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39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插芯是光纤连接器内的关键零件,具有强度高、内腐蚀性好、绝缘性能好、表面光滑、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陶瓷插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注射成型、毛坯分离、毛坯脱脂烧结、磨床加工等工序。

授权公告号为CN203712427U(申请号为201420027046.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陶瓷插芯同轴度加工机》,其中即公开了一种用于陶瓷插芯外表面的同轴度加工,该加工过程中由于需要磨削陶瓷插芯外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粉末,通常在加工过程中会使用了水管进行冲刷。如此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油水混合蒸汽,虽然在加工机的顶部会设置相应的通道以导出油水混合蒸汽,但是部分油水混合蒸汽会凝结在通道壁上回流至加工机内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加工机的内部工作部件,特别容易损坏工作电机,使得维修和生产成本因为该问题而增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解决油水混合蒸汽回流问题的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连接在磨床蒸汽出口和蒸汽导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嵌套在所述管体内的导流管以及套设在所述管体外的盘体;

所述管体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磨床蒸汽出口上,所述蒸汽导管匹配套接在所述管体的上端;

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边缘连接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并且所述管体的周壁和所述导流管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盘体的内边缘连接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管体的周壁上开设有能够连通所述间隙和盘体的导流孔,所述盘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流孔。

方便地,所述排流孔内还匹配连接一排流管。

优选地,所述导流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管体和导流管下端边缘连接处的上方位置。

为了方便水和油顺利流入到盘体中,所述盘体底部的上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管体和导流管下端边缘连接处所在的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边缘一体连接在所述盘体的内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盘体的内边缘一体连接在所述盘体的外壁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中能够利用管体和导流管之间的间隙收集凝结在蒸汽导管壁上并自蒸汽导管流下的水和油,然后通过导流孔将收集的水和油排出到盘体中,进而自盘体的排流孔中排出。如此有效了避免了凝结在蒸汽导管壁上的水和油自磨床蒸汽出口回流至磨床内部,相应地有效避免了回流的水和油对磨床内部工作部件的损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磨床的排水排油装置,包括管体1、导流管2和盘体3。

其中管体1即为普通的中空的管体,该管体1可以采用方便水和油流动的材质制成。在使用时,管体1的下端连接在磨床蒸汽出口上,蒸汽导管匹配套接在管体1的上端,为了保证排水排油效果,蒸汽导管最好套设在管体1外。

导流管2嵌套在管体1内,导流管2的周壁和管体1的周壁之间保持具有一定的间隙100,导流管2的下端边缘一周均一体连接在管体1的内壁面上,如此凝结在蒸汽导管壁上可以顺着蒸汽导管壁流入到管体1和导流管2之间的间隙100中。

盘体3套设在管体1外,并且盘体3的内边缘的一周均一体连接在管体1的外壁面上。管体1的周壁上开设有能够连通间隙100和盘体3的导流孔11,盘体3的底部开设有排流孔31。导流孔11设置在靠近管体1和导流管2下端边缘连接处的上方位置。盘体3底部的上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管体1和导流管2下端边缘连接处所在的水平面。如此可以方便间隙100内存储的油和水流至盘体3中,进而自盘体3底部的排流孔31中导出。

为了方便将盘体3中的水和油排出到需要的容器中,排流孔31内还可以匹配连接一排流管4,则盘体3中的水和油则可以通过该排流管4排出到设定的容器中。此外,还可以将盘体3的下方放置一容器,该容器的开口对准排流孔31放置,则自排流孔31中排出的水和油可以直接流入到容器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