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合金熔模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3062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镁合金熔模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镁合金熔模的装置。



背景技术:

镁合金具有比重低,比强度高的特点,其振动阻尼性和电磁屏蔽性也比较优异,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镁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在镁的浇注过程中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燃烧,极大的阻碍着镁合金熔模铸造的成品率,因此防止浇注时镁的氧化燃烧一直是影响镁合金熔模铸造的关键性问题。

液态镁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熔剂保护和气体保护。熔剂保护通过将低熔点卤盐覆盖在镁熔体表面,阻止镁与空气的接触,从而保护镁合金不氧化燃烧。但是,由于熔剂很难与镁熔体完全分离而导致在熔体中形成熔剂夹杂,大大降低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目前国内外高品质镁合金熔模铸造的生产都倾向于采用气体保护。气体保护法是将保护性气体置于型壳周围,利用气体与镁的反应产物使镁液表面膜结构变得致密,阻止内部熔体与氧的接触而获得保护。

目前在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保护气体主要是CO2和SF6气体。在浇注过程中,如果气体保护不足,将在镁液表面上产生燃烧点。这些燃烧点将成为燃烧的策源地,即使在铸件表面凝固时有致密膜生成,仍会继续燃烧。因此,浇注过程中气体保护是重要的。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220086651.3,名称为:一种镁合金熔模铸造气体保护装置,公示了一种镁合金熔模铸造气体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一罩体,罩体的壁面上靠近开口端设置有进气孔,壁面上靠近封闭端设置有出气孔,罩体上设置有浇口窗及浇口窗盖板。采用这种装置,设备复杂,浇注时间长,产品成功率低,成本高且不可批量铸造,在实际浇注的操作过程中,镁合金熔液凝固时间长,且消耗量大,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镁合金熔模铸造设备,针对镁合金熔模铸造容易氧化燃烧的特点,提出一套辅助设备,以便解决设备复杂及成本高、浇注时间长、产品成功率低、合金熔液凝固时间长消耗量大、不可批量铸造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合金熔模铸造浇注时的辅助装置,该装置为一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配设有上盖的容器,供气装置,型壳组件,所述容器侧壁底部设有通气孔,通过气管与容器外部的供气装置相接;型壳组件置于容器内部,型壳组件的上端部延伸出上盖的开口,且开口设于上盖的正中央;所述型壳组件的上端部的顶端设有浇口,所述容器的顶部与上盖密封配合。

进一步,所述型壳组件还包括浇道主通道、浇道分支道、模壳型腔和分流引导板,多个模壳型腔分布于浇道主通道两侧并对称分布,且通过浇道分支道与浇道主通道相接;所述浇道分支道的邻近浇道主通道的入口处设有分流引导板,分流引导板的底部连接在浇道主通道的入口底部,且分流引导板整体向浇道主通道的中央倾斜。

进一步,所述浇道分支道的出口与模壳型腔上端角相通。

进一步,所述浇道主通道的通道宽度由所述浇口逐渐向下减少,方便镁合金熔液流入模壳型腔内。

进一步,所述浇道分支道的中心轴线与浇道主通道的中心轴线夹角为60-80°。

进一步,所述的分流引导板与浇道主通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20°。

该装转置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打开上盖,将预热后的型壳放入容器中,关闭上盖。

2.打开供气装置的出气阀,由容器下部的通气孔向容器内吹保护气体,保护气体的流量与时间由型壳的透气性与具体大小决定。

3.关闭供气装置,打开容器的进气口。

4.由型壳浇口浇入镁合金熔液,并观察是否浇满。

5.镁合金熔液凝固后,打开上盖,取出带有铸件的型壳,清理出铸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多个模壳型腔分布于浇道主通道两侧并对称分布,可批量获得产品,同时缩短了浇注时间,极大的减少了镁合金熔液的消耗量,降低了工人的过去强度,产品成功率高;(2)所述型壳组件的上端部的顶端设有浇口,所述容器的顶部与上盖密封配合,生产设备简单,设备成本低;(3)浇道主通道的通道宽度由所述浇口逐渐向下减少,所述浇道分支道的邻近浇道主通道的入口处设有分流引导板,且分流引导板整体向浇道主通道的中央倾斜,浇道分支道与浇道主通道形成夹角,方便镁合金熔液均匀快速流入模壳型腔,减少浇注时间,使各个浇道分支道和浇道主通道所受压强均衡,同时避免因合金熔液在浇注过程中就出现凝固的现象 。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镁合金熔模铸造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改进的镁合金熔模铸造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改进的镁合金熔模铸造装置型壳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容器1,通气孔2,供气装置3,上盖4,上盖开口5,型壳组件6,浇口7,浇道主通道8,浇道分支道9,模壳型腔10,分流引导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镁合金熔模铸造装置,该装置为一容器1,容器1下端开有通气孔2,通气孔2 与进气装置3相连,容器1的上端设有上盖4,上盖4与容器1边缘采用密封,上盖4上有上盖开口5,装配好的型壳组件6放入容器1中,型壳组件浇口7从上盖4上的上盖开口5中伸出。

上述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型壳组件6预热到600℃,放置于容器1中,盖上上盖4,打开供气装置3,以50mL/s的速度向容器内供气,供气5min后,关闭供气装置3,打开容器下端的通气孔2,向浇口7浇注镁合金熔液,待合金液凝固后,打开上盖4,取出型壳组件6,按一般熔模铸造过程取出铸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装置同实施例1。使用方法如下:型壳组件6预热到570℃,吊装到容器1中,盖上上盖4,使型壳的直浇道口7从上盖4的上盖开口5中伸出,并使上盖4与容器1及浇口7接触的地方密封良好。以60mL/s的速度向容器1内供气,供气4分钟后,打开通气孔2,浇注镁合金液,凝固后打开上盖4,取出型壳组件6,清理后获得合格的镁合金铸件。

实施例三:

如图2、图3所示,改进的镁合金熔模铸造装置示意图,分流引导板11的底部连接在浇道主通道8的入口底部,且分流引导板11整体向浇道主通道8的中央倾斜,浇道分支道9的出口与模壳型腔10上端角相通,使镁合金熔液能够快速填充满模壳型腔10;所述浇道主通道8的通道宽度由所述浇口7逐渐向下减少,方便镁合金熔液均匀快速流入模壳型腔10内,使各个浇道分支道9和浇道主通道8所受压强均衡,同时避免因合金熔液在浇注过程中就出现凝固的现象,操作流程参考实施例一或二。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