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82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余渣处理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015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2156.22×104t/a,人均消费约16kg,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按照每生产1t不锈钢产生20%的渣量(包括电炉、AOD炉渣等)估算,2015年我国不锈钢钢渣为431.24×104t/a。

据统计炉渣中金属含量约10%。不锈钢钢渣中含有镍、铬等宝贵稀有重金属,如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回收不锈钢钢渣中的金属,实现不锈钢钢渣资源再生利用是钢铁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主要不锈钢生产厂家主要根据不锈钢铸余渣的物理特性,一般选择热泼的简易处理方式,铸余渣热泼处理后通常采用磁盘吸附大块残钢,其余尾渣转运进入钢渣堆场堆存。这种常规的处理方式具有金属回收率低,生产环境差等缺点,严重困扰着不少不锈钢生产厂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处理铸余渣的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包括:除尘罩,用于盖在盛放铸余渣的渣罐的敞口,所述除尘罩上设置有喷水系统;转动架,一端连接除尘罩,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除尘罩和转动架;液压杆,一端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架上,通过液压杆的伸缩使得所述转动架转动,从而控制除尘罩的升降。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喷水系统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除尘罩上的喷嘴,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嘴连接。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管包括金属管和软管。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还包括除尘系统,所述除尘系统包括:罩体除尘管,一端连接到所述除尘罩,另一端连接到除尘管线;除尘管线,连接所述罩体除尘管和喷淋塔;喷淋塔,用于净化铸余渣打水冷却程产生的含尘水汽,出口端设置有除尘风机和烟囱。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还包括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渣罐内的水位。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还包括给水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通过液位传感器感测的渣罐内的水位控制给水阀的通断。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还包括流量传感器,设置在连接管内,用于检测连接管内水的流量。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液压杆、液位传感器、给水阀和流量传感器有线或者无线连接,控制液压杆的伸缩,接收液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监测的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控制给水阀的开度。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设定时间内通过给水阀和流量传感器控制连接管内的流量为0.2m3/h~0.5m3/h,在第二设定时间内所述连接管的流量为0.5m3/h~1.0m3/h。

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除尘罩倾翻最大角度为87°。

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通过液压杆使得除尘罩罩在渣罐上,进行动态周期性的打水冷却,铸余渣打水后易裂解、粉化,可以提高金属回收率,采用湿法处理方式,避免了干灰的产生,提高生产环境,另外,利用液压杆可实现除尘罩的升降,能满足渣罐的在线打水冷却及吊运需要,摒弃了常规铸余渣处理方式的频繁操作模式,自动化程度较高,环保效果也较好。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且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且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视图,图3是图1中B-B向的视图,如图1-3所示,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包括:

除尘罩110,用于盖在盛放铸余渣的渣罐1的敞口,所述除尘罩110上设置有喷水系统120,优选地,所述喷水系统包括:连接管121和设置在所述除尘罩110上的喷嘴122,所述连接管121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嘴122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管121包括金属管121-1(例如钢管)和软管121-2(例如金属软管),通过金属管121-1保证喷水的水压,在曲折处采用软管121-2;

转动架130,一端连接除尘罩110,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框架140,例如,所述转动架130可以通过轴承131铰接在支撑框架110上;

支撑框架140,用于支撑所述除尘罩110和转动架130;

液压杆150,一端固定在支撑框架140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架130上,通过液压杆的伸缩使得所述转动架130绕转动架130与支撑框架140的铰接处(轴承131)转动,从而控制除尘罩的升降;

除尘系统160,包括:罩体除尘管161,一端连接到所述除尘罩110,另一端连接到除尘管线162;除尘管线162,连接所述罩体除尘管161和喷淋塔163;喷淋塔163,用于净化铸余渣打水冷却程产生的含尘水汽,出口端设置有除尘风机164和烟囱165。

优选地,所述转动架130至少由一根转动杆132构成,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架由两根横向转动杆和两个纵向转动杆构成,可以采用两根液压杆150分别铰接到两根横向转动杆。

上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包括:通过液压杆150使得除尘罩110升起,接受渣罐1,除尘罩110下降,除尘罩110上喷水系统120对渣罐1进行打水,打水冷却结束后,再次打开除尘罩110,行车或抱罐车渣罐转运至渣场倾翻地上进行滤水、晾干,晾干后再将铸余渣转运到二次处理工艺区域。

上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通过除尘罩罩在渣罐1进行动态周期性的打水冷却,铸余渣打水后易裂解、粉化,可以提高金属回收率,采用湿法处理方式,避免了干灰的产生,提高生产环境,另外,利用液压杆可实现除尘罩的升降,方便一次处理前后渣罐的吊运,能满足渣罐的在线打水冷却及吊运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未示出),用于监测渣罐1内的水位;

给水阀(未示出),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21上;

流量传感器(未示出),设置在连接管121内,用于检测连接管121内水的流量;

除尘阀166,连接在所述罩体除尘管161上,用于控制从渣罐1流向喷淋塔163的含尘水汽;

控制单元(未示出),与所述液压杆150、液位传感器、给水阀、除尘阀166和流量传感器有线或者无线(红外、Wifi、局域网等)连接,控制液压杆150的伸缩,控制除尘阀166的通断,接收液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监测的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控制给水阀的开度。

上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PLC、DSP、工控机和计算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包括:

液压杆150带动转动架130绕与支撑框架140铰接处旋转,从而使得除尘罩110升起,渣罐1在除尘罩110正下方的板坯2上就位,除尘罩110在液压杆150和转动架130的带动下降下,盖在所述渣罐1的上方,调节给水阀,工业用水通连接管121进入除尘罩110上的喷嘴122实现渣罐1内铸余渣的动态打水冷却,具体地,在第一设定时间(前期)内,通过给水阀和流量传感器控制连接管121内的水流量,采用小水量(0.2m3/h~0.5m3/h)进行打水,在第二设定时间内(中后期),采用动态打水,例如,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渣罐内的水位,当水位小于设定值时,连接管121的水流量在0.5m3/h~1.0m3/h范围内动态打水,当水位大于设定值时,减少或停止打水,例如,水溢出,减少或停止打水;水未溢出,则继续打水;

打水设定时间(16~24h)后,给水阀关闭,除尘罩110升起,行车或抱罐车将处理后的渣罐1)转运至渣场进行倾翻,湿渣滤水、晾干一段时间(16~24h)后,铸余渣转运进入二次处理工艺区域;

打开除尘阀166(电动除尘蝶阀),渣罐1内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产生的含尘水汽在除尘风机164的负压下经罩体除尘管161、除尘管线162至喷淋塔163处理后达标(烟尘排放浓度≤100mg/m3)从烟囱165排出。

优选地,除尘罩110的倾翻最大角度为87°,倾翻速度为0.25r/min;液压杆工作压力为15MPa。

上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在铸余渣的一次打水冷却采取渣罐本体动态打水工艺,调节除尘罩上方的喷嘴给水量对渣罐内的铸余渣实现动态打水,铸余渣打水冷却过程产生的含尘水汽由除尘罩吸收,经湿法除尘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所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对不锈钢铸余渣先进行渣罐打水冷却的工艺,实现了不锈钢铸余渣的高效、环保的一次处理,为铸余渣的二次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上述液压式铸余渣打水冷却装置100摒弃了常规铸余渣处理方式的频繁操作模式,自动化程度较高,环保效果也较好。

尽管前面公开的内容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也可以设想具有多个元素,除非明确限制为单个元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