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镀锌装置及其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镀锌除杂装置及利用该装置镀锌工艺。
背景技术: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锌易溶于酸,也能溶于碱,故称它为两性金属。锌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潮湿的空气中,锌表面会生成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热镀锌也叫热浸锌和热浸镀锌:是一种有效的金属防腐方式,主要用于各行业的金属结构设施上。是将除锈后的钢件浸入500℃左右融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从而起到防腐的目的。随着镀锌工艺的发展,高性能镀锌光亮剂的采用,镀锌已从单纯的防护目的进入防护装饰性应用。但由于镀银溶液剧毒,对环境污染严重。在镀锌过程中,融化的锌液中多含有铁杂质,这些杂质在镀锌工艺结束后,在镀锌层上会显示黑斑,造成成品美观程度大大降低,同时防护作用也大大降低,因此,如何采用物理方法提高镀锌工艺的纯度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除杂功能强,产品纯度高,工艺简单的镀锌除杂装置及利用该装置镀锌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镀锌除杂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之间的电机、与电机相连接的减速机、与减速机输出端相连接的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上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筒,旋转筒外部套装有固定隔热筒,固定隔热筒的内壁安装有强磁铁环,在固定隔热筒上方设置有盖子,盖子上开设有投放孔。
所述的旋转轴通过轴承与固定隔热筒相连接,在旋转筒底部上侧设置有分流柱,分流柱的直径与旋转轴的直径相等,分流柱的高度为旋转筒高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叶片,叶片自上而下设置在旋转筒的内壁,叶片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的投放孔为四个,四个投放孔对称分布在盖子的中心外侧。
所述的旋转筒是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
一种利用上述镀锌除杂装置镀锌的工艺,其镀锌工艺如下:将融化的锌液倒入旋转筒中,然后盖上盖子,打开电机,设定好电机旋转速度,旋转筒转动,将融化的锌液带动旋转,融化的锌液在旋转的作用下,含有的铁杂质溶液被安装在固定隔热筒内壁的强磁铁环吸附,将铁杂质液体分流到旋转筒内壁,实现融化的锌液中部高纯度状态,通过投放孔将需要镀锌的部件投入到旋转筒中部,实现高纯度镀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物理方法实现了镀锌液的纯化,将镀锌液中的贴杂质在向心力和请磁铁的吸附作用下,统一归置到旋转筒内壁位置,实现镀锌过程中的高纯度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镀锌除杂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之间的电机2、与电机2相连接的减速机3、与减速机3输出端相连接的旋转轴4,所述的旋转轴4上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筒5,旋转筒5外部套装有固定隔热筒8,固定隔热筒8的内壁安装有强磁铁环9,在固定隔热筒8上方设置有盖子11,盖子11上开设有投放孔12。
所述的旋转轴4通过轴承10与固定隔热筒8相连接,在旋转筒5底部上侧设置有分流柱7,分流柱7的直径与旋转轴4的直径相等,分流柱7的高度为旋转筒5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旋转筒5的内壁设置有叶片6,叶片6自上而下设置在旋转筒5的内壁,叶片6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的投放孔12为四个,四个投放孔12对称分布在盖子11的中心外侧。所述的旋转筒5是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
利用上述镀锌除杂装置镀锌的工艺,其镀锌工艺如下:将融化的锌液倒入旋转筒5中,然后盖上盖子11,打开电机2,设定好电机旋转速度,旋转筒5转动,将融化的锌液带动旋转,融化的锌液在旋转的作用下,含有的铁杂质溶液被安装在固定隔热筒8内壁的强磁铁环9吸附,将铁杂质液体分流到旋转筒5内壁,实现融化的锌液中部高纯度状态,通过投放孔12将需要镀锌的部件投入到旋转筒5中部,实现高纯度镀锌。
本专利采用物理方法实现了镀锌时的高纯度,镀锌件产品不会出现黑斑,祛除了传统镀锌中出现的铁杂质,实现了产品部件的高美观度和高防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