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铬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7961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钝化剂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无铬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件在加工、处理及运输过程中,表面难免会被氧化或者腐蚀,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金属件的使用性能也会大大降低,虽然金属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会形成较为疏松的氧化薄膜,不能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同时金属件表面也会吸附一些油污杂质等。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对金属件表面的钝化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技术常用的是六价铬型钝化剂。但六价铬型钝化剂钝化效果随六价铬的含量变化较大,同时钝化效果也不太稳定,耐腐蚀性较差,无法有效地保护金属表面。同时,由于六价铬化合物易为人体吸收,其可通过消化系统、呼吸道、皮肤及粘膜侵入人体,因此对环境和人体危害较大。无铬钝化剂成为钝化剂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钝化剂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公开一种无铬钝化剂,表面光滑,有亮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不易爆,钝化效果好,可有效地保护金属表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铬钝化剂,包括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丙烯酸树脂10-50份,有机硅树脂10-50份,氟化盐1-10份,硅酸盐1-4份,氟锆酸铵1-4份,甲基硅酸钠1-4份,环烷酸镁0.1-0.5份,偶联剂0.1-5份,水300-500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丙烯酸树脂40份,有机硅树脂30份,氟化盐8份,硅酸盐2份,氟锆酸铵3份,甲基硅酸钠3份,环烷酸镁0.3份,偶联剂3份,水400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偶联剂为酰基硫脲类硅烷偶联剂。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公开一种无铬钝化剂的制备方法,用以制备表面光滑,有亮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不易爆,钝化效果好,可有效地保护金属表面的无铬钝化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铬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原料;步骤2:将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氟化盐、硅酸盐、氟锆酸铵依次加入水中,搅拌并加热,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加热至60-80℃;步骤3: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依次加入甲基硅酸钠、环烷酸镁,搅拌5-10分钟后,再加入偶联剂,搅拌3-6分钟并升温至90-110℃,保温5-10分钟;步骤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真空浓缩2-4分钟,得无铬钝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无铬钝化剂钝化后金属产品,表面光滑,有亮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无毒无害,不产生环境污染,不易燃,不易爆,钝化效果好,可有效地保护金属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铬钝化剂,包括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丙烯酸树脂10份,有机硅树脂10份,氟化盐1份,硅酸盐1份,氟锆酸铵1份,甲基硅酸钠1份,环烷酸镁0.1份,偶联剂0.1份,水300份。所述偶联剂为酰基硫脲类硅烷偶联剂。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铬钝化剂,包括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丙烯酸树脂40份,有机硅树脂30份,氟化盐8份,硅酸盐2份,氟锆酸铵3份,甲基硅酸钠3份,环烷酸镁0.3份,偶联剂3份,水400份。所述偶联剂为酰基硫脲类硅烷偶联剂。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铬钝化剂,包括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丙烯酸树脂50份,有机硅树脂50份,氟化盐10份,硅酸盐4份,氟锆酸铵4份,甲基硅酸钠4份,环烷酸镁0.5份,偶联剂5份,水500份。所述偶联剂为酰基硫脲类硅烷偶联剂。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铬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上述实施例中所列的原料。步骤2:将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氟化盐、硅酸盐、氟锆酸铵依次加入水中,搅拌并加热,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加热至60-80℃;具体地,搅拌时间为25分钟,加热至70℃。步骤3: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依次加入甲基硅酸钠、环烷酸镁,搅拌5-10分钟后,具体地,搅拌8分钟;再加偶联剂,搅拌3-6分钟并升温至90-110℃,保温5-10分钟,具体地,搅拌5分钟并升温至100℃,保温8分钟。步骤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真空浓缩2-4分钟,得无铬钝化剂;具体地,真空浓缩3分钟。各实施例所制得无铬钝化剂的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耐蚀天数附着力外观实施例一15一级光滑,有光泽实施例二20一级光滑,有光泽实施例三18一级光滑,有光泽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