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快速切换定位固定板。
背景技术:
压力铸造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高速充型进入模具的型腔内,在热传递和物理压力的作用下,实现液态金属向固态金属转变,使固态金属内部组织结构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压铸模具是压力铸造产品生产的载体,压铸模具表面温度不均衡会导致铸件尺寸不稳定、顶出铸件变形、产生热压力、粘模、表面凹陷、内部缩孔及起泡等压铸缺陷。
目前,常用控制压力模具温度的方式是设计使用冷却运水和手动(或自动)喷涂冷却,其中压铸自动喷雾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较多,压铸模具自动喷涂装置一般有喷雾机喷涂和机器人喷涂两种方式。机器人喷涂动作灵活,能够完全模拟人工喷涂,特别是对于模具深腔部位也毫无问题,同喷雾机相比,这种喷涂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涂料和较少的喷嘴投入费用,但是,需要与模具结构做相应的配合,机器人早期投入费用较高,一般相当于喷雾机投入的5倍以上。传统喷雾机一般采用两轴伺服系统,机械结构坚固耐用,喷头普遍采用柔性组合的喷头,可以根据模具形状进行任意组合,但喷头实际数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产品形状大或小都是使用相同数量的喷雾头(铜管),不能够减少!容易造成涂料浪费,模温均匀性差。喷雾头的间距较小,长期使用过程中,油性脱模剂会附着在喷雾机表面形成油垢,喷头组合成型后,更换一个喷雾头(铜管),需要停机拆除整个喷雾机铜排,然后再拆装10个以上的铜管,才可以完成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快速切换定位固定板,通过分解和延伸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的安装方式,达到精确控制,解决冷室压铸传统喷雾机柔性组合喷头实际数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涂料浪费,控制模温均匀性差,组合成型后维护更换困难的问题,实现冷室压铸喷雾机低成本状态下功能升级,针对性的控制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铜合金等压力铸造模具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的压铸生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快速切换定位固定板,包括矩形的固定座板和平行对称的固定于固定座板宽向两侧的两个喷雾定位板;固定座板设于两个喷雾定位板的顶部;两喷雾定位板的下部均设有多个喷雾接孔。
进一步,所述喷雾接孔设有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喷雾接孔呈矩阵排列。
进一步,两个喷雾定位板上的喷雾接孔对称设置,两个喷雾定位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包括支撑于两个喷雾定位板之间的支撑套和连接于两个喷雾定位板与支撑套之间的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快速切换定位固定板,通过分解和延伸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的安装方式,达到精确控制,解决冷室压铸传统喷雾机柔性组合喷头实际数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涂料浪费,控制模温均匀性差,组合成型后维护更换困难的问题,实现冷室压铸喷雾机低成本状态下功能升级,针对性的控制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铜合金等压力铸造模具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的压铸生产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快速切换定位固定板,包括矩形的固定座板1和平行对称的固定于固定座板1宽向两侧的两个喷雾定位板2;固定座板1设于两个喷雾定位板2的顶部;两喷雾定位板2的下部均设有多个喷雾接孔3;喷雾接孔3的孔心线垂直于相应喷雾定位板2的板面,固定座板1上设有固定安装孔,固定座板1的内部设有沿其宽向贯穿的通孔,喷雾定位板2上边部对应该通孔这有连接孔,固定座板1和喷雾定位板2之间通过穿过上述连接孔和通孔的长螺栓及螺母固定连接,固定座板1的长向两端均向外伸出用于固定座板1的安装定位,安装时供水管路布置于两个喷雾定位板2之间并与各个喷雾接孔3相通,然后将柔性喷头固定于喷雾接孔3处,柔性喷头的数量及安装位置根据需要设定,未安装柔性喷头的喷雾接孔3可使用堵头密封,通过分解和延伸冷室压铸喷雾机喷雾头的安装方式,达到精确控制,解决冷室压铸传统喷雾机柔性组合喷头实际数量和模具型腔不匹配,涂料浪费,控制模温均匀性差,组合成型后维护更换困难的问题,实现冷室压铸喷雾机低成本状态下功能升级,针对性的控制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铜合金等压力铸造模具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的压铸生产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雾接孔3设有内螺纹,便于安装柔性喷头。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雾接孔3呈矩阵排列,数量多,排布紧密,可根据需要设定柔性喷头的位置,便于使用。
本实施例中,两个喷雾定位板2上的喷雾接孔3对称设置,两个喷雾定位板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包括支撑于两个喷雾定位板2之间的支撑套4和连接于两个喷雾定位板2与支撑套4之间的紧固件,支撑套4的长度与固定座板1的宽度一致,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过两个喷雾定位板2上的喷雾接孔3以及支撑套4的内孔并通过螺母紧固,将两个喷雾定位板2与支撑套4固定在一起,提高两个喷雾定位板2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