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及后入顶针式钢包上水口热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入式拉杆(101)、销钉(102)、活动头(103)和顶针(104),所述后入式拉杆(101)的一端通过所述销钉(102)与所述活动头(103)铰接,所述顶针(104)位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上的导向通道(105)内并可在所述导向通道(105)内往复滑动,所述顶针(104)向着所述活动头(103)的方向滑动可推动所述活动头(103)以所述销钉(102)为轴转动,所述导向通道(105)沿所述后入式拉杆(101)的轴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拉拔端,所述铰接端通过所述销钉(102)与所述活动头(10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端和所述拉拔端之间的所述后入式拉杆(101)由同轴的径向限位及轴向导向部(106)、轴向导向部(107)和顶针端头承接部(108)组成,所述轴向导向部(107)位于所述径向限位及轴向导向部(106)和所述顶针端头承接部(108)之间,并且所述顶针端头承接部(108)邻近所述拉拔端;所述导向通道(105)由位于所述轴向导向部(107)表面上的第一导向凹槽、位于所述径向限位及轴向导向部(106)内的导向孔以及位于所述铰接端表面上的第二导向凹槽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104)一端的为限位端头、另一端为驱动端头,所述限位端头位于所述拉拔端与所述轴向导向部(107)之间,所述限位端头与所述顶针端头承接部(108)的表面接触且凹凸配合,所述限位端头自所述拉拔端向所述轴向导向部(107)运动时,所述驱动端头推动所述活动头(103)以所述销钉(102)为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头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凹槽的入口最大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头和所述顶针端头承接部(108)的接触面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导向凹槽的槽底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轴线的距离;并且所述限位端头和所述顶针端头承接部(108)的接触面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拉拔端表面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轴线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限位及轴向导向部(106)、所述轴向导向部(107)、所述顶针端头承接部(108)和所述拉拔端均为圆柱体,所述径向限位及轴向导向部(106)的直径、所述轴向导向部(107)的直径和所述顶针端头承接部(108)的直径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105)垂直于所述销钉(102)。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104)临近所述铰接端的一端凸出所述铰接端的外表面,所述顶针(104)自所述拉拔端向所述铰接端移动,驱动所述活动头(103)自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同轴的位置以所述销钉(102)为轴转动至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轴线垂直的位置。

10.具有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的后入顶针式钢包上水口热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和拉拔驱动机构,所述拉拔驱动机构与所述后入式拉杆(101)远离所述活动头(10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拉拔驱动机构为液压拉拔机构,所述液压拉拔机构包括液压缸(8)、支架(7)、“U”型连接头(5)和连接法兰(6),所述液压缸(8)的活塞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支架(7)顶板上的孔与所述连接法兰(6)的第一端与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6)的第二端与所述“U”型连接头(5)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U”型连接头(5)的第二端上开设有朝着所述“U”型连接头(5)横向开口的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端头容纳槽(13),所述“U”型连接头(5)的第二端端面上开设有与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端头容纳槽(13)开口方向一致的U型槽口(14),所述U型槽口(14)与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端头容纳槽(13)在所述“U”型连接头(5)纵向连通,所述U型槽口(14)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端头的外径,所述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端头位于所述后入顶针式拉拔机构端头容纳槽(13)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