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返煤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642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喷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返煤粉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煤粉喷煤系统均采用高压气体(氮气或空气)进行充压、流化和输送,每个喷吹周期一般由“装粉—充压—喷吹—泄压—装粉”组成。目前,大型钢铁企业中都存在多座高炉,基本上一座高炉对应一套喷煤系统,因此多座高炉也存在多套对应的喷煤系统,往往每套喷煤系统也存在单独的煤粉仓供应其所需煤粉,当此喷煤系统的制粉系统出现故障、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无法满足所负责高炉的连续喷吹或增加对煤粉的需求量时,将影响该高炉的生产顺行和生产成本,不利于降本增效;或出现某座高炉休风、某座高炉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可能使得运行的某套喷煤系统煤粉不够用而另外停用的某套喷煤系统煤粉富余的状况,造成煤粉无法实现最大化合理利用。此外,喷吹罐内气体含有一定的煤粉不能直接外排,即当高炉根据操作需要紧急停止喷吹煤粉时,煤粉在喷吹罐内停留时间过长,由于温度降低,煤粉容易结露,需要将煤粉返回至煤粉仓。

针对上述不足,需要设计一种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快捷的完成煤粉的快速转运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返煤粉系统,以实现各喷煤系统之间能够输送煤粉,解决各喷煤系统的煤粉不能相互调用的问题,同时可有效避免某座高炉因长期停止喷煤造成的煤粉仓和喷吹罐底部的煤粉板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返煤粉系统,包括:返粉管线,用于将各喷煤系统相互连通,由主管、上支管、下支管组成,所述喷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煤粉仓和喷吹罐,各煤粉系统上的煤粉仓入料口、喷吹罐出料口均分别对应连接有一个所述的上支管、下支管,每个所述上支管、下支管的另一端均与一个所述主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其上均设置有一个切断阀,由各切断阀之间的相互开闭配合来控制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和煤粉欠缺的喷煤系统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由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向煤粉欠缺的喷煤系统进行喷吹,所述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中的喷吹罐的罐压设定在0.5±0.05MPa。

进一步,所述返粉管线采用无缝钢管。

进一步,所述主管上设置有用于获取富余煤粉喷吹量的流量计。

进一步,所述流量计为冲板流量计、孔板流量计或靶式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各喷煤系统煤粉仓相连同的返粉管线,保证了任意喷吹罐中的煤粉灵活输送至所指定的煤粉仓区域,最终实现了各喷煤系统间的煤粉相互调用。其工艺设计构思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极大的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管,2-上直管,3-下直管,4-煤粉仓,5-喷吹罐,6-切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返煤粉系统,包括用于将各喷煤系统相互连通的返粉管线,由主管1、上支管2、下支管3组成,所述喷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煤粉仓4和喷吹罐5,各煤粉系统上的煤粉仓4入料口、喷吹罐5出料口均分别对应连接有一个所述的上支管2、下支管3,每个所述上支管2、下支管3的另一端均与一个所述主管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上支管2、下支管3上均设置有一个切断阀6,由各切断阀6之间的相互开闭配合来控制所述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和煤粉欠缺的喷煤系统之间的连通;所述返粉管线采用无缝钢管;所述主管上设置有用于获取富余煤粉喷吹量的流量计,这样,可根据获取的富余煤粉喷吹量对所述富余煤粉的喷吹进行控制。

具体的,本返粉系统主要是结合高炉喷吹工艺进行设计,高炉喷吹煤粉是喷吹罐向高炉喷吹煤粉,返粉过程是喷吹罐向需要煤粉的喷煤系统所对应的煤粉仓喷吹煤粉,唯一不同的是喷吹罐压不一样,高炉喷吹煤粉时喷吹罐压较大,一般喷吹罐充罐压力设定在0.8~0.9MPa,返粉时喷吹罐所需罐压较小。本返粉系统利用返粉管线实现各喷煤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输送煤粉,首先判断出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和煤粉欠缺的喷煤系统;然后引出所述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中的富余煤粉;接着利用所述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对所述的富余煤粉进行喷吹;最后对喷吹出的所述富余煤粉通过所述返粉管线进入所述欠缺煤粉的喷煤系统中。在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进行喷吹富余煤粉之前,还需要对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中的喷吹罐进行泄压-装粉-充压,所述喷吹罐的罐压设定在0.5±0.05MPa。因返粉距离较近,为节约氮气用量同时避免在返粉时造成煤粉仓仓顶压力过大对煤粉仓仓顶布袋的损害,返粉过程中,喷吹罐罐压设定在0.5MPa左右。

本实施例中的流量计采用冲板流量计,该冲板流量计能准确显示富余煤粉喷吹的喷吹量。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孔板流量计或靶式流量计。

下面简述下本返煤粉系统的工作原理:

返粉过程主要包括喷吹罐泄压、喷吹罐装粉、喷吹罐充压以及返粉管线上各阀门操作等过程。假定1#喷煤系统为煤粉欠缺的喷煤系统,2#喷煤系统为煤粉富余的喷煤系统;使用时,当把2#喷煤系统中的喷吹罐压力泄完后,其煤粉仓中的富余煤粉通过加煤阀(未画出)进入喷吹罐中,在该喷吹罐加粉完毕后,关闭该喷吹罐,然后将该喷吹罐压力充至0.5MPa,然后开始进行返粉,对1#喷煤系统中的煤粉仓进行输送;返粉过程中的操作与各高炉喷煤系统向高炉喷吹煤粉操作基本相同,包括喷吹罐流化、补压等。总体来说:整个过程类似于高炉喷煤系统进行由2#喷煤系统低罐压向1#喷煤系统中的煤粉仓喷吹煤粉,只是在返粉操作中采取的是人工操作,而喷煤系统向高炉喷煤过程中全部是系统自动控制。

因在返粉过程中全部采取的是人工手动操作,因此,返粉过程存在倒罐过程,两罐煤粉轮换返粉时中间存在一定时间间隔。T倒=T泄+T粉+T充+T阀,其中T倒、T泄、T粉、T充、T阀分别为返粉倒罐时间、喷吹罐泄压时间、喷吹罐装粉时间、喷吹罐充压时间、切断阀手动操作时间。在实际返粉过程中,T泄≈1min,T粉≈2min,T充≈2min,T阀≈1min,整个倒罐时间可以控制在约6分钟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