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注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1170发布日期:2019-03-02 02:4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注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贵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注模设备。



背景技术:

在贵金属加工领域中,很多贵金属饰品均通过铸造成型。

贵金属铸造成型一般采用注模设备,注模设备包括注液口,注液口下方设置有模具,模具设置有成型口,成型口连通于注液口,熔融的贵金属液从注液口注入成型口。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注模设备在浇注完一个模具后,需要手动更换模具,十分麻烦,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装配设备,可自动更换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连续注模设备,用于贵金属铸造成型,包括:基座,设置有注液口;转轮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且所述转轮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所述转轮组件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模具,设置有第一成型口,所述第一成型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模具,设置有第二成型口,所述第二成型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当所述转轮组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当所述转轮组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组件包括装配面,所述第一连通口设置于所述装配面,所述装配面设置有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可相对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可调整;所述第一模具设置有限位块;当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并且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上方时,所述第一模具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模具相对于转轮组件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移动座、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夹持臂设置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二夹持臂设置有第二限位销;所述转轮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水平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中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销收容于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销可沿所述第一限位孔移动,所述第二限位销收容于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销可沿所述第二限位孔移动;所述移动座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所述移动座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当所述移动座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组件包括安装槽体,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体的槽壁;所述第一限位销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环绕所述第一限位销设置,所述装夹机构还包括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抵接于所述抵接块与所述第一限位销的槽底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夹持体、夹持弹簧以及支撑件,所述第一限位销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水平的移动槽,所述夹持体收容于所述移动槽,并且所述夹持体可沿所述移动槽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移动;所述夹持弹簧抵持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夹持体之间,所述夹持弹簧用于阻碍所述夹持体沿所述移动槽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端表面和侧表面,所述侧表面围绕所述端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成型口设置于所述端表面;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侧表面,并且所述限位块环绕所述侧表面设置;当所述第一模具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固定时,并且所述端表面贴合所述装配面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成型口相衔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滑动面与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滑动面朝向所述装配面,所述第一滑动面为外锥面;所述第一限位面背离所述装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面相邻,并且所述第一限位面水平设置;所述夹持体包括第二滑动面和第二限位面;第二限位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面倾斜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面背离所述装配面和所述支撑件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面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二滑动面的倾斜度一致;当所述第一模具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固定时,所述夹持体抵接于所述侧表面,所述第一限位面贴合所述第二限位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所述注液口处设置有阀体,所述阀体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注液口;在所述转轮组件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阀体关闭所述注液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续注模设备还包括重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阀体以及所述转轮组件;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模具的质量是否超过预设质量;当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模具的质量超过预设质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阀体关闭所述注液口,并且控制所述转轮组件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续注模设备还包括传送带机构和机械手;所述传送带机构设置有第一挂载位和第二挂载位,所述第一挂载位用于挂载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挂载位挂载有第三模具;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移至所述第一挂载位,或者将所述第三模具移至所述转轮组件,使得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当所述转轮组件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机械手将所述第一模具移至所述第一挂载位,或者将所述第三模具挂载于所述转轮组件,使得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续注模设备,用于贵金属铸造成型,包括:基座,设置有注液口;转轮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且所述转轮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所述转轮组件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模具,设置有第一成型口,所述第一成型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模具,设置有第二成型口,所述第二成型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连通口;当所述转轮组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当所述转轮组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自动更换模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注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续注模设备的局部剖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续注模设备的剖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续注模设备的第一夹持臂的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连续注模设备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注模设备100,用于贵金属铸造成型,包括:基座10、转轮组件20、第一模具30以及第二模具40。其中,所述基座10设置有注液口11;所述转轮组件20安装于所述基座10,并且所述转轮组件20可相对于所述基座10转动,所述转轮组件20 设置有第一连通口21和第二连通口22;所述第一模具30设置有第一成型口 31,所述第一成型口31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口21;所述第二模具40设置有第二成型口41,所述第二成型口41连通于所述第二连通口22。当所述转轮组件20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11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21;当所述转轮组件20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1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组件20包括装配面23,所述第一连通口21设置于所述装配面23,所述装配面23设置有装夹机构50;所述装夹机构50包括第一夹持臂51和第二夹持臂52,所述第一夹持臂5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52 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5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52可相对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5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52之间的距离可调整;所述第一模具30设置有限位块32;当所述第一夹持臂5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52之间的距离为预设值,并且所述限位块32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5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 52的上方时,所述第一模具30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5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 52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模具30相对于转轮组件20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装夹机构50装夹第一模具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夹机构50还包括移动座53、第一连接杆54以及第二连接杆55;所述第一夹持臂51设置有第一限位销56;所述第二夹持臂 52设置有第二限位销57;所述转轮组件20设置有第一限位孔24和第二限位孔25,所述第一限位孔24和所述第二限位孔25水平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限位孔24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限位孔25的中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销56收容于所述第一限位孔24,所述第一限位销56可沿所述第一限位孔 24移动,所述第二限位销57收容于所述第二限位孔25,所述第二限位销57 可沿所述第二限位孔25移动;所述移动座5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5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52之间,所述移动座53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20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杆5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座53,所述第一连接杆54 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51;所述第二连接杆5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座53,所述第二连接杆5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臂52;当所述移动座53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持臂5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52 之间的距离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第一夹持臂51与第二夹持臂52 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装夹第一模具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夹机构50还包括线性电机58,所述线性电机58 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53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20移动。

可以理解的,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移动座53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2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组件20包括安装槽体26,所述第一限位孔25 与所述第二限位孔26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体26的槽壁;所述第一限位销56设置有抵接块560,所述抵接块560环绕所述第一限位销56设置,所述装夹机构50还包括限位弹簧59,所述限位弹簧59抵接于所述抵接块560与所述第一限位销56的槽底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夹持臂51与第二夹持臂52 支架不容易分开,使装夹机构50装夹第一模具30不容易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51包括夹持体510、夹持弹簧512以及支撑件516,所述第一限位销56设置于所述支撑件516,所述第一连接杆54 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516;所述支撑件516设置有水平的移动槽518,所述夹持体510收容于所述移动槽518,并且所述夹持体510可沿所述移动槽518相对于所述支撑件516移动;所述夹持弹簧512抵持于所述支撑件516与所述夹持体510之间,所述夹持弹簧512用于阻碍所述夹持体510沿所述移动槽 518相对于所述支撑件516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在将第一模具30装夹于所述装夹机构50 时,可通过推挤夹持体510,使装夹弹簧512压缩,使得第一模具30可固定于装夹机构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30包括端表面33和侧表面34,所述侧表面34围绕所述端表面33设置;所述第一成型口31设置于所述端表面33;所述限位块32设置于所述侧表面34,并且所述限位块32环绕所述侧表面34设置;当所述第一模具30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20固定时,并且所述端表面33 贴合所述装配面23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第一成型口31相衔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第一成型口31相衔接,贵金属铸液不易外溢。

所述限位块32包括第一滑动面320与第一限位面322;所述第一滑动面 320朝向所述装配面23,所述第一滑动面320为外锥面;所述第一限位面322 背离所述装配面23,所述第一限位面322与所述第一滑动面320相邻,并且所述第一限位面322水平设置;所述夹持体510包括第二滑动面5102和第二限位面5100;第二限位面5100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面5102倾斜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滑动面5102背离所述装配面23和所述支撑件516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面320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二滑动面5102的倾斜度一致;当所述第一模具30相对于所述转轮组件20固定时,所述夹持体510抵接于所述侧表面 34,所述第一限位面332贴合所述第二限位面510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在将第一模具30装夹于所述装夹机构50 时,可通过推挤夹持体510,并且推挤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的所述注液口11处设置有阀体(图未示),所述阀体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注液口;在所述转轮组件20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阀体关闭所述注液口1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在转轮组件20转动时,可以自动关闭注液口11,防止贵金属铸液外溢。

在实施例中,所述连续注模设备100还包括重力传感器(图未示)和控制器(图未示);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阀体以及所述转轮组件20;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模具30的质量是否超过预设质量;当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模具30的质量超过预设质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阀体关闭所述注液口11,并且控制所述转轮组件20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自动更换模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续注模设备100还包括传送带机构(图未示)和机械手(图未示);所述传送带机构设置有第一挂载位和第二挂载位,所述第一挂载位用于挂载第一模具30,所述第二挂载位挂载有第三模具(图未示);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30移至所述第一挂载位,或者将所述第三模具移至所述转轮组件,使得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一连通口21连通;当所述转轮组件20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机械手将所述第一模具30移至所述第一挂载位,或者将所述第三模具挂载于所述转轮组件20,使得所述第三模具与所述第一连通口2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自动更换模具,扩大模具数量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续注模设备100用于贵金属铸造成型,包括:基座10,设置有注液口11;转轮组件20,安装于所述基座10,并且所述转轮组件20可相对于所述基座10转动,所述转轮组件20设置有第一连通口21和第二连通口22;第一模具30,设置有第一成型口31,所述第一成型口31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口21;第二模具40,设置有第二成型口41,所述第二成型口41连通于所述第二连通口22;当所述转轮组件转动20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11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21;当所述转轮组件20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注液口1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21。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自动更换模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