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锭冷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8672发布日期:2018-07-10 22:4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铝锭冷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铝锭冷却井是在地面下面挖了一个井,在井中灌满水,使用时,铝锭浸入井中,使铝锭冷却;现有技术中,冷却井没有调温装置,由于井体在地表下面,不能调节各处的温度,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如专利号为CN205414344U的多段式调温铝锭冷却井,包括冷却井,所述冷却井是在地面下面挖了一个井,在井中灌满水,冷却井从上之下分为多个井段,每个井段具有各自的进水管和各自的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开口在井段内,进水管连接进水装置,出水管连接出水装置,进水装置连接水槽,水槽里面有加热或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井从上至下有多个变细的脖颈部分,在两个脖颈部分之间是一个井段,该设备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位于冷却井内,那么在往冷却井内放置铝锭时,铝锭很容易将进水管与出水管刮伤或损坏;还有就是因为冷却井从上之下分为多个井段,每个井段具有各自的进水管和各自的出水管,那么这就对进水管与出水管的需求量较大,也就是说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由于进水管与出水管都是悬空设置在冷却井内,在没有其他设备的支撑固定下,会对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稳固性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铝锭冷却的装置,具有不易刮伤或损坏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特点,同时还可以调节冷却井内温度、保证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铝锭冷却的装置,包括冷却井,该冷却井是在地面下面挖了一个灌满水的井,在冷却井两侧的地面上还竖直挖有两组柱状的圆孔,且圆孔的其中一侧与冷却井之间连通,在圆孔一侧的地面上还竖直挖有与对应圆孔连通的柱状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支撑螺杆,且支撑螺杆上螺接有延伸至对应圆孔内的支撑机构,其中两组圆孔内分别设置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底端均由对应圆孔内的支撑机构支撑固定。

优选的,所述圆孔底端、冷却井底端及卡槽底端三者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其中支撑螺杆长度大于卡槽深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螺接在支撑螺杆上的螺母及位于圆孔内的圆形托盘,其中螺母与托盘之间通过连接杆焊接固定,且连接杆位于圆孔与卡槽之间的连通处内,所述托盘为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底端均为密封设置,且两者的侧壁上均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螺孔,其中螺孔内螺接有密封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管往冷却井内导入冷却水,同时还通过出水管将冷却井内的高温液体抽出,从而达到调节控制冷却井内水液的温度,并且进水管能将冷却水导入冷却井内的不同区域,而出水管则能将冷却井内不同区域内的冷却水抽出;同时本设备中的支撑机构能对对应的进水管或出水管的底端起到支撑固定作用,防止出水管与进水管底端悬空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井,2、圆孔,3、卡槽,4、支撑螺杆,5、支撑机构,51、螺母,52、托盘,53、连接杆,6、进水管,7、出水管,8、螺孔,9、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用于铝锭冷却的装置,包括冷却井1,该冷却井1是在地面下面挖了一个灌满水的井,在冷却井1两侧的地面上还竖直挖有两组柱状的圆孔2,其中分别在两组圆孔2内安装进水管6与出水管7,通过进水管6往冷却井1内导入冷却水,同时还通过出水管7将冷却井1内的高温液体抽出,从而达到调节控制冷却井1内水液的温度,并且因为进水管6与出水管7均位于对应的圆孔2内,那么在往冷却井1内放入铝锭时,铝锭也不会刮到进水管6或出水管7,使得本设备具有不易刮伤或损坏进水管6与出水管7的特点,同时还可以调节冷却井1内温度、保证产品质量,其中为了使得进水管6能将冷却水导入冷却井1内的不同区域,及出水管7能将冷却井1内不同区域内的冷却水抽出,如图4所示,进水管6底端为密封设置,且其侧壁上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螺孔8,其中螺孔8内螺接有密封塞9,那么在将进水管6上螺孔8内对应的密封塞9拧下,并将进水管6插入圆孔2内后,冷却水会从进水管6上的螺孔8排出接着从圆孔2与冷却井1之间的连通处导入冷却井1内,由于螺孔8是沿进水管6的高度方向上下并列设置的,那么位于进水管6内的冷却水则能通过若干个螺孔8填充到冷却井1内的不同位置区域处,而裸露在冷却井1外的螺孔8则通过密封塞9密封,防止冷却水从该螺孔8排出从而溢流至地面上,其中出水管7与进水管6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相同,也就是说将出水管7中位于冷却井1内的密封塞9拧下,从而通过出水管7中打开的螺孔8将冷却井1内不同位置处的冷却水抽出。

同时为了防止进水管6与出水管7底端悬空设置在圆孔2内,从而对进水管6与出水管7的稳固性造成影响,如图1、2所示,在圆孔2一侧的地面上还竖直挖有与对应圆孔2连通的柱状卡槽3,其中圆孔2底端、冷却井1底端及卡槽3底端三者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同时卡槽3内设置有支撑螺杆4,而支撑螺杆4底端抵在卡槽3底部以加强其稳固性,并且支撑螺杆4上螺接有延伸至对应圆孔2内的支撑机构5,其中支撑机构5能对对应的进水管6或出水管7的底端起到支撑固定作用,防止出水管7与进水管6底端悬空设置,其中支撑机构5包括螺接在支撑螺杆4上的螺母51及位于圆孔2内的圆形托盘52,其中螺母51与托盘52之间通过连接杆53焊接固定,且连接杆53位于圆孔2与卡槽3之间的连通处内,所述托盘52为网状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出水管7与进水管6插入圆孔2内的长度按照生产要求设置,假如出水管7与进水管6插入圆孔2内的长度小于圆孔2的深度时,可先将支撑螺杆4从卡槽3内取出并旋转托盘52,托盘52通过连接杆53带动螺母51在支撑螺杆4上作上下旋转动作,从而使得旋转后的托盘52与支撑螺杆4底端之间的间距等于出水管7或进水管6底端与圆孔2底端之间的间距,接着将支撑螺杆4对齐卡槽3,托盘52对齐圆孔2,而连接杆53则对齐圆孔2与卡槽3的连通处,进一步将支撑螺杆4插入卡槽3内,从而带动托盘52插入圆孔2内,下一步则将出水管7或进水管6插入对应圆孔2内,当进水管6或出水管7底端抵在托盘52上即可,从而使得本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完成对进水管6或出水管7底端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支撑螺杆4长度大于卡槽3深度,使得支撑螺杆4顶端裸露在外面以便于工人抓取支撑螺杆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