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米级球形W‑Mo合金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064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米级球形W‑Mo合金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米级球形W-Mo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钨是最耐热的金属,它的强度是难熔金属中最高的,弹性模量高,膨胀系数小,蒸气压低,以及优异的抗蚀性能和高温强度,使其成为生产多种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主要原料。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宇航工业中,钨及其合金可制作不用冷却的火箭喷管、离子火箭发动机的离子环、喷气叶片和定位环、热燃气反射器和燃气舵等。而钨钼合金具有较多优点,高温强度好,性能与钨相近而比重比钨小,较高的密度,较好的导电导热性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备受关注的军工和民用合金材料之一。钨钼复合合金粉末的质量对钨钼合金材料的性能影响显著,通常制约着钨钼合金材料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与国防技术的发展,对钨钼复合合金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出高性能的钨钼复合合金粉体至关重要。

专利文件1发明了一种制备W-Mo合金的方法,具体是将低品位钨钼矿石在100~150℃脱水2小时,粉碎至颗粒粒度为110~180目,将其中加入碳粉混匀,再将混合物放入真空粒子炉中,压力为100~110pa,温度为850~920℃保温20~30min,通过炉中分析,调整W、Mo、铁和其他元素的含量,是质量百分比分别为钨元素65~76%、钼元素为10~20%、铁元素为1~2%,硅元素为0.2~0.3%,碳元素为0.5~0.8%,铝元素为0.2~0.4%得到钨钼精矿。再置于单嘴精炼炉中精炼,升温1500~1550℃保温20~25min,还原熔炼去除液体表面溶渣,冷却,得到钨钼合金。该钨钼合金杂质太多,且为块状。

专利文件2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在LED车灯灯丝的W-Mo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钼、钨、锆及铼金属粉末在真空中脱水1~3h,过500目~1000目筛,将过筛的粉末加入到V型混料机中,混料时间25~30h,转速为50~60转/分钟,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冷压,压力控制在200~300Mpa,压制后置于冶炼炉中,温度控制在2100~2600℃,15~18h烧结,烧结后,降温至900~1200℃进行加工,制成丝状或带状钨钼合金。该方法所制备的钨钼合金只局限于LED车灯的应用。

专利文件3公开了利用低品位钨钼混合精矿制备高纯度钨钼合金的方法,将低品位钨酸钙、钼酸钙混合精矿在550~700℃温度范围内焙烧1~5小时,得到焙烧矿,在室温下向所得的焙烧矿内滴加盐酸至溶液的pH值为0.6~3.0,然后过滤、水洗、烘干,向所得的产物中加入苏打、二氧化硅,并研磨、混合均匀,再在750~900℃的空气气氛下烧结1~4小时,得到烧结料;其中,苏打的加入量为所得产物的质量的0.7~1.2倍,二氧化硅的加入量为得产物的质量的0.12~0.18倍;(4)将所得的烧结料采用80~95℃的水浸泡1~2小时,过滤得到浸出液及残渣,将残渣再用80~95℃的水洗涤1~3次,得到洗涤液和弃渣,将浸出液与洗涤液混合均匀得到钨酸钠与钼酸钠的混合粗溶液;其中,烧结料水浸泡时固液比为1:5~1:7kg/L,所得的混合粗溶液蒸发浓缩至比重为1.18~1.25g/cm3,煮沸并在不断搅拌情况下加入稀盐酸调节pH至12.5~13.5,继续煮沸20~40分钟后,加入氯化铵调节pH至8~9,加入动物胶,然后冷却至澄清,过滤,得到滤液;其中,动物胶的加入量为钨酸钠与钼酸钠总质量的0.1%~1%,将所得的滤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至10~12,再加入氯化镁调节滤液pH至8.5~9.5,然后加热至80~90℃,沉降至澄清,再加入硫化铵,保持80~90℃温度5~60分钟,过滤得到钨酸钠与钼酸钠的混合净化液;其中,硫化铵的加入量为钨酸钠与钼酸钠总质量的0.1%~0.3%,将所得的混合净化液加热至55~65℃后,搅拌加入氯化铵,继续升温煮沸至溶液密度达到1.35~1.40g/cm3,停止加热,继续搅拌25~35分钟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钨酸铵与钼酸铵的混合化合物;其中,氯化铵加入的物质的量为钨酸钠与钼酸钠总物质的量的1.15~1.4倍,将所得的混合化合物经焙烧、一次氢还原、二次氢还原后得到钨钼混合粉末,将所得的钨钼混合粉末压制成型后,在真空或氢气气氛下于1800~2100℃烧结4~8小时,即得钨钼合金。

专利文件1:CN105018814A

专利文件2:CN105420579A

专利文件3:CN105483412A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米级球形W-Mo合金粉体的制备方法,在保证W-Mo复合粉体形貌及尺寸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复合粉体成分的均匀性。

W-Mo复合粉中含钨含量为25wt%~55wt%,颗粒为球形,粒径为0.5~2.5μm,平均粒径为1.5μm。

本发明以(NH4)6Mo7O24·4H2O和(NH4)6W7O24·6H2O为原料,采用“雾化造粒结合微波煅烧”工艺制得微米级球形W-Mo合金粉体,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雾化造粒:以(NH4)6W7O24·6H2O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配置一定比例的(NH4)6W7O24·6H2O和(NH4)6Mo7O24·4H2O混合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法,控制液流量为3.0~5.0ml/min,雾化气压为0.4~0.7MPa,进口温度为140~240℃,热空气气流量为4.0~10.0L/min,制得混合均匀的球形(NH4)6W7O24和(NH4)6Mo7O24颗粒;

(2)微波煅烧:将混合均匀的球形前驱体粉末在气氛为H2微波煅烧炉内,温度控制在450~650℃,保温2~4h,然后升温至700~1100℃,再保温2~4h,制得微米级球形W-Mo复合合金粉体。

本发明通过雾化干燥工艺和微波煅烧工艺,制备了含钨量为25wt%~55wt%,颗粒粒径为0.5-2.5μm,平均粒径为1.5μm的微米级球形W-Mo合金粉体,粉末流动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W-Mo复合合金粉体的XRD分析图谱;

图3为本发明W-Mo复合合金粉体的SEM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微米级球形W-Mo复合粉体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1)雾化造粒:以(NH4)6W7O24·6H2O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称取物料(Mo:W质量比为6:4),配置(NH4)6W7O24和(NH4)6Mo7O24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法,控制液流量为5.0ml/min,雾化气压为0.5MPa,进口温度为180℃,热空气气流量为9.0L/min,制得混合均匀的球形(NH4)6W7O24和(NH4)6Mo7O24颗粒;

(2)微波煅烧:将混合均匀的球形(NH4)6W7O24和(NH4)6Mo7O24颗粒在气氛为H2微波煅烧炉内,温度控制在550℃,保温3h,然后升温至900℃,再保温4h,制得微米级球形W-Mo复合粉体,颗粒尺寸为0.5~2.5μm。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雾化造粒工艺为:控制液流量为5.0mL/min,雾化气压0.5MPa,进口温度180℃,热空气气流量6.0L/min。所述煅烧工艺为:控制煅烧温度从室温升温至550℃保温2h,再升温至900℃保温4h,随炉冷却,得到颗粒尺寸为3~8μm的复合合金粉体。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雾化造粒工艺为:控制液流量为5.0mL/min,进口温度140℃,热空气气流量9.0L/min。所述煅烧工艺为:控制煅烧气氛H2,从室温升温至550℃保温2h,再升温至900℃保温4h,随炉冷却,得到颗粒尺寸为2~5μm的复合合金粉体,且有大量球形粉末破碎。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雾化造粒工艺为:控制液流量为5.0mL/min,雾化气压0.5MPa,进口温度180℃,热空气气流量9.0L/min。所述煅烧工艺为:控制煅烧温度从室温升温至550℃在N2气氛下保温2h,再升温至900℃在H2气氛下保温4h,随炉冷却,得到复合合金粉体为微米级条形粉末。

比较例1

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雾化造粒过程中,热空气流量减小,使得雾化造粒结果颗粒尺寸过大,结果W-Mo复合合金粉体粒径过大。

比较例2

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雾化造粒过程中,雾化温度降低,使雾化造粒颗粒未能及时干燥完全,导致雾化造粒结果存在颗粒破碎,W-Mo复合合金粉体大部分破碎。

比较例3

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雾化造粒过程中,第一阶段保护气体为N2气氛,结果导致最终W-Mo复合合金粉体为微米级条形粉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