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底辊以及连续退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56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炉底辊以及连续退火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钢板进行运送并且配设于对该钢板连续地施加热处理的连续退火炉内的炉底辊以及使用了该炉底辊的连续退火设备。



背景技术:

连续退火设备构成为:在将卷状的钢板在输入侧开卷并使之形成板状后,将该钢板导入保持为高温的炉内,在利用辊等边对该钢板进行支承边进行运送,并对该钢板连续地施加了热处理后,对该钢板进行冷却并将其取出至炉外,而再次卷绕为卷状,由此,对钢板连续地施加热处理。近年来,连续退火设备作为冷轧钢板、不锈钢钢板、电磁钢板等的退火设备而被广泛使用。

对设置于上述连续退火设备的炉内并边对钢板进行支承边对其进行运送的炉底辊而言,以往多使用由耐热钢、耐热合金等制造。然而,由于炉底辊被长时间连续地使用于在氧化性气氛或者还原性气氛下保持为700~1300℃的高温的炉内,所以存在容易产生辊的变形(弯曲)、粘着(pick up)等问题点。这里,所谓的上述的粘着(也称为“积屑(built up)”)是指钢板表面的铁、氧化铁、氧化锰等堆积于炉底辊的外周面,若产生上述粘着,则在炉底辊所支承、运送的钢板产生瑕疵,从而使产品质量显著受损。

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点的技术,开发有在金属制辊基材的表面喷涂陶瓷的技术、在金属制辊安装了陶瓷套筒、碳套筒等的技术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耐积屑性、耐高温剥离性、以及耐高温磨损性优异的热处理炉用炉底辊,其在由耐热铸钢制作的基体的表面部具有喷涂被膜,上述喷涂被膜由含有全部的10~70vol%的Zr类硅化物ZrSi2,剩余部分为含有5~20%的MgO、CaO、Y2O3的一种以上的Zr类氧化物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炉底辊,其在金属制的辊轴外装有陶瓷制的套筒,并且为了抑制在固定套筒时容易产生的破裂,而利用以辊轴为座的按压件在其轴向弹性地按压套筒的两端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在套筒的两端部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以卷状的卷绕状态配置金属制的薄板。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热处理炉用的炉底辊,其在金属制的芯体嵌合有具有耐粘着性的碳套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065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1-176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81791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在金属制辊基材的表面喷涂有陶瓷的辊虽在耐粘着性方面优异,但因退火炉的炉温、气氛等不同有时容易产生剥离,从而适用范围受限定。另外,陶瓷的喷涂被膜因与钢板的摩擦而容易磨损,从而辊的更换周期为数年左右较短,因此存在维护上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在金属制辊轴外装有陶瓷套筒的辊在耐粘着性方面优异。然而,由于需要在金属辊轴外装套筒,所以固定部分破损、因金属与陶瓷的热膨胀差而在辊产生弯曲,因此需要在半年左右的短期间内更换辊、修补固定部。另外,专利文献3的外装有碳套筒的炉底辊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点。

如上述那样,现有的炉底辊皆在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从而需要频繁地对辊进行更换、修补,进而在设备维护方面成为较大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仅耐粘着性优异,而且辊寿命也较长,且长期不需要维护的炉底辊以及使用了上述炉底辊的连续退火设备。

发明人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着眼于构成炉底辊的材料进行了专心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炉底辊的全部由一种以上的陶瓷构成,能够得到耐粘着性优异,且长期不需要维护的炉底辊,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一种在连续退火炉中对钢板进行支承、运送的炉底辊,其特征在于,轴部以及辊主体的全部由陶瓷构成。

本发明的上述炉底辊的特征在于,由不同种类的陶瓷所构成的、以辊旋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陶瓷层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炉底辊的特征在于,上述轴部以及辊主体由不同种类的陶瓷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炉底辊的特征在于,上述辊主体由不同种类的陶瓷层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炉底辊的特征在于,上述炉底辊中的上述陶瓷为高温强度200MPa以上且耐热冲击性350℃以上的陶瓷。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炉底辊的特征在于,内层的陶瓷相对于外层的陶瓷的使用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比处于0.5~1.5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炉底辊的特征在于,上述炉底辊中的上述陶瓷为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铝以及氧化锆中的任一种。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连续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炉底辊使用于加热带、均热带以及冷却带的任一个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连续退火设备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的炉底辊使用于炉内温度为700~1300℃的区间的加热带、均热带以及冷却带。

根据本发明,使连续退火设备的炉底辊的、包括轴部以及辊主体的全部由一种以上的陶瓷构成,因此除了能够抑制粘着,特别提高产品钢板的表面质量之外,也能够大幅度地减少炉底辊的变形等,因此10年以上的时间内不需要炉底辊的更换,从而不仅能够实现免维护,也非常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炉底辊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对能够使用本发明的炉底辊的连续退火设备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地表示在边沿水平方向对钢板进行运送边对其进行加热而对其连续地施加热处理的横式(水平式)连续退火设备中,在由输入侧的开卷机(PR)从卷装开卷的钢板1连续地通过加热带2、均热带3以及冷却带4的期间被施加了加热、均热、冷却的热处理后,由输出侧的张力卷取机(TR)再次卷绕为卷装的情况的图。此外,虽在图1中并未示出,但通常在开卷机与加热带2之间配设有用于供钢板连续地通过的焊接机、从钢板除去辊轧油等的清洗设备、套口机(looper)设备等,另外,在冷却带4与张力卷取机之间配设有套口机设备、调质辊轧设备等。

对于上述加热带2、均热带3而言,为了实施对作为被处理材料的钢板施加所希望的材质的热处理,通常将炉内温度加热至700℃以上1300℃以下的温度。此外,加热带2的加热多使用向钢板直接喷射火焰来进行加热的直火加热方式、利用辐射管的间接加热方式,另外,均热带3的加热多使用利用辐射管、电加热器的间接加热方式。

如图2所示,上述加热带2、均热带3、冷却带4的炉内的、对钢板进行支承并运送的炉底辊5通常由成为辊的旋转中心的轴部5a与形成于该轴部的周围的具有与钢板相接触的外周面的辊主体5b构成,以往,主要使用作为耐粘着对策而在耐热钢制的轴部的周围安装有陶瓷制或者碳制的套筒的炉底辊。然而,上述炉底辊虽耐粘着性优异,但因辊变形、磨损辊寿命会减短,从而需要频繁地进行辊更换、修补等维护。

因此,本发明通过使包括轴部以及辊主体的炉底辊全部仅由陶瓷构成,解决了上述问题点。

这里,作为本发明的炉底辊所能够使用的陶瓷,能够列举氮化硅Si3N4、碳化硅SiC、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2、以及将它们混合后的物质等,均能够适当地使用。此外,上述炉底辊虽以中空辊为基本,但也可以为实心辊。

在上述陶瓷中,也优选使用高温强度为200MPa以上,且耐热冲击性为350℃以上的陶瓷。

在高温强度不足200MPa的条件下,存在在应力集中于辊的局部的情况下产生破坏的担忧,另外,在耐热冲击性不足350℃的条件下,因维护等而释放炉的温度受限,从而导致停止时间变长。更加优选的高温强度为300MPa以上,耐热冲击性为700℃以上。

这里,所谓的上述高温强度,是指通过JIS R1604的规定的方法测定出的1300℃的温度下的弯曲强度。

另外,所谓的耐热冲击性,是指通过JIS R1648的规定的方法测定出的、在快速冷却时不产生裂缝的温度差。

而且,作为参考,在表1中与后述的热膨胀系数一同表示上述的陶瓷的高温强度与耐热冲击性的代表值,作为优选的辊材料,从耐热冲击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氮化硅Si3N4或者碳化硅SiC。

表1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炉底辊而言,虽可以仅使用上述中的任一种陶瓷或者混合了上述陶瓷的一种陶瓷构成炉底辊,但也可以使用特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陶瓷构成炉底辊。其中,在由两种以上的陶瓷构成炉底辊的情况下,优选形成由以辊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陶瓷层构成的多层构造。

作为如上述那样形成多层构造的例子,例如,也可以使陶瓷的种类在成为辊的旋转轴的轴部与成为该轴部的外周部分(与钢板接触的部分)的辊主体不同,也可以将上述辊主体形成由不同种类的多个陶瓷层构成的多层构造。

其中,在形成如上所述的多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将内层的陶瓷相对于外层的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的比设定为0.5~1.5的范围。外层与内层的热膨胀系数的比若大于上述范围,则因热膨胀差产生应力,从而成为产生破裂(破坏)的原因。另一方面,小于上述范围的情况如根据表1所记载的热膨胀系数的值所知的那样,存在陶瓷的种类间的热膨胀系数差较大,而无法实现的的担忧。更加优选的热膨胀系数的比为0.9~1.1的范围。此外,上述热膨胀系数是通过JIS R1618规定的方法测定出的40~400℃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一个测定例,且是大致的值。

这里,在炉底辊为三层以上的多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在全部的层间满足上述关系,例如,在由外层、中层、内层构成的三层构造的情况下,优选不仅在外层与中层满足上述关系,在中层与内层也满足上述关系。

此外,作为制造由多层构造构成的炉底辊的方法,存在热嵌方法、机械式销固定法等,但也可以使用任意的方法。

满足上述条件的本发明的炉底辊能够作为连续退火炉的炉底辊适当地使用。特别是,本发明的炉底辊不仅耐粘着性、高温强度、耐冲击性优异,与钢板的摩擦的耐磨损性也优异,因此优选用于炉内温度为700~1300℃的区间的加热带、均热带以及冷却带。在炉内温度不足700℃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发生粘着,也不需要耐热冲击性和高温强度,所以利用现有的炉底辊能够充分地应对。另一方面,若超过1300℃,则由于接近熔点而使钢板强度降低,所以钢板难以通过退火炉。此外,本发明的炉底辊的效果在用于炉内温度为1000℃以上的区间时最有效。

这里,连续退火设备存在横式炉(水平炉)与纵式炉,其中,横式炉(水平炉)利用炉底辊支承钢板并且将钢板向水平方向且单向地运送,来对钢板施加热处理,纵式炉使钢板在炉内经由炉底辊将运送方向反转多次并且施加热处理,但本发明的炉底辊能够用于上述任一种形式的炉。然而,纵式炉所使用的炉底辊在使运送方向反转时,需要避免对钢板施加弯曲变形,由此通常将辊径(直径)增大为数百mm,从而仅由陶瓷制造上述的大径的炉底辊会导致辊成本的上升。因此,本发明的炉底辊优选用于使用了300mmφ以下的小径的炉底辊的横式的连续退火设备,但是若因技术的进步而能够实现大径化,则也能够适当地用于纵式的连续退火设备。

实施例

在由图1所示的设备构成构成的冷轧钢板的横式连续退火设备的加热带以及均热带的、炉内温度成为800℃以上的区间,设置轴部以及辊主体仅由氮化硅Si3N4构成,轴径为40mmφ,套筒外径为150mmφ,且辊主体的长度为2600mm的炉底辊,并连续使用一年,测定了辊偏心量的变化与辊外周面的磨损量。此外,上述连续退火设备的操作时的加热带以及均热带的最高温度为1150℃。

这里,所谓上述辊偏心量是遍及辊全长对使辊旋转时的外周面位置的变化量进行测定时的最大值,调查了使用一年后的变化。

另外,所谓辊外周面的磨损量是遍及辊全长对使用一年后的辊外周面的磨损量进行测定时的最大值。

另外,也对使用期间中的粘着所引起的表面缺陷产生率进行了调查。

此外,作为比较例,对使用了轴部由耐热钢构成,辊主体由氮化硅Si3N4构成的现有的陶瓷套筒辊的情况也进行了相同的调查。

在表2表示上述的结果。根据其结果,在使用了现有的陶瓷套筒辊的情况下,在使用了6个月后,在辊的轴部产生弯曲而使辊偏心量增加,由于超过了允许范围(1.5mm以下),所以不等使用一年便需要更换辊。

与此相对,在使用了本发明的炉底辊的情况下,即使在使用了一年后,辊偏心量也几乎不变化,另外,辊外周面的磨损量最大也为0.08mm,从而可知根据上述结果推断的辊寿命超过10年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炉底辊的粘着所引起的产品钢板的表面缺陷产生率在从使用开始经过一年后,与轴部为耐热钢的比较例的炉底辊的使用6个月后的值相比,也是优越的产生率。

表2

符号说明:

1…钢板;2…加热带;3…均热带;4…冷却带;5…炉底辊;5a…轴部;5b…辊主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