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渣缓冷过程的强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8436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渣缓冷过程的强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渣资源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渣浮选回收工艺中含铜相长大强化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铜是国家战略资源,我国是第一大铜消费国,但我国铜资源禀赋差,我国铜原料对外依存度达73%,2015年铜精矿进口量达1329万吨。目前,我国年产铜渣2000余万吨,渣中含有铜、金、银等有价金属近百亿元,提高铜渣资源利用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铜渣中铜的回收方法主要有选矿(浮选)法、火法贫化法和湿法冶金法。其中,浮选法是目前从铜渣中回收铜金属最有效的方法,具有能耗低、回收率高的特点。影响铜渣浮选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包括冶炼方式、冷却方式、浮选工艺。其中,铜渣冷却方式对炉渣浮选回收的相关指标有重要的影响,铜渣冷却速度的快慢决定了铜矿物的结晶粒度大小。铜颗粒的大小与其嵌布特性是影响铜渣可选性能的关键。因此,采取缓冷措施使铜渣聚集长大形成相对集中的独立相,有利于有价金属的回收。

目前,铜渣缓冷工艺在铜冶炼企业广泛使用,一般将高温熔融态铜渣倒入铜渣包后运输至渣缓冷场空冷5~30h,随后进行水冷。由于铜渣中的含铜相结晶温度大致在1050~1280℃之间。因此,在此区间的冷却速度要严格控制,促进含铜相的长大。但铜渣温度降低至1000℃以下时,铜晶体长大过程基本终止。此时,宜采用水冷,加速铜渣冷却,缩短渣缓冷周期。为了促进含铜相的长大,铜冶炼企业所采用的渣包都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但为了方便铜渣的倾倒、运输和后续的水冷过程,铜渣包的设计均为敞口式。在铜渣缓冷过程中,大多数的热量均从渣包的敞口处散发,使渣包的保温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敞口处的铜晶体长大不完全,难以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渣缓冷过程的强化装置,减少铜渣缓冷过程渣包敞口处的热量流失,使渣中含铜晶体充分富集和长大,强化铜渣的可选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渣缓冷过程的强化装置,具有用于装载所述铜渣的渣包以及定位渣包的渣包定位区,包括支架、电葫芦与渣包保温盖,所述电葫芦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渣包保温盖设有链接点,所述电葫芦与所述链接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渣包保温盖由外层与内层构成,所述外层为铸铁层,所述内层为耐火棉结构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铸铁层的厚度为0.5~5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火棉结构层的厚度为10~25cm。

需要说明的是,还设有贯穿于所述渣包保温盖顶部与底部的冷却水管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强化了铜渣包的保温效果,有效促进铜渣(特别是位于渣包敞口区)中含铜相的结晶长大。

2、该装置可提高铜渣选回收率2~5%,且改造简单,不需要更换现有渣包,不影响铜渣水冷期的冷却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渣包保温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铜渣缓冷过程的强化装置,具有用于装载所述铜渣的渣包5以及定位渣包5的渣包定位区6,包括支架1、电葫芦3与渣包保温盖4,所述电葫芦3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渣包保温盖4设有链接点8,所述电葫芦3与所述链接点8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渣包保温盖4由外层与内层构成,所述外层为铸铁层7,所述内层为耐火棉结构层10。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铸铁层的厚度为0.5~5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火棉结构层的厚度为10~25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贯穿于所述渣包保温盖4顶部与底部的冷却水管孔9,所述冷却水管孔9可使冷却水管2穿过对铜渣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适用的工艺条件及范围:将铜渣熔体(1000~

1300℃)倒入铜渣包中,将铜渣包运输至本装置的渣包定位区,控制电葫芦使渣包保温盖将渣包盖紧,缓冷5~40h,随后升高渣包保温盖,通入冷却水进行水冷,水冷25~65h后,将渣包倒出进行破碎、渣选回收铜。

上述原料及质量百分比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将1200℃含铜2.1%的铜闪速炉渣熔体倒入铜渣包中,将铜渣包运输至渣包定位区,不覆加保温盖,缓冷12h,随后升高渣包保温盖,通入冷却水进行水冷,水冷57h后,将渣包倒出进行破碎、渣选回收铜。

实施例2

将1200℃含铜2.1%的铜闪速炉渣熔体倒入铜渣包中,将铜渣包运输至渣包定位区,控制电葫芦使渣包保温盖将渣包盖紧,缓冷12h,随后升高渣包保温盖,通入冷却水进行水冷,水冷57h后,将渣包倒出进行破碎、渣选回收铜。

实施例3

将1250℃含铜4.3%的铜转炉渣熔体倒入铜渣包中,将铜渣包运输至渣包定位区,控制电葫芦使渣包保温盖将渣包盖紧,缓冷28h,随后升高渣包保温盖,通入冷却水进行水冷,水冷60h后,将渣包倒出进行破碎、渣选回收铜。

实施例4

将1200℃含铜1.8%的铜闪速炉渣熔体倒入铜渣包中,将铜渣包运输至渣包定位区,控制电葫芦使渣包保温盖将渣包盖紧,缓冷10h,随后升高渣包保温盖,通入冷却水进行水冷,水冷57h后,将渣包倒出进行破碎、渣选回收铜。

其实施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看出,覆加保温盖后铜的回收率可由86.7%提高至89.0%。铜渣含铜越高,效果越明显。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