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制钎焊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57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铝合金制钎焊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汽车用热交换器等的铝合金制钎焊板。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汽车等的热交换器的原材,使用的是在芯材的两面配有钎料和牺牲材的铝合金(以下,也有记述为Al合金的情况。)所构成的钎焊板。

近年来,汽车用热交换器有更加轻量化、小型化的倾向,随之而来的是希望构成占据热交换器的大部分质量的管材的钎焊板的薄壁化。钎焊板至今为止可实现板厚截止到200μm左右的薄壁化,但为了进一步薄壁化,需要实现与薄壁化相当的高强度化、高耐腐蚀化。但是,随着薄壁化,若使芯材变薄,则钎焊后难以确保强度。另一方面,若使牺牲材变薄,则确保耐腐蚀性困难。另外,若使钎料变薄,则钎焊性降低。

针对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钎焊性和钎焊后强度优异的钎焊板,其作为钎焊板的芯材,使用了Al-Mn-Si-Fe-Cu-Mg系合金。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钎焊后强度、耐腐蚀性、钎焊性优异的包覆材,其作为钎焊板的芯材,使用了Al-Mn-Si-Cu-Ti系合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9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68933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实施例所公开的钎焊板的板厚最小也有250μm,为了得到板厚低于200μm的薄壁的钎焊板,在实现钎焊后强度、耐腐蚀性和钎焊性的并立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已明确的是如果是板厚低于200μm的薄壁材,则用于承担强度的芯材部的厚度变薄,因此钎焊加热后各种添加元素的残存量大幅减少,显然会使强度大幅降低。特别是为了使芯材的电位正移而添加的Cu残存量的减少造成的影响大,除了强度以外,还可确认到耐腐蚀性降低。

另外,为了确保管自身的耐压性,如日本特开2007-163073号公报的图1、图2、图4等所公开的那样,考虑在管宽度方向的中心部,正反面贴合经折叠加工的钎焊板,从而形成内柱构造的方法。特别是钎焊板其板厚低于200μm时,为了弥补随着薄壁化而来的耐压性降低,所述内柱构造的形成不可或缺,为此,不仅需要确保钎料侧的钎焊性,而且需要确保牺牲材侧的钎焊性。另外,如日本特开2007-163073号公报的图3、图7等公开的,不论有无内柱构造,均与铆接型的管状的情况同样,不仅需要确保钎料侧的钎焊性,而且需要确保牺牲材侧的钎焊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形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板厚低于200μm的薄壁材,钎焊后强度、耐腐蚀性也优异,钎料侧和牺牲材侧这两面的钎焊性也优异的铝合金制钎焊板。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就板厚低于200μm时,板厚对于钎焊加热处理后的芯材和牺牲材的组成造成的影响实施了锐意研究。其结果发现,为了在板厚低于200μm时实现强度和耐腐蚀性的并立,通过使添加到芯材中Cu的含量较高,不仅可实现高强度化,而且通过使牺牲材的Zn量与厚度的最佳化,还能够确保耐腐蚀性达到板厚200μm以上时的同等水平。另外,通过将牺牲材的Mg的含量限制得低,会使牺牲材保持钎焊性。

本发明基于以上这样新的认知而完成。

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是板厚低于200μm的铝合金制钎焊板,其特征在于,其具备芯材、设于所述芯材一侧的面上的由Al-Si系合金构成的钎料、设于所述芯材另一侧的面上的牺牲材,所述芯材含有Cu:高于1.5质量%并在2.5质量%以下、Mn:0.5~2.0质量%,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所述牺牲材含有Zn:2.0~10.0质量%,Mg:限制在0.10质量%以下,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所述钎料和所述牺牲材,其厚度分别为15~50μm,所述钎料和所述牺牲材的包覆率的合计为50%以下。

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可使其钎焊后强度、耐腐蚀性以及钎料侧和牺牲材侧这两面的钎焊性保持平衡,并且使之满足高水平。

另外,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芯材,优选还含有Si:0.05~0.5质量%。

通过具有这一构成,能够使钎焊后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芯材,优选还含有Mg:0.05~0.5质量%。

通过具有这一构成,能够使钎焊后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芯材,优选还含有从Cr:0.01~0.30质量%、Zr:0.01~0.30质量%及Ti:0.05~0.30质量%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

通过具有这一构成,能够使钎焊后强度和耐腐蚀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Si:0.05~0.5质量%。

通过具有这一构成,Si扩散到芯材中,与Mg形成化合物,能够使钎焊后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Mn:0.1~2.0质量%。

通过具有这一构成,能够形成固溶体,使钎焊后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Ti:0.01~0.30质量%。

通过具有这一构成,能够使耐腐蚀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Cr:0.01~0.30质量%、Zr:0.01~0.30质量%之中的一种以上。

通过具有这一构成,能够使钎焊后强度和耐腐蚀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即使是板厚低于200μm的薄壁材,钎焊后强度、耐腐蚀性也优异,钎料侧与牺牲材侧这两面的钎焊性也均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评价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钎料侧之间的钎焊性的评价用试验片的剖面图。

图2是用于评价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钎料侧与牺牲材侧的钎焊性的评价用试验片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方式,详细地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具备芯材、设于芯材一侧的面上的由Al-Si系合金构成的钎料、设于芯材另一侧的面上的牺牲材且板厚低于200μm。板厚优选为80~180μm。通过钎焊板的板厚低于200μm,可以使汽车等的热交换器更轻量化。

以下,依次说明构成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芯材、钎料和牺牲材。

<芯材>

本发明的芯材,由含有Cu:高于1.5质量%并在2.5质量%以下、Mn:0.5~2.0质量%,余量是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构成。另外,本发明的芯材,优选还含有Si:0.05~0.5质量%。另外,本发明的芯材,优选还含有Mg:0.05~0.5质量%。另外,本发明的芯材,优选还含有从Cr:0.01~0.30质量%、Zr:0.01~0.30质量%和Ti:0.05~0.30质量%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

以下,对于构成本发明的芯材的各元素进行说明。

(芯材的Cu:高于1.5质量%并在2.5质量%以下)

Cu通过固溶强化而有助于钎焊后的强度提高。Cu的含量在1.5质量%以下时,如果是板厚低于200μm的钎焊板,则钎焊后残存的Cu量不足,强度和耐腐蚀性不充分。另一方面,若Cu的含量高于2.5质量%,则芯材的固相线温度降低,钎焊时有可能发生熔融。因此,芯材的Cu的含量高于1.5质量%并在2.5质量%以下。优选为1.7~2.4质量%。

(芯材的Mn:0.5~2.0质量%)

Mn与Al、Si一起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在晶粒的晶内微细分布而有助于分散强化,使钎焊后强度提高。Mn的含量低于0.5质量%时,金属间化合物数量减少,因此由金属间化合物带来的分散强化无法提高,钎焊后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若Mn的含量高于2.0质量%,则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大量生成,轧制本身困难,钎焊板的制造困难。因此,芯材的Mn的含量为0.5~2.0质量%。优选为0.8~1.7质量%。

(芯材的Si:0.05~0.5质量%)

Si与Al、Mn一起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在晶粒的晶内微细地分布而有助于分散强化,使钎焊后强度提高。Si的含量低于0.05质量%时,钎焊后强度的提高不充分(即,不能充分取得添加Si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Si的含量高于0.5质量%,则芯材的固相线温度降低,因此钎焊加热时芯材有可能熔融。因此,为了得到使芯材含有Si的效果,Si的含量为0.05~0.5质量%。优选为0.10~0.45质量%。

(芯材的Mg:0.05~0.5质量%)

Mg与Si一起形成Mg2Si的微细的析出相,具有使钎焊后强度提高的效果。Mg的含量低于0.05质量%时,钎焊后强度的提高效果不充分(即,不能充分取得添加Mg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Mg的含量高于0.5质量%,则进行使用了非腐蚀性焊剂的钎焊时,焊剂与Mg反应,有可能不能进行钎焊。因此,为了得到使芯材中含有Mg的效果,Mg的含量为0.05~0.5质量%。优选为0.10~0.45质量%。

(芯材的Cr:0.01~0.30质量%)

Cr与Al形成Al3Cr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使钎焊后强度提高的效果。若Cr的含量低于0.01质量%,则钎焊后强度的提高效果不充分(即,不能充分取得添加Cr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Cr的含量高于0.30质量%,则在铸造中形成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在轧制时有可能发生裂纹。因此,为了得到使芯材中含有Cr的效果,Cr的含量为0.01~0.30质量%。优选为0.05~0.25质量%。

(芯材的Zr:0.01~0.30质量%)

Zr与Al形成Al3Zr金属间化合物,并分散强化,从而具有使钎焊后强度提高的效果。Zr的含量低于0.01质量%时,这一效果不充分(即,不能充分获得添加Zr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Zr的含量高于0.30质量%,则铸造时形成粗大的Al3Zr金属间化合物,在轧制时容易发生裂纹。因此,为了得到使芯材含有Zr的效果,Zr的含量为0.01~0.30质量%。优选为0.03~0.25质量%。

(芯材的Ti:0.05~0.30质量%)

Ti在Al合金中呈层状分布,由此能够使腐蚀沿板厚方向的行进速度降低,因此有助于耐腐蚀性的提高。Ti的含量低于0.05质量%时,Ti的层状分布不充分,无法充分获得耐腐蚀性的提高的效果(即,不能充分取得添加Ti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Ti的含量高于0.30质量%,则铸造时容易形成粗大的Al3Ti金属间化合物,加工性降低,因此轧制时容易发生裂纹。因此,为了得到使芯材含有Ti的效果,Ti的含量为0.05~0.30质量%。优选为0.07~0.25质量%。

(芯材的余量: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芯材的成分除了前述以外,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还有,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例如,可列举Fe、Zn、In、Sn、Ni等。如果Fe为0.30质量%以下(优选为0.25质量%以下),Zn为0.15质量%以下(优选为0.10质量%以下),In、Sn、Ni分别为0.05质量%以下(优选为0.03质量%以下)的含量,则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允许在芯材中使之含有。另外,关于所述Si、Mg、Cr、Zr、Ti,分别低于下限值而含有时,能够视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钎料>

本发明的钎料由Al-Si系合金构成。作为Al-Si系合金,要列举一般的JIS合金,例如4343、4045等。在此,所谓Al-Si系合金,除了含有Si的Al合金以外,也包括还含有Zn的Al合金。即,作为Al-Si系合金,可列举Al-Si系合金,或Al-Si-Zn系合金。于是,例如,能够使用含有Si:5~13质量%的Al-Si系合金。

(钎料的厚度:15~50μm)

作为Al-Si系合金的钎料,通常,大体从580℃以上开始熔融,液相作为焊料流动而填充到接合部。钎料的厚度低于15μm时,接合部的焊料的流动量不足,钎焊性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若钎料的厚度高于50μm,则焊料的流动量增大,一部分向芯材扩散而侵蚀的熔蚀有可能发生。特别是低于200um的钎焊板的情况下,这种影响显著呈现。因此,钎料的厚度为15~50μm。

<牺牲材>

本发明的牺牲材含有Zn:2.0~10.0质量%,Mg:限制在0.10质量%以下,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Si:0.05~0.5质量%。另外,本发明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Mn:0.1~2.0质量%。另外,本发明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Ti:0.01~0.30质量%。另外,本发明的牺牲材,优选还含有Cr:0.01~0.30质量%、Zr:0.01~0.30质量%之中的一种以上。

以下,对于构成本发明的牺牲材的各元素进行说明。

(牺牲材的Zn:2.0~10.0质量%)

Zn使牺牲材的电位负移,致使其与芯材产生电位差,由此有助于耐腐蚀性的提高。Zn的含量低于2.0质量%时,与芯材的电位差不足,确保耐腐蚀性困难。另一方面,若Zn的含量高于10.0质量%,则固相线温度降低,钎焊时牺牲材有可能熔融。因此,牺牲材的Zn的含量为2.0~10.0质量%。优选为2.5~6.0质量%。

(牺牲材的Mg:0.10质量%以下)

若牺牲材的Mg的含量高于0.10质量%,则使牺牲材侧的钎焊性大幅降低。因此,为了确保牺牲材侧的钎焊性,牺牲材的Mg含量限制在0.10质量%以下。优选为0.07质量%以下。

(牺牲材的Si:0.05~0.5质量%)

Si在钎焊时扩散到芯材中,与Mg形成析出相而进行析出强化,有助于钎焊后强度的进一步提高。Si的含量低于0.05质量%时,与Mg的析出相的形成带来的强度提高的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若Si的含量高于0.5质量%,则固相线温度降低,钎焊时牺牲材有可能熔融。因此,为了得到使牺牲材含有Si的效果,Si的含量为0.05~0.5质量%。优选为0.1~0.45质量%。

(牺牲材的Mn:0.1~2.0质量%)

Mn通过固溶体强化,从而有助于钎焊后的强度提高。Mn的含量低于0.1质量%时,上述的效果不充分(即,不能充分取得添加Mn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Mn的含量高于2.0质量%,则铸造时形成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加工性降低,因此轧制时容易发生裂纹。因此,为了得到使牺牲材含有Mn的效果,Mn的含量为0.1~2.0质量%。优选为0.2~1.5质量%。

(牺牲材的Ti:0.01~0.30质量%)

Ti通过在Al合金中以层状分布,能够使腐蚀形态层状化,降低腐蚀沿板厚方向的行进速度。因此,有助于耐腐蚀性的提高。Ti的含量低于0.01质量%时,无法充分取得耐腐蚀性提高的效果(即,不能充分获得添加Ti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Ti的含量高于0.30质量%,则铸造时容易形成粗大的Al3Ti金属间化合物,加工性降低,因此轧制时容易发生裂纹。因此,为了得到使牺牲材含有Ti的效果,Ti的含量为0.01~0.30质量%。优选为0.05~0.25质量%。

(牺牲材的Cr:0.01~0.30质量%)

Cr与Al形成Al3Cr金属间化合物,并分散强化,从而有助于钎焊后的强度提高。Cr的含量低于0.01质量%时,强度提高和耐腐蚀性提高的效果不充分(即,不能充分取得添加Cr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Cr的含量高于0.30质量%,则形成粗大的Al3Cr金属间化合物,轧制时容易发生裂纹。因此,为了得到使牺牲材含有Cr的效果,Cr的含量为0.01~0.30质量%。优选为0.05~0.25质量%。

(牺牲材的Zr:0.01~0.30质量%)

Zr与Al形成Al3Zr金属间化合物,并分散强化,从而有助于钎焊后的强度提高。Zr的含量低于0.01质量%时,无法充分得到强度提高的效果(即,不能充分取得添加Zr时的效果)。另一方面,若Zr的含量高于0.30质量%,则铸造时形成粗大的Al3Zr金属间化合物,加工性降低,轧制时容易发生裂纹。因此,为了得到使牺牲材含有Zr的效果,Zr的含量为0.01~0.30质量%。优选为0.05~0.25质量%。

(牺牲材的余量: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牺牲材的成分除了所述以外,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还有,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例如,可列举Fe、In、Sn、Ni等。如果Fe为0.30质量%以下(优选为0.25质量%以下),In、Sn、Ni分别为0.05质量%以下(优选为0.03质量%以下)的含量,则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允许在牺牲材中使其含有。另外,关于所述Si、Mn、Ti、Cr、Zr,分别低于下限值而含有时,能够视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牺牲材的厚度:15~50μm)

牺牲材在散热器等的热交换器的钎焊板中,在用于作为牺牲阳极材而确保内面的耐腐蚀性上是必须的。厚度低于15μm时,即使为上述的Zn含量,牺牲材的绝对Zn量也会变少,因此相对于芯材来说,电位低得不充分,牺牲材侧的耐腐蚀性劣化。另一方面,若厚度高于50μm,则在板厚低于200μm的钎焊板中,牺牲材的包覆率变大,压接性降低。因此,牺牲材的厚度为15~50μm。

(钎料和牺牲材的包覆率的合计为50%以下)

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中,钎料和牺牲材的包覆率的合计为50%以下。在此,钎料和牺牲材的包覆率的合计,能够作为钎料的厚度和牺牲材的厚度的合计相对于钎焊板的板厚的比率(%)而求得。即,设钎焊板的板厚为T(μm),钎料的厚度为R(μm),牺牲材的厚度为G(μm)时,100×(R+G)/T(%)。

这一包覆率的合计高于50%时,在板厚低于200μm的钎焊板中,钎焊后强度的确保困难。

钎料和牺牲材的包覆率的合计的优选的上限值为45%,板厚低于200μm的钎焊板中,从充分确保钎料的厚度和牺牲材的厚度而确保钎焊性和耐腐蚀性的观点,其优选的下限值为25%。

<钎焊板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材料,即芯材、牺牲材和钎料,能够通过常规方法制造。该芯材、牺牲材和钎料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

以规定的铸造温度铸造所述组成的芯材用铝合金后,根据需要对于所得到的铸块进行端面加工,并进行均质化热处理,从而能够制造芯材用铸块。另外,以规定的铸造温度铸造所述组成的牺牲材用铝合金和钎料用铝合金后,根据需要对于所得到的铸块进行端面加工,并进行均质化热处理。其后进行热轧,从而能够制造牺牲材用构件和钎料用构件。

之后,在芯材用铸块的一侧面重叠牺牲材用构件,在另一侧面重叠钎料用构件,通过实施热轧,使之压接·轧制而成为板材。而后,对于该板材实施冷轧,制造规定板厚的铝合金包覆材而制成钎焊板。该板材也可以在冷轧的途中,或在冷轧后根据需要经历退火工序。

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及其制造方法,如以上说明,但进行本发明时,关于未明示的条件等,能够适用现有公知的条件。只要起到基于所述条件得到的效果,就没有限定。

【实施例】

接下来,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通过常规方法,对于表1~表3所示的组成的芯材用铝合金、牺牲材用铝合金和钎料用铝合金实施熔化、铸造,进行均质化处理,得到芯材用铸块(芯材用构件)、牺牲材用铸块、钎料用铸块。对于牺牲材用铸块和钎料用铸块,分别热轧至规定的厚度,得到牺牲材用构件和钎料用构件。而后,按照表4、表5所示的各种组合,在芯材用构件的一面侧重叠牺牲材用构件,在另一面侧重叠钎料用构件,通过热轧进行压接而制成板材。其后,进行冷轧,作为规定的板厚的钎焊板(试验材No.1~55)。

还有,在表1~表3中,未含有的成分以空栏表示,关于不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数值,在数值下引下划线表示。

【表1】

【表2】

【表3】

对于所述制作好的钎焊板,以下述所示的方法,进行钎焊后强度、耐熔蚀性、钎焊性、牺牲材侧的耐腐蚀性的评价。

<钎焊后强度>

对于试验材,以坠落试验方式,在模拟钎焊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在露点为-40℃,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的氮气氛中,以590℃以上(最大600℃)的温度加热3分钟)之后,加工成JIS5号试验片(各试验材各制作3片)。将该试验片,在室温(25℃)下放置1周后,依据JIS Z2241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测量抗拉强度,作为钎焊后强度。3个试验片的钎焊后强度的平均值为190MPa以上的评价为最良好(A),170MPa以上、低于190MPa的评价为良好(B),低于170MPa的评价为不良(C)。

<耐熔蚀性>

对于试验材再以10%的加工率实施冷轧进行制作,以坠落试验方式,在模拟钎焊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在露点为-40℃,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的氮气氛中,以590℃以上(最大600℃)的温度加热3分钟),作为评价用的供试材。将所得到的供试材分别切断成2cm见方并埋入树脂,研磨切断面,以Keller(ケラー)氏液进行蚀刻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研磨面。其中,未观察到熔蚀的芯材部的面积比为50%以上时,评价为耐熔蚀性良好(B),低于50%时评价为不良(C)。还有,耐熔蚀性的评价,只对于钎焊后强度的评价良好的材料实施。

<钎焊性>

图1是用于评价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钎料侧之间的钎焊性的评价用试验片的剖面图。图2是用于评价本发明的铝合金制钎焊板的钎料侧与牺牲材侧的钎焊性的评价用试验片的剖面图。

从供试材上切下2片面尺寸为25mm×20mm的试验片10。对于这2片试验片分别如图1所示这样,以纵长方向的中央突起,并在这时使钎料侧表面12为凸侧而进行成形。在成形的2片试验片10的顶点(纵长方向的中央突起的部分的凸侧表面整个面),分别以10(±0.2)g/m2涂布非腐蚀性的焊剂。使顶点彼此如图1所示这样重叠,以模拟钎焊的热处理条件(在露点为-40℃,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的氮气氛中,以590℃以上(最大600℃)的温度加热3分钟)进行钎焊。切断钎焊后的试验片埋入树脂,研磨经过成形的试验片10的切断面,测量研磨面的焊脚14的长度。焊脚14的长度为4mm以上时,判断为钎焊性良好(B)。焊脚14的长度低于4mm时,判断为钎焊性不良(C)。还有,钎焊性的评价,只对耐熔蚀性的评价良好的材料实施。

同样,从供试材上,切下2片面尺寸为25mm×20mm的试验片10。对于2片试验片之中的1片,如图2上所示,以纵长方向的中央突起,并使这时钎料侧表面12为凸侧的方式成形,作为成形的试验片10。另一方面,对于2片试验片之中另一片,如图2下所示,以纵长方向的中央突起,并使这时牺牲材侧表面13为凸侧的方式进行成形,作为成形的试验片11。在成形的2张试验片10、11的顶点(纵长方向的中央的凸起的部分的凸侧表面整个面),分别以10(±0.2)g/m2涂布非腐蚀性的焊剂。使顶点彼此如图2所示这样重叠,以模拟钎焊的热处理条件,与上述说明同样地进行钎焊。以下,与关于图1的上述说明同样操作,评价钎焊性。

<耐腐蚀性>

以坠落试验方式,在模拟钎焊的条件,对试验材进行热处理(在露点为-40℃,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的氮气氛中,以590℃以上(最大600℃)的温度加热3分钟)后,将其切割成宽50mm×长60mm的大小,作为评价用的供试材。利用宽60mm×长70mm的大小的遮蔽用板,以封条覆盖钎料面的整体面,再将该封条返回到牺牲材面侧,在牺牲材面对于距四边5mm的边缘部也用封条覆盖。

使该试验片,浸渍在含有Na+:118ppm,Cl:58ppm、SO42-:60ppm、Cu2+:1ppm、Fe3+:30ppm的试验液中(88℃×8小时),以浸渍的状态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室温状态下保持16小时,将这样的循环进行90个周期而实施耐腐蚀试验。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牺牲材面的腐蚀状况,以焦深法测量腐蚀深度。试验片的最大腐蚀深度为板厚的50%以下的评价为良好(B),高于50%的评价为不良(C)。还有,耐腐蚀性的评价,只对钎焊后强度、耐熔蚀性、钎焊性的评价全部良好的实施。

这些试验结果显示在表4、表5中。还有,在表4、表5中,不能评价的,或未评价的由“-”表示,对于不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对数值引下划线表示。还有,在钎焊性的评价中,钎料侧之间的评价在“焊料-焊料”这一栏中记述结果。另外,钎料侧与牺牲材侧的评价在“焊料-牺牲”这一栏中记述结果。

【表4】

【表5】

如表1、表2所示,使用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铝合金所构成的芯材(芯材No.S1~S14)、钎料(钎料No.R1~R3)、牺牲材(牺牲材No.G1~G10)制造,钎料与牺牲材的厚度分别为15~50μm,板厚低于200μm,包覆率的合计满足50%以下的钎焊板(试验材No.1~33),其钎焊后强度、耐熔蚀性、钎焊性、耐腐蚀性均优异。

另一方面,试验材No.34~55不满足本发明的要件,因此为以下的结果。

试验材No.34中芯材Cu量少,No.36中芯材Mn量少,钎焊后强度的评价均不良。试验材No.35中芯材Cu量多,No.38中芯材Si量多,钎焊时芯材均熔融。试验材No.37中,芯材Mn量多,No.40中芯材Cr量多,No.41中芯材Zr量多,No.42中芯材Ti量多,轧制时均发生裂纹,不能制作供试材。试验材No.39中芯材Mg量多,钎料侧之间,钎料侧与牺牲材侧的钎焊性的均不充分。

试验材No.45中牺牲材Zn量少,耐腐蚀性的评价不良。试验材No.47中牺牲材Mg量多,钎料侧与牺牲材侧的钎焊性不充分。试验材No.46中牺牲材Zn量多,No.48中牺牲材Si量多,钎焊时牺牲材均熔融。试验材No.49中牺牲材Mn量多,No.50中牺牲材Ti量多,No.51中牺牲材Cr量多,No.52中牺牲材Zr量多,轧制时均发生裂纹,不能制作供试材。

试验材No.43因为钎料的厚度薄,所以钎焊性不良。试验材No.44中钎料厚,耐熔蚀性降低。试验材No.53中牺牲材的厚度薄,耐腐蚀性不良。试验材No.54中牺牲材厚,压接性降低,不能制作供试材。

试验材No.55中钎料与牺牲材的厚度满足,但是包覆率的合计高于上限,因此钎焊后强度不良。

本申请伴随以申请日为2014年9月30日的日本国专利申请、专利申请第2014-201066号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主张。专利申请第2014-201066号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

【符号的说明】

10、11 成形的试验片

14 焊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