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5394阅读:10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为液压回路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压铸机一般由压射系统、开关模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等部件组成,在压铸机开关模系统中主要通过开关模油缸控制,开关模油缸的左右两侧分别为控制开关模油缸打开的开模腔以及关闭的关模腔。

开关模系统的作用是实现压铸机按工艺过程所要求的各种动作提供动力,因此,开关模油缸采用液压传动,同时满足压铸机各部分所需压力、速度等的要求。目前在液压系统中,普遍采用一个电液换向阀来控制开关模油缸的液压回路。

例如:中国专利[实用新型]压铸机油压控制装置-CN93225335.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铸机油压控制装置,包括由泵浦、控制其泄、升油的电磁阀,及电磁调压阀组成的开、闭模动力源装置,以及由蓄压器、压力开关、逻辑阀、单向逆止阀、射出缸,增压装置等组成的射出装置,该射出装置还设有一可控制射出缸有关管路内压力的压力检测器,以自动控制射出缸低速、高速、增压的动作,并能自动监控、自动减轻电源消耗及元件负载磨损,进而提高机具的自动自控效能,以及产制效益。

该专利采用一个电液换向阀来控制开关模油缸的液压回路,无法实现多功能控制方式,生产效率低。

为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提高压铸机的生产效率,节省开关模时间,实现多功能控制方式。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包括开关模油缸以及沿着开关模油缸两侧进行设置的开模腔与关模腔,开关模油缸外部设有控制开模腔与关模腔的开关模换向阀,开关模换向阀上设有用于慢速关模、差动关模、快速开模以及背压开模的阀,开关模油缸与阀之间连接有管路,阀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管路中流量的阻尼器。

开关模换向阀的P口端与系统进油端相连,开关模换向阀的B口端与关模腔相连接,开关模换向阀的A口端与开模腔相连接。

开关模换向阀的T口端上连接有快速回油逻辑阀,开模背压换向阀的T 口端与快速回油逻辑阀的B口端连接。

开模背压换向阀的P口端上连接有关模差动换向阀,开模背压换向阀的P 口端与关模差动换向阀的P口端连接。

开关模换向阀的T口端与开关模油缸的关模腔之间设有一个差动单向逻辑阀,差动单向逻辑阀的B口与C口通过管路连接。

快速回油逻辑阀的C口端连接开模背压换向阀的P口端设有一个阻尼器,该阻尼器的直径为1.2mm。

开模背压换向阀的T口端与快速回油逻辑阀的B口端间设有一阻尼器,该阻尼器的直径为1.0mm。

关模差动换向阀的A口端与快速回油逻辑阀的B口端相连接,关模差动换向阀的A口端还连接有系统回油端。

关模差动换向阀的A口端与系统回油端间设有一个阻尼器,该阻尼器的直径1.2mm。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设计合理,连接紧密、多种控制方式,提高效率。

2、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压铸机的开关模液压回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快速关模液压回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背压开模液压回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包括开关模油缸以及沿着开关模油缸左右两侧进行设置的开模腔与关模腔,开关模油缸外部设有控制开模腔与关模腔的开关模换向阀,开关模换向阀上设有用于慢速关模、差动关模、快速开模以及背压开模的阀,开关模油缸与阀之间连接有管路,阀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管路中流量的阻尼器;具有设计合理,连接紧密、多种控制方式,提高效率;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的效果。

其中,配合开关模换向阀对开关模油缸进行慢速关模、差动关模、快速开模以及背压开模的阀包括逻辑阀与换向阀,其中包括两个逻辑阀与两个换向阀;即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差动单向逻辑阀V205、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

其中,阻尼器为管道上的阻尼管,通过阻尼管的直径对管路中的液压油流速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开关模油缸多种功能状态下的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参见图1~图3中所示,一种压铸机开关模液压回路系统包括与系统进油端相连的开关模换向阀V204P口端,开关模换向阀的V204B口端通过管路连接开关模油缸的关模腔,开关模油缸的开模腔通过管路连接开关模换向阀的V204A 口端,开关模换向阀的V204T口端通过管路连接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A口端。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C口端连接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的A口端,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的T口端连接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B口端,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的P口端连接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P口端,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 的A口端连接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B口端并且连接系统回油端。在开关模换向阀V204的T口端与开关模油缸的关模腔之间增加一个差动单向逻辑阀 V205,并且差动单向逻辑阀V205的B口与C口通过管路连接。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C口端连接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的P口端增加一个阻尼,阻尼直径 1.2。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的T口端与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B口端,增加一个阻尼,阻尼直径1.0。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A口端与系统回油端增加一个阻尼,阻尼直径1.2。

本申请实施例中,

慢速关模时,开关模换向阀V204动作,电磁铁D204得电,开关模换向阀 V204左位工作,系统压力油经开关模换向阀V204P口到B口再到开关模油缸关模腔,开关模油缸向前移动,开关模油缸开模腔的油经过开关模换向阀V204A 口到T口再到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A口。液压油经过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 阀芯的孔到C口,再经1.2的阻尼到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A口,A口与P口连通,再经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P口到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P口,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P口与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A口连通。液压油经过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A口经过1.2的阻尼连接系统回油,从而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 阀芯打开,所以,开关模油缸开模腔的压力油将经过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A口到B口直至与系统回油连通。进而实现满足的关闭模具。

本申请实施例中,

差动关模时,开关模换向阀V204动作,电磁铁D204得电,开关模换向阀 V204左位工作,系统压力油经开关模换向阀V204P口到B口再到开关模油缸关模腔,开关模油缸向前移动,开关模油缸开模腔的油经过开关模换向阀V204A 口到T口再到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A口。液压油经过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 阀芯的孔到C口,再经1.2的阻尼到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A口,A口与P口连通,再经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P口到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P口,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P口与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B口连通。由于关模差动换向阀 V207的B口没有外部链接管路,所以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C口到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B口之间将产生一定压力,此压力将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阀芯顶住,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保持关闭状态,所以,开关模油缸开模腔的压力油将经过差动单向逻辑阀V205的A口到B口,再返回到开关模油缸的关模腔。进而实现差动的关闭模具。

本申请实施例中,

快速开模时,开关模换向阀V204动作,电磁铁D205得电,开关模换向阀 V204右位工作,系统压力油经开关模换向阀V204P口到A口再到开关模油缸开模腔,开关模油缸向后移动,开关模油缸关模腔的油经过开关模换向阀V204B 口到T口再到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A口。液压油经过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 阀芯的孔到C口,再经1.2的阻尼到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A口,A口与P口连通,再经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P口到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P口,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P口与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A口连通。液压油经过关模差动换向阀V207的A口经过1.2的阻尼连接系统回油,从而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 阀芯打开,所以,开关模油缸关模腔的压力油将经过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A口到B口直至与系统回油连通。进而实现快速的打开模具。

本申请实施例中,

背压开模时,开关模换向阀V204动作,电磁铁D205得电,开关模换向阀 V204右位工作,系统压力油经开关模换向阀V204P口到A口再到开关模油缸开模腔,开关模油缸向后移动,开关模油缸关模腔的油经过开关模换向阀V204B 口到T口再到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的A口。液压油经过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 阀芯的孔到C口,再经1.2的阻尼到开模背压换向阀V206A口,A口与T口连通,液压油经过1.0的阻尼连接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B口,连接系统回油,经过1.0阻尼的过程中会产生短暂的背压,减慢快速回油逻辑阀V203阀芯打开的速度,从而有效降低液压油流量及压力波动,使得开模更加平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