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圈沟道磨床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898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圈沟道磨床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圈沟道磨床进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进给系统中,进给丝杆与进给丝母左端由螺纹连接传动,右端为悬臂式,由几组钢球作为支承。工作时,进退齿条活塞在推动齿轮转动的同时也对进给丝杆施加了与齿条活塞运动方向相同的推力,此力作用在受力方向上的几个支承钢球上。由于精进给转位较小,总是固定的局部受力,因此局部磨损较严重。磨损后进给丝杆、丝母及支承钢球之间产生间隙,工作时定位杆出现摆动,定位误差大,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进给丝杆、丝母磨损后无法修复只能更换新件,而且丝杆、丝母工艺复杂,要求精度高,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外圈沟道磨床进给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圈沟道磨床进给系统,包括主轴、套设于主轴外侧的进给丝杆和套设于进给丝杆一端外侧的进给丝母,进给丝杆和进给丝母之间安装有支承铜套,支承铜套外径与进给丝母过盈配合,进给丝杆与支承铜套间隙配合,支承铜套的内孔中有油沟,支承铜套表面开设有与油沟连通的润滑油孔,与润滑油孔相配合的进给丝杆上开设有进油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设备传动机构的定位精度、导向精度和进给速度,节省了维修费用,降低了维修率,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设备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承铜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给丝杆,2.进给丝母,3.支承铜套,4.油沟,5.润滑油孔,6.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外圈沟道磨床进给系统,包括主轴、套设于主轴外侧的进给丝杆1和套设于进给丝杆1一端外侧的进给丝母2,进给丝杆1和进给丝母2之间安装有支承铜套3,支承铜套3外径与进给丝母2过盈配合,进给丝杆1与支承铜套3间隙配合,支承铜套3的内孔中有油沟4,支承铜套3表面开设有与油沟4连通的润滑油孔5,与润滑油孔5相配合的进给丝杆1上开设有进油孔6。

工作时,进给丝母与支承铜套同定不动。进给丝杆与铜套产生相对滑动,实现精进给运动。其优点是采用支承铜套后,进给丝母与铜套是同定不动的,避免了相互磨损;在进给丝杆与支承铜套的相对滑动中,为了减少摩擦力和磨损,采用润滑油进行润滑,由于进给丝杆为钢质的,支承铜套为铜质的,所以支承铜套磨损相对比较大,而进给丝杆磨损比较小,支承铜套磨损后可以及时更换,节省了进给丝杆、进给丝母的更换费用,而且支承铜套加工简单、成本低,维修快,提高了生产率,保证了设备的加工精度。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圈沟道磨床进给系统,包括主轴、套设于主轴外侧的进给丝杆和套设于进给丝杆一端外侧的进给丝母,进给丝杆和进给丝母之间安装有支承铜套,支承铜套外径与进给丝母过盈配合,进给丝杆与支承铜套间隙配合,支承铜套的内孔中有油沟,支承铜套表面开设有与油沟连通的润滑油孔,与润滑油孔相配合的进给丝杆上开设有进油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设备传动机构的定位精度、导向精度和进给速度,节省了维修费用,降低了维修率,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设备加工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方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方乐
技术研发日:2017.09.20
技术公布日:2017.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