PHS工艺需要的退火、预成形或清洗步骤,从而导致了节约时间、能量和成本的益处。进一步,奥氏体化温度低于已知的PHS工艺。在另一个示例方法中,该工艺可基本上由以下步骤组成。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可解卷,然后在镀锌浴中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可卷绕,并从卷剪切为坯,随后在炉中加热达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然后,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压制硬化和淬火形成PHS部件,其中该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并且基本上没有液态金属脆裂。在某些变化中,该工艺进一步限制如下:(1)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2)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3)使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4)使钢合金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5)其中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6)对冷轧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7)其中该工艺进一步基本上由在炉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组成;以及(8)其中PHS部件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显著地,该工艺排除了常规PHS工艺中先前需要的常规退火、预成形和清洗步骤,这导致了由于需要消耗较少的能量以形成PHS部件从而节约了成本的益处。此外,奥氏体化温度低于已知的PHS工艺。在另一个示例方法中,该工艺包括从镀锌冷轧无退火钢合金形成坯。该坯然后在炉中被加热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使得该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然后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中并压制硬化成PHS部件。该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的强度(例如极限抗拉强度,UTS),并且基本没有液态金属脆裂。在某些方面,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或者在某些变化中,钢合金可选地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和/或大于或等于0.3wt%到小于或等于0.5wt%的碳。钢合金进一步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在其他变化中,钢合金可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PHS部件可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加热可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下发生。PHS部件可包括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在镀锌浴中对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在热浸镀锌之后进行镀锌退火。在其他方面,该工艺可包括对预处理钢进行电镀锌。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在压制硬化之后将PHS部件淬火到低于室温。在另一个示例中,该工艺可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然后在镀锌浴中对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成卷,并从卷剪切为坯。坯可在炉中加热使得其达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并压制硬化成PHS部件。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在某些变化中,该工艺进一步限制如下:(1)进一步基本上由在压制硬化之后将PHS部件淬火到低于室温而组成;(2)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3)使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1wt%的硅;(4)使钢合金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5)其中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6)对冷轧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7)进一步基本上由在炉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组成;以及(8)其中PHS部件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显著地,该工艺排除了退火、预成形和清洗步骤,这导致了由于需要消耗较少的能量以形成PHS部件从而节约了成本的益处。进一步,奥氏体化温度低于已知的PHS工艺的温度。在另一个示例方法中,该工艺实质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在镀锌浴中对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并从卷剪切为坯。坯在炉中加热使得其达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然后,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以将热坯压制硬化和淬火以形成PHS部件。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的强度(例如极限抗拉强度,UTS),并且基本没有液态金属脆裂。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在某些其他变化中,该工艺可进一步限制如下:(1)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2)使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1wt%的硅;(3)使钢合金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4)其中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5)将冷轧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6)进一步基本上由在炉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组成;以及(7)其中PHS部件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显著地,该工艺排除常规PHS工艺中先前需要的常规退火、预成形和清洗步骤,这导致了由于需要消耗较少的能量以形成PHS部件从而节约了成本的益处。此外,奥氏体化温度低于已知的PHS工艺。在另一个示例方法中,该工艺包括从镀锌冷轧无退火钢合金形成坯。该坯然后在炉中被加热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以使得该镀锌钢合金部分奥氏体化。加热的坯然后被立即转移到模具并压制硬化成PHS部件。PHS部件包括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在压制硬化之后将PHS部件淬火到低于室温。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在镀锌浴中对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该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对热浸镀锌预处理无退火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在其他方面,该工艺可包括对预处理钢电镀锌。钢合金可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并且在某些其他变型中,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钢合金可进一步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在其他变型中,钢合金可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PHS部件可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加热可出现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在另一个方法中,工艺可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将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在镀锌浴中对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从卷剪切为坯,在炉中加热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并将热坯压制硬化成PHS部件,使得PHS部件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在某些其他变型中,该工艺可进一步限制如下:(1)进一步基本上由在压制硬化之后将PHS部件淬火到低于室温组成;(2)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3)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4)使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5)使钢合金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6)其中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7)对冷轧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以及(8)进一步基本上由在炉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组成。显著地,该工艺排除了常规PHS工艺中先前需要的常规退火、预成形和清洗步骤,这导致了由于需要消耗较少的能量以形成PHS部件从而节约了成本的益处。此外,奥氏体化温度低于已知的PHS工艺。在另一个示例性工艺中,方法基本上可由以下组成:将一个包括钢合金的冷轧无退火卷解卷,然后在镀锌浴中对冷轧无退火钢合金进行热浸镀锌得到以形成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卷绕该冷轧无退火热浸镀锌钢合金,并由从卷剪切为坯。坯可在炉中加热达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然后,加热的坯被立即转移到模具并且将热坯压制硬化并淬火成PHS部件,使得该PHS部件具有多相微观结构,其具有按体积大于或等于大约1%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0%的铁素体,以及大于或等于大约40%到小于或等于大约99%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其他转变产物的组合体积百分比。在某些其他变型中,该工艺可进一步限制如下:(1)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6wt%的锰;(2)使钢合金包括大于或等于大约0.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0.6wt%的碳,和大于或等于大约1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wt%的锰;(3)使钢合金包括大于0wt%到小于或等于大约1wt%的硅;(4)使钢合金包括大约0.3wt%的碳和大约1.5wt%的锰;(5)其中PHS部件具有大于或等于大约1000MPa到小于或等于大约2000MPa的极限抗拉强度;(6)对冷轧热浸镀锌钢合金进行镀锌退火;以及(7)该工艺进一步基本上由在炉中在大于或等于大约725℃到小于或等于大约782℃的温度加热组成。显著地,此工艺排除了在常规PHS工艺中先前需要的常规退火、预成形和清洗步骤,这导致了由于需要消耗较少的能量以形成PHS部件从而节约了成本的益处。此外,奥氏体化温度低于已知的PHS工艺。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上面提供了实施例的描述。但其并非旨在详尽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例的单个的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例,而是,在适当之处它们可以互换并可用在所选的实施例中,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其还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改变。这些改变未视作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改变都应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