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点压紧铁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3695发布日期:2018-11-13 21:3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点压紧铁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定点压紧铁型的装置,它属于铁型覆砂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铁型覆砂浇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外力将已经合箱的上下铁型压紧,防止胀箱导致跑铁水引发事故。

对于定点浇注的铁型,现有多种压箱方式可使用,如手工箱卡压紧、气动杠杆压紧等。手工上箱卡需要人力作用,由于工作环境差,导致工人任务繁重;气动杠杆压紧铁型的方式,可以节省人工,但由于杠杆加长,会占用一定的车间场地,而且杠杆压紧铁型受力点单一,受力方向自上而下,最终将压力传导在滚轮上,会降低辊道的使用寿命。

公开日为2014年07月23日,公开号为20372572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专用于铁型覆砂造型的锁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用于锁紧固定上铁型和下铁型;上铁型的前后两端边缘部位对称设有上安装槽;下铁型与所述上铁型相匹配设有下安装槽;锁紧装置包括垫块、螺纹套和专用螺栓;垫块和螺纹套分别嵌设并固定于所述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专用螺栓自所述上铁型的上顶面依次穿过垫块及上铁型,与螺纹套的内孔通过螺纹匹配连接,锁紧固定所述上铁型和下铁型。虽然该专利结构简单、强度高,成本低,可大大改善铸造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锁紧效果不好,且无法实现自动控制,提高装配水平,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提供一种不仅节省场地空间,还避免压力对辊轮传递的定点压紧铁型的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对合箱后的上下铁型进行压紧,防止浇注时胀箱,安全可靠的定点压紧铁型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定点压紧铁型的装置,包括气缸、气缸活塞杆、辊道立柱和横撑,所述气缸设置有气缸活塞杆,横撑安装在辊道立柱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动梁、下动梁、导向销、顶杆和上压勾,所述气缸与下动梁固定,气缸活塞杆与上动梁相连,导向销安装在横撑上,下动梁套设在导向销上,顶杆设置在下动梁上表面,上动梁两侧边各设置有两只上压勾;结构设计合理,上压勾压牢上铁型跑边,然后气缸活塞杆继续收缩,下动梁沿着导向销向上升,直至顶杆抵牢下铁型的下表面,在气压的作用下,上压勾和顶杆合作夹紧铁型,对铁型进行浇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撑为两根,该两根横撑均安装在辊道立柱上;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销为四只,该四只导向销均安装在横撑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动梁上开有四只导向孔,下动梁通过该四只导向孔对应套设在四只导向销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顶杆为四只,该四只顶杆均设置在下动梁的上表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动梁上开有四只顶杆孔,四只顶杆分别与四只顶杆孔匹配。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气缸活塞杆穿过下动梁并与上动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压箱时,气压产生的压力,不传导在滚轮上,延长辊道使用寿命;2、几乎不占用车间场地,该装置直接布置在生产线下方;3、节省人工,可实现自动控制,提高装配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压勾和顶杆合作夹紧铁型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辊道立柱1,横撑2,气缸3,气缸活塞杆4,上压勾5,顶杆6,上动梁7,下动梁8,导向销9,顶杆孔10,导向孔11,铁型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定点压紧铁型的装置包括辊道立柱1、横撑2、气缸3、气缸活塞杆4、上压勾5、顶杆6、上动梁7、下动梁8和导向销9,气缸3设置有气缸活塞杆4,横撑2安装在辊道立柱1上,气缸3与下动梁8固定,气缸活塞杆4与上动梁7相连,导向销9安装在横撑2上,下动梁8套设在导向销9上,顶杆6设置在下动梁8上表面,顶杆6与下动梁8固定连接,上动梁7两侧边各设置有两只上压勾5,上压勾5与上动梁7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横撑2为两根,该两根横撑2均安装在辊道立柱1上;导向销9为四只,该四只导向销9均安装在横撑2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的下动梁8上开有四只导向孔11,下动梁8通过该四只导向孔11对应套设在四只导向销9上。

本实施例的顶杆6为四只,该四只顶杆6均设置在下动梁8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的上动梁7上开有四只顶杆孔10,四只顶杆6分别与四只顶杆孔10匹配。

本实施例的气缸活塞杆4穿过下动梁8并与上动梁7连接。

本实施例定点压紧铁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气缸活塞杆4完全伸出,如图1所示,上压勾5在上动梁7的驱动下处于高位,顶杆6在装置自重的驱动下处于低位,保证铁型12进入压紧位置时,不与压紧装置发生碰撞;当铁型12处于压紧位置时,气缸活塞杆4收回,在收回过程中,先是上压勾5压牢上铁型12跑边,然后气缸活塞杆4继续收缩,下动梁8沿着导向销9向上升,直至顶杆6抵牢下铁型12的下表面,在气压的作用下,上压勾5和顶杆6合作夹紧铁型12,如图3所示,对铁型12进行浇注;当浇注完成后,气缸活塞杆4伸出,压紧结构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箱铁型12进入,开始下一轮工作循环。

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