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床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013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磨床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工装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磨床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磨床夹具,工件跟夹紧组件设置在一个凹槽中,在夹紧过程中,会产生工件一端翘起的情况而使得夹紧失败,这样子进行加工,加工精度较低,需要重新进行夹紧才能继续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夹紧工件的时候工件一端翘起而使得夹紧失败,得需要重新进行夹紧才能进行加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磨床夹具,加紧凹槽深度深于工件凹槽,使得螺旋夹紧组件的上半部分用于夹紧工件,夹紧更准确且更稳定,不会昌盛工件一端翘起的问题,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约了调整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床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上设有工件凹槽和若干夹紧凹槽,所述工件凹槽和夹紧凹槽具有重合,所述夹紧凹槽中可拆卸地连接有螺旋夹紧组件,所述夹紧凹槽深度深于工件凹槽。

具体地,螺旋夹紧组件包括:螺栓、楔形块和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楔形块配合设置在楔形块两侧,所述螺栓穿过楔形块并与夹具主体螺纹连接。

具体地,滑块的宽度小于工件凹槽和夹紧凹槽的重合部分的最小宽度。

具体地,所述螺栓与楔形块螺纹连接。

具体地,所述楔形块底部一体设置有连接块。

具体地,所述螺栓的螺纹结构为自锁螺纹。

具体地,所述夹紧凹槽数量为6-10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磨床夹具,夹紧凹槽深度深于工件凹槽,避免了夹紧工件的时候工件一端翘起而使得夹紧失败,得需要重新进行夹紧才能进行加工的情况,这样的设计节约了调整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磨床夹具,为了快速拆装更换工件进行加工,楔形块底部设有干涉于两滑块相互靠近的连接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磨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具主体,2.工件凹槽,3.夹紧凹槽,6.螺栓,7.楔形块,8.滑块,9.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磨床夹具,包括夹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夹具本体1上设有工件凹槽2和若干夹紧凹槽3,工件凹槽2和夹紧凹槽3 具有重合,夹紧凹槽3中可拆卸地连接有螺旋夹紧组件,夹紧凹槽3深度深于工件凹槽2。

夹紧凹槽3与工件凹槽2不在同一平面上,且夹紧凹槽3低于工件凹槽2,从而夹紧凹槽3中的螺旋夹紧组件夹紧工件时,是用螺旋夹紧组件的上半部分进行夹紧的,而不是用整个螺旋夹紧组件来夹紧工件,避免了夹紧工件的时候工件一端翘起而使得夹紧失败,得需要重新进行夹紧才能进行加工,这样的设计节约了调整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螺旋夹紧组件包括:螺栓6、楔形块7和两个滑块8,滑块8与楔形块7配合设置在楔形块7两侧,螺栓6穿过楔形块7并与夹具本体1螺纹连接。

螺栓6与夹具本体1螺纹连接,旋紧螺栓6的时候,螺栓6向下推动楔形块7,楔形块7为倒梯形结构,楔形块7的底端长度窄于顶端长度,楔形块7向下移动的时候,会推动滑块8而增大两滑块8之间的距离,从而滑块8夹紧工件。

具体地,滑块8的宽度小于工件凹槽2和夹紧凹槽3的重合部分的最小宽度。滑块8需要插入工件凹槽2和夹紧凹槽3的重合部分中,滑块8的一端具有倒角设置,倒角设置可以使得滑块8的一端较小,可以插入重合部分进行夹紧。

具体地,螺栓6与楔形块7螺纹连接。为了加强夹紧强度,螺栓6通过螺纹与楔形块7固定,在旋紧过程中,楔形块7都不会产生移动,避免了楔形块7 产生偏移使得两个滑块8滑动不同步,导致滑块8夹紧工件力度不够,误差较大,需要重新夹紧,工作效率低。

具体地,楔形块7底部一体设置有连接块9。在完成夹紧后,需要旋松螺栓 6,将滑块8向内收拢,滑块8向内收拢的时候,相互之间距离缩小,由于楔形块7的倒梯形的形状,楔形块7会向上移动,当两滑块8之间距离为零的时候,与滑块8分离,掉下夹具主体1,需要再次捡起楔形块7进行下一次工作,操作比较麻烦,在楔紧块7底部设置一块连接块9,华控8向内靠拢的时候会由于连接块9的干涉而不能继续靠近,这样楔形块7依然留在滑块8上。

具体地,螺栓6的螺纹结构为自锁螺纹。在螺栓6夹紧工件进行加工的时候,会产生振动,这振动会使螺栓6松开,从而夹紧力减弱,增大了加工误差,通过自锁螺纹设计的螺栓6,可以在夹紧过程中,经受住更强烈的振动而不会发生松动,保证了加工精度。

具体地,夹紧凹槽数量为8个。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